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2013,預言全球不可錯過的30個展覽

來源:ARTINFO 作者:BLOUIN ARTINFO 2013-01-07

2013,預言全球不可錯過的30個展覽

Eyebeam再起:數(shù)字化檔案之未來(Eyebeam Resurfaces: The Future of the Digital Archive),Eyebeam空間,紐約,1月8—12日

桑迪颶風后,人們開始思考保存藝術的方式應有怎樣的改變(從模擬化到數(shù)字化),這一為期4天的活動將包括講座,工作坊,Eyebeam在颶風之劫后重生的藏品展覽,以及紀錄片“檔案(Archive)”的放映,在片中,空間總監(jiān)Jonathan Minard對我們的社會如何集體依賴數(shù)字記錄進行了探討。

多蘿西婭·唐寧:未知但可知的狀態(tài)(Dorothea Tanning: Unknown but Knowable States) ,Wendi Norris畫廊, 舊金山,1月10—3月2日

超現(xiàn)實主義藝術家多蘿西婭·唐寧去年以超過百歲的高齡逝世,今年開年,舊金山Wendi Norris畫廊將展出這位多產(chǎn)藝術家的30件作品,包括繪畫、雕塑、手工藝品以及拼貼。作品大都創(chuàng)于1960年代至1970年代,那時唐寧正與她的伴侶,另一位著名超現(xiàn)實主義畫家馬克思·恩斯特工作生活于巴黎。

阿里杰羅·波提在羅馬(Alighiero Boetti a Roma),MAXXI基金會,羅馬,1月23—10月6日

貧窮藝術的粉絲們可大飽眼福了,此次展覽將展出阿里杰羅·波提的30件以羅馬為主題的作品,同時還展出觀念藝術家弗朗切斯科·克萊門特(Francesco Clemente)及路易吉·翁塔尼(Luigi Ontani)的作品。

馬奈:寫真(Manet: Portraying Life),皇家藝術學院,倫敦,1月26—4月14日

1865馬奈的《奧林匹亞》在巴黎的沙龍里首度亮相,那神態(tài)自若的娼妓之軀震驚了整個巴黎畫壇。然而這卻并非是藝術家首次涉足人體肖像畫。事實上,肖像畫是馬奈創(chuàng)作中獨具魅力的部分。此次皇家藝術學院將展出馬奈為左拉,馬拉美創(chuàng)作的肖像以及在即將步入所謂的“現(xiàn)代”之際,巴黎生活的速寫。

莊嚴與優(yōu)雅:艾爾·安納祖大型作品展(Gravity and Grace: Monumental Works by El Anatsui),布魯克林美術館,2月8—8月4日

艾爾·安納祖是全球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他的創(chuàng)作常融合了繪畫、雕塑與隨處拾得的物品。此次展覽是安納祖在美國的首個個展,將展出木與金屬材質的場地特定雕塑,以及12件由瓶蓋組成的可變雕塑。

沃格爾夫婦藏品展(The Dorothy and Herbert Vogel Collection),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MOCA),2月10—3月28日

沃格爾夫婦的藏品總計達4000件,幾乎涵蓋了20世紀下半葉當代藝術家們的創(chuàng)作。2008年,他們啟動了“沃爾格50x50”捐贈計劃,分別向美國50個州的美術館捐贈50件藏品。此次展覽展出的作品即為沃爾格夫婦捐贈給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的50件藏品,屆時觀眾將可以目睹這對著名的工薪族藏家夫婦的私家珍藏。

圍著杜尚跳舞(Dancing Around Duchamp),巴比肯藝術中心(Barbican),倫敦,2月14—6月9日

此展覽正值軍械庫展100年(1913)之際。正是在軍械庫展上,杜尚展出了他驚世駭俗的《下樓梯的裸女,2號(Nude Descending a Staircase, No. 2)》,《新娘與單身漢:杜尚與凱奇,康寧漢,勞申伯格和約翰斯(The Bride and the Bachelors: Duchamp with Cage, Cunningham, Rauschenberg and Johns)》。除杜尚作品外,展覽還展出其他90件作品,許多都是首次在英國展出。展覽意在突出杜尚對美國現(xiàn)代藝術的影響。

“具體”:燦爛樂園(Gutai: Splendid Playground),古根漢姆美術館,紐約,2月15—5月8日

“具體(Gutai)”是日本戰(zhàn)后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小組,他們試圖以激進的藝術創(chuàng)作來反思“后核時代”的世界。“燦爛樂園”將展出“具體”小組成員于1954年至1972年間創(chuàng)作的100件作品,其中包括繪畫、裝置、聲音以及光的運用。

萊伯斯·伍茲,建筑師(Lebbeus Woods. Architect),舊金山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SFMoMA),2月16—6月2日

像萊伯斯·伍茲這樣大膽嘗試的建筑師實在不多見。伍茲于2012年10月辭世,留下大量令人稱奇的建筑圖紙,它們挑戰(zhàn)著設計、結構及重力。展覽試圖呈現(xiàn)建筑師本人粗暴、嚴苛的建筑風格,正如伍茲自己所信仰的:“建筑必須學會轉換暴力,正如暴力知道如何改造建筑”。

畢加索與芝加哥(Picasso and Chicago),芝加哥藝術學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2月20—5月12日

1913年,芝加哥藝術學院是第一個在美國展出畢加索作品的藝術機構,那時畢加索還處于立體主義階段。100年后,芝加哥藝術學院再度展出來自學院收藏以及芝加哥私人收藏的250件畢加索作品,追溯藝術家與這座城市及現(xiàn)代藝術的淵源。

利希滕斯坦:回顧展(Lichtenstein: A Retrospective),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倫敦,2月21—5月27日

上百件利希滕斯坦的標志性繪畫將匯集于這場回顧展,首次呈現(xiàn)藝術家20余年來的作品。如著名的《瞧,米奇》以及《噢,杰夫……我也愛你……但……》。展覽強調了利希滕斯坦對20世紀藝術的持續(xù)性影響。

印象派,時尚,與現(xiàn)代性(Impressionism, Fashion, and Modernity),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2月26—5月27日

19世紀,巴黎開始成為時尚之都,印象派畫家們也隨之開始在自己的作品中描繪那些時髦的男男女女們。展覽將展出馬奈、莫奈、雷諾阿的作品以及那個時代巴黎的照片,印刷品,服裝等等。展覽突出了那個時代巴黎的時尚對印象派畫家的影響。

杰伊·德費奧:回顧展(Jay Defeo: A Retrospective),惠特尼美術館,紐約,2月28—6月2日

“垮掉派”藝術家杰伊·德費奧的回顧展將展出藝術家在包括珠寶、攝影及拼貼等領域創(chuàng)作的作品共130件,其中包括那件重達2000鎊的繪畫《玫瑰(The Rose)》。

怪誕天使:從菲斯利到馬克斯·恩斯特的黑色浪漫主義(The Angel of the Odd. Dark Romanticism from Füssli to Max Ernst),奧賽美術館(Musee d'Orsay),巴黎,3月5—6月9日

黑色浪漫主義在藝術史及大眾文化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它發(fā)端于18世紀,興盛于1880年代,1920年代仍然持續(xù)流行。展覽將展出戈雅,菲斯利(Johann Heinrich Füssli)及馬克思·恩斯特的作品以及1920年代的表現(xiàn)主義電影,力圖展現(xiàn)黑色浪漫主義這種藝術風格的復雜性及其影響。

加里·維諾格蘭德在舊金山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Garry Winogrand at the San Francisco MoMA),3月9—6月2日

加里·維諾蘭德無疑是他所處時代最重要的攝影師之一,然而他的許多作品至今仍未進入公眾視野。此次展覽展出的無疑是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的維諾蘭德攝影作品。展覽以檔案研究的方式向觀眾展示了過去鮮為人知的,維諾蘭德1960年代攝于美國的照片。

平行實踐:朱安·朱納斯 & 吉納·潘(Parallel Practices: Joan Jonas & Gina Pane),休斯頓當代藝術博物館,3月23—6月20日

朱安·朱納斯&吉納·潘,兩人僅相差一歲,在不同的地方工作——朱安在紐約,潘在巴黎——卻都是早年行為藝術的先行者。展覽試圖探尋二人之間的異同并有朱安的現(xiàn)場行為表演。

大衛(wèi)·鮑伊是(David Bowie Is),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美術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倫敦,3月23—7月28日

大衛(wèi)鮑伊有如夢幻中人,在V&A的這場展覽定會使你雙眼放電,靈魂出竅,這場回顧展出自“大衛(wèi)·鮑伊檔案”,300余件藝術、錄像、樂器、演出服、攝影、影片,以及其他“天外來客”的器具,使你盡覽這位“燦爛紅星/Z字星辰搖滾人/現(xiàn)代音樂變色龍”之生涯。

聚焦:艾德·雷沙(In Focus: Ed Ruscha),蓋蒂美術館(Getty),洛杉磯,4月9—9月29日

艾德·雷沙之于洛杉磯就如香水之于巴黎,瘋克舞(baile funk)之于巴西。展覽將展出艾德·雷沙對于都市風光之冥思,以及在車里拍攝的都市建筑照片。展覽同時還會展出蓋蒂美術館的一些珍藏,包括雷沙制作的藝術書籍,包括最有名的《日落樓群(Every Building on the Sunset Strip)》。

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重新開館,4月13日

這座19世紀的博物館歷經(jīng)10年的修繕之后終于重新向公眾開放。倫勃朗的《夜巡》也重現(xiàn)于博物館宏偉而莊嚴的拱廊,修葺一新的博物館和花園向人們展示著800年來荷蘭藝術與文化的變遷。

克萊斯·奧登伯格:街道與店鋪(Claes Oldenburg: The Street and The Store),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紐約,4月14—8月5日

克萊斯·奧登伯格用日常商品組合而成的店面裝置在1960年代為裝置藝術賦予了新意。MOMA此次展覽帶來了許多奧登伯格這一時期的作品,其中有許多并不常見的裝置作品如《街(Street)》。展覽向奧登伯格的獨創(chuàng)性表達了敬意。

夏加爾:現(xiàn)代大師(Chagall: Modern Master),利物浦泰特美術館(Tate Liverpool),6月7—9月29日

此次展覽著重展出夏加爾黃金時期的作品——從戰(zhàn)前的巴黎至十月革命期間。展覽著重探討夏加爾早年所受的影響,以及后來他是如何成長為20世紀標志性藝術家的。

詹姆斯·圖萊爾在古根漢姆(James Turrell at the Guggenheim),紐約,6月21—9月25日

詹姆斯·圖萊爾最為人所熟知的是他那至今仍未完成的《羅登火山口(Roden Crater)》計劃。在這個項目中,圖萊爾試圖將一座3米寬的古老火山巖錐改造成一處裸眼天文觀測臺。此次,圖萊爾打算“故技重施”,以近乎相同的方式改造古根漢姆的螺旋中庭。

維米爾與音樂:愛與安閑的藝術(Vermeer and Music: The Art of Love and Leisure),倫敦國家畫廊,6月26—9月8日

迄今已知的維米爾的畫僅有30幅,此次倫敦國家畫廊一次性展出了3幅。這3幅維米爾的畫作都描繪了少女演奏各種樂器的場景。一起展出的還有17世紀的各種鮮見樂器,歌集以及這位荷蘭光影大師同時代人的作品。

巴爾蒂斯:貓與少女(Balthus: Cats and Girls),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9月—2014年1月

雖然人們熱衷于討論巴爾蒂斯作品中的色情意味,然而沒有人會否認他準確地描繪出了青春期的慵懶。本次展覽精選出巴爾蒂斯的35件畫作,突出藝術家所偏愛的兩種模特兒——少女與貓。

破壞管控:1950年以來的藝術與破壞(Damage Control: Art and Destruction since 1950),赫希洪美術館與雕塑花園(Hirshhorn Museum & Sculpture Garden),華盛頓,9月(具體日期待定)—2014年2月16日

我們似乎生活在一個充滿破壞的世界:20世界殘酷的戰(zhàn)爭,核時代,持續(xù)不斷的恐怖襲擊。赫希洪美術館將世界各地收集而來的殘骸與當代藝術作品一同展出,以美術館前所未有的方式探討了“滅絕的藝術”。

珍妮特·卡蒂芙:四十圣詠(Janet Cardiff: The Forty Part Motet),修道院美術館(Cloisters),紐約,9月10—12月8日

作為修道院美術館75周年慶,珍妮特·卡蒂芙的“四十圣詠”將英國著名作曲家托馬斯·塔利斯(Thomas Tallis)于1573年創(chuàng)作的圣詠《篤信上帝(Spem in alium numquam habui)》中的聲部打破,分別用40個播放器播放。這無疑會是修道院美術館今年最富超越感的聽覺體驗。

日常之謎,馬格利特1926—1938(The Mystery of the Ordinary, 1926–1938 Magritte),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MoMA),紐約,9月22—2014年1月12日

展覽著重展出馬格利特創(chuàng)作生涯中“為挑戰(zhàn)世界”而作畫的時期,探尋藝術家這段重要時期的創(chuàng)作以及他后來是如何成為一名超現(xiàn)實主義畫家的。

保羅·克利在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Paul Klee at Tate Modern),倫敦,10月15日—2014年3月9日

展覽將突出保羅·克利的作品與其個人生活以及與當時不斷變化的歐洲政治氣候間的關系。展出的作品貫穿克利的整個藝術創(chuàng)作生涯——從執(zhí)教包豪斯到被迫回到瑞士,其時他的作品被納粹認為是“墮落”的。

克里斯托弗·伍爾在古根漢姆(Christopher Wool at the Guggenheim),紐約,10月25—2014年1月22日

伍爾的作品融合了抽象表現(xiàn)主義及波普藝術的元素,意在探討圖像的構思與體驗間的關系。此次在圓形大廳的回顧展將展出包括繪畫、紙上作品以及攝影在內(nèi)的多媒材作品,以期構成一種開放式的視覺對話。

戰(zhàn)爭結束了?。ㄈ绻阆氲脑挘盒∫把笞?[War Is Over! (If You Want it): Yoko Ono],悉尼當代藝術博物館,11月14—2014年2月23日

怎么強調小野洋子在成為列儂夫人之前有多酷都不為過。展覽名稱借用了列儂與小野洋子1969打出的一幅標語牌。此次回顧展將回顧作為觀念藝術家的小野洋子持續(xù)半個世紀的創(chuàng)作。

 


【編輯:文凌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