唐寅的一幅金箋扇面畫作《江亭談古圖》以1150萬元成交。
在書畫收藏界,一直有“一手卷、二冊頁、三中堂、四條屏、五楹聯(lián)、六扇面”的說法,扇畫也因此一直處于收藏拍賣的配角地位。但近幾年,這種極具文人氣質(zhì)的清玩小品,行情全面引爆,價格也不斷飆升。2013年,一件明代唐寅的《江亭談古圖》扇畫,更拍出了1150萬元的成交紀(jì)錄;而在近日收官的2014年春拍上,北京保利、北京匡時等各大拍行的扇畫專場,都呈現(xiàn)了領(lǐng)跑小眾收藏市場的姿態(tài),名家精品價格繼續(xù)穩(wěn)步上揚(yáng)。
名家佳作受追捧
6月8日下午,北京保利2014年春拍落下帷幕,總成交額27.8億元(北京保利2014春拍27.8億收槌)。在其過云樓舊藏的“吳門清韻——過云樓藏金箋扇面”專場中,包括“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及王寵、吳寬、祝允明等的12件名家扇面,創(chuàng)出了總成交價3200多萬元的佳績。其中唐寅的《書畫扇(二幀)》成交價600多萬元,另兩件《三忠圖》、《行書登廬山詩》及仇英的《西園雅集》,成交價也分別以超500萬元及400萬元的高價易手。
與此同時,北京匡時2014年春拍以17.5億元圓滿收槌,其扇畫小品專場亦受到藏家熱烈追捧,拍賣總成交額達(dá)4424萬元。其中張大千半平方尺的《荷屏仕女》,經(jīng)多輪競價后以427萬元成交,另一件同尺幅的《翠佩紅妝》也拍出241.5萬元;而傅抱石的《掃葉上人》和《松下高士》則分別以218.5萬元、155萬元成交。而北京匡時在3月舉行的2014年迎春藝術(shù)品拍賣會上,其扇畫小品專場,也取得717.3萬元的總成交額。
而在稍早的5月,一件文征明的行書扇面,在榮寶齋上海2014年春拍上以62萬元起拍,以75萬元落槌;在廣東“精誠所至2014年春季拍賣會”上,張大千的書畫合璧扇面以45萬元起拍,最終成交價超過56.6萬元。
自古以來,扇畫就是文人雅士皇親貴胄的“雅玩”,有著千年的風(fēng)雅史。扇畫分為團(tuán)扇畫和折扇畫,宋、元時代,團(tuán)扇畫流行,馬遠(yuǎn)、夏珪等宋代畫家的團(tuán)扇畫最為著名;明代以后,折扇畫盛行,其中“明四家”的扇畫非常出色;近現(xiàn)代的張大千、吳湖帆、傅抱石、潘天壽、黃賓虹、謝稚柳等書畫名家,都是畫扇高手,而他們也將扇畫推向了一個高峰。
2013年,嘉德、保利、翰海、匡時、西泠印社等南北拍賣行都推出了扇畫專場。其中亮點(diǎn)最多的當(dāng)屬北京保利春拍的“小萬柳堂劇跡扇畫夜場”,不僅72件拍品全部成交,總成交額達(dá)到9087萬元,其中明代唐寅的《江亭談古圖》更以1150萬元刷新了扇畫的拍賣紀(jì)錄,這也是扇畫首次突破千萬元成交。同場其他拍品的成績也相當(dāng)不俗:仇英的《孤舟垂綸》以690萬元成交,傅山的《行書記事廿四韻》以529萬元成交,文征明的《憑江追遠(yuǎn)》以517萬元成交。
但在業(yè)界人士看來,扇畫價格攀升至千萬元并不出人意料,這其中名家精品起了相當(dāng)大的助推作用。由于形制特殊,扇畫對創(chuàng)作者的文化修養(yǎng)和藝術(shù)功力要求很高,非??简炂渎涔P布局、章法結(jié)構(gòu)及落墨設(shè)色的能力。而且,畫扇畫要求一氣呵成,中間不能停筆,非胸有成畫不能完成,一般書畫家輕易不敢染指。因此扇畫雖作品小巧、總價不高,藝術(shù)和欣賞價值卻很高,在藏界有“扇面一尺算兩尺”之說,即便同一畫家的作品,一件扇畫的價格也要比一開冊頁高一倍以上。
更重要的是,扇畫蘊(yùn)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扇畫是文人墨客施展身手的舞臺,很多時候也是文人雅士交往的一種媒介,唱和饋贈之間自然附著了許多重要的歷史文化信息。而扇面的收藏價值,還體現(xiàn)在它曇花一現(xiàn)的創(chuàng)作時間,今天,像很少有人使用扇子一樣,能在扇子上寫字作畫的人就更少了。
10年價漲10倍
從上世紀(jì)90年代開始,一直被冷落的扇畫開始受到關(guān)注,價格也水漲船高。20年前,齊白石等名家精品價格才幾萬元,但如今即使最普通的扇畫,至少也要7000-8000元。市場人士表示,近10年間,扇畫價格上漲了10倍,而且是一路穩(wěn)步上漲,從未有過下調(diào),即便是在金融危機(jī)的年頭。而市場最大的變化是,好東西越來越少,藏家卻越來越多。
2010年后,100萬元以上的扇面成交價越來越常見。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南宋畫家夏珪的《松巖靜課圖》、馬麟的《茉莉舒芳圖》、葉肖巖的《苔磯獨(dú)釣圖》,三件扇面均以336萬元成交;北京九歌的錢維城《水》扇面,則拍出了該年度內(nèi)地最高成交價的672萬元;而目前最高的扇面拍賣成交價是元代劉貫道的《人物故事圖冊》,創(chuàng)下2420萬元拍價。
近些年,隨著書畫市場的火爆,扇面也成為熱門收藏種類。今年北京多家拍賣行開始主打文人收藏風(fēng),諸如手札、扇畫等專場拍賣越辦越多。名家精品頻頻亮相各大拍場的同時,也受到越來越多藏家的強(qiáng)力追捧。在拍賣現(xiàn)場,名家扇面拍品總要經(jīng)歷輪番“爭搶”才最終落槌。至于唐寅、沈周、文征明、齊白石、陸儼少等藝術(shù)家的作品,早已過百萬元、上千萬元了。
其中原因,一位拍賣行人士表示:“因為書畫越來越貴,好的東西又少,而且假的多;扇面是小品,又有名家畫和字,再與制作精良的扇骨三合一,做假難。所以扇面是既有藝術(shù)價值又不那么貴的投資收藏品,說白了就是性價比高。”而名家精品扇面雖然價格已經(jīng)高企,仍有較大升值空間。比如張大千的一幅立軸動輒就要上百萬元,而他的扇畫卻只要數(shù)十萬元就可拿下。而且,“扇畫通常是按照1.5平方尺來計算的,有正反兩面,既有山水畫又有書法,價格還是比較合算的。”
系統(tǒng)收藏增值快
歷朝歷代,喜歡收藏扇畫的人不在少數(shù)。最大的扇畫藏家要屬乾隆皇帝,他藏有元明兩代折扇300多把。而梅蘭芳也是收藏扇畫的大家,據(jù)說藏品也有上百件。
扇畫收藏有兩種形式,保持扇子原樣把玩的叫成扇,為便于收藏而裝裱成冊頁的稱扇面。無論收藏什么,最講究的仍是傳承有序,扇畫收藏也不例外。品質(zhì)差不多的扇畫,是否流傳有序,直接影響其價格。2012年,一件由張大千畫、溥儒書的扇面,以206萬港元的高價成交,除書畫都為名家外,還與該扇面曾由篆刻家陳巨來收藏有關(guān)。傳承之外,其他如年代、名頭、品相、著錄、技法精妙程度,還有成扇的扇骨年代、材質(zhì)及工藝等,都是收藏扇面應(yīng)該講求的內(nèi)容。
為增加扇畫的價值,有藏界人士建議,收藏扇畫最好系統(tǒng)化,有一個收藏主題或年代排序,比如專收明清文人扇面。再如喜愛女書畫家的藏家,可以收藏民國女畫家作品。其時,同為中國女子書畫會成員的吳青霞、顧青瑤、周煉霞經(jīng)常合作畫扇,不妨由她們的作品入手,收藏民國名媛扇畫。也可以收藏明代的女畫家作品,比如萬歷時期以蘭竹見長的馬守真,以畫梅與畫蘭著稱的薛素素和邢慈靜,以及明末的李因、文淑等,她們的作品因為存世很少,在藏家獵奇心理的作用下,價格很可能不斷上揚(yáng)。
除了花大價錢收藏名家精品外,普通藏家可形成自己的收藏風(fēng)格,以降低收藏風(fēng)險。比如與其收藏當(dāng)代書畫家的作品,不如收藏明清及民國名家作品,因為當(dāng)代書畫家比較難有從前文人扇畫的閑情逸致。而關(guān)注一些中小名家、歷史名人的精品力作,則可能會有出人意料的收獲。
另外,“有故事”的扇畫也具有較大升值空間。北京匡時拍賣中國書畫部業(yè)務(wù)主管晏旭舉例說,“王國維在昆明湖自沉之前,突然想起數(shù)日之前曾應(yīng)謝國楨及另一友人之邀各書扇面一紙,當(dāng)時誤寫‘弟’為‘兄’,于是復(fù)返校園辦公室改寫,之后到頤和園沉水自盡。這扇子故事性特別強(qiáng),也是他的絕筆,如果出手,價格可能非常高。”
但隨著扇畫價格上漲的是贗品的增多。其造假手段包括:將破損字畫的殘余部分移到扇面上,或用舊扇骨裱新扇畫冒充古董,在書法扇面的另一面模仿名家畫作……因此,藏家收藏時要特別注意扇畫兩面字與畫的配套與印證關(guān)系。而扇面收藏更需要豐富完善的知識體系,對相關(guān)歷史文化背景、藝術(shù)風(fēng)格特征要做詳細(xì)考證,并保持平常心,才能收藏到有價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