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正2012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將于2012年5月11日舉槌。此次拍賣很多精品值得期待,中國古董珍玩專場更是異彩紛呈。
清嘉慶 青花御制詩文茶盞 款識:大清嘉慶年制
說明:洗成海棠形,圓唇直壁,淺腹,平底,下承四淺足。內底心為海棠形開光。開光內書《乾隆御制飲茶詩》一首,署“嘉慶丁巳小春”、“丁巳年”為嘉慶二年,應屬乾隆為太上皇時期之作。此器來源于日本東京財團舊藏,品相完美,原配紅木座,舊日本包裝。
【相關鏈接】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托八寶紋高足杯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說明:此式高足杯是藏傳佛教寺院佛堂前之供酥油燈,為宮廷寺院使用或賞頒高僧。以如意云頭紋飾杯口,纓絡紋飾杯柄,杯身滿繪纏枝蓮紋,蓮花錯落為兩層,各托八寶及梵文六字真言,此紋飾于乾隆朝青花器中十分少見,頗為珍罕。
清咸豐 礬紅御題詩文碗 款識:大清咸豐年制
說明:御題“三清詩”茶碗,為乾隆、嘉慶兩朝在重華宮茶宴上使用的特制御用茶具。此碗系模仿同類作品制作而成,碗形規(guī)整,工藝精細。字體端正,底書紅彩“大清咸豐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識,為典型清宮作品。
清道光 斗彩八寶紋折腰盤 款識:大清道光年制
說明:通體采用斗彩工藝繪畫,盤內壁折沿繪以等距的暗八仙花卉紋,內心繪團花及纏枝蓮紋,外壁滿繪纏枝花卉,近足處飾一周如意云頭紋。整器畫工精細,施彩淡雅,器型規(guī)整,底心書青花“大清道光年制”篆書款識。此盤為日本關西藏家19世紀末購自北平,品相完好。
清道光 青花松竹梅“三友”紋碗 款識:大清道光年制
說明:道光一朝,御瓷燒造數(shù)量遠遜前朝,然其去乾隆盛世未遠,物料人工俱在,故時現(xiàn)雋妙之器,品格之高不讓雍乾,多予人以簡約淡雅而韻味無窮之感。歲寒三友是明清官窯的傳統(tǒng)紋飾,以其歲寒不凋的特性,比興君子堅貞之德,而受到歷代帝王的喜愛。此碗胎體細膩,施釉瑩潤。外壁通景繪松、竹、梅歲寒三友圖,畫意清高,布局繁簡有致,青花發(fā)色淡雅,品相良好,實屬不易。
清康熙 茄皮釉地素三彩喜鵲登梅紋碗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
說明:小碗廣口微撇,弧腹下急收,圈足。器外壁掛茄皮紫釉為地,以素三彩繪折枝梅樹、山石、苔草等配以滿樹怒放梅花,一只喜鵲登枝歡鳴。色彩鮮艷和諧,構圖疏密有致,畫工精致自然,華貴古艷之氣躍然而出。碗內口沿在松石綠釉上彩繪四季花卉,間以開光文房四寶,碗心點綴一株芍藥,更是嬌俏喜人。此碗色彩凝重妍麗,繪畫風格細膩中不乏文人天真稚拙之趣,為康熙時期典型風格,小碗圈足內留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書雙圈款。
清雍正 青花釉里紅龍紋罐 款識:天
說明:天字罐,因底部署有“天”字而得名,創(chuàng)于成化,且成化器最負盛名,后歷朝各有仿制,造型紋飾略異,皆具各時代特征。此罐通體施釉,圈足露胎,釉面滋潤肥厚,胎質細膩白。肩部及脛部青花繪青花蓮瓣紋,腹部以紅彩繪一龍奔騰飛躍,間隙飾以火焰紋,畫面氣勢恢宏,色彩對比強烈,繪工精細至極。器底青花“天”字楷書款。
清道光 粉彩四季花卉紋蓋罐 款識:大清道光年制
來源:SOTHEBY'S HONG KONG 2000 Lot.642說明:此器圓口,直頸,溜肩,鼓腹下斂,平底略內凹。胎質細膩,白底粉彩。附器蓋,蓋頂有寶珠鈕,鈕上飾朵蓮,色質鮮紅,嬌艷欲滴。器蓋由中心向外依次繪如意云頭紋,蝙蝠紋,朵蓮紋,纏枝花卉紋。頸部繪纏枝蓮紋、蝙蝠紋、如意云頭紋;腹部主體圖案繪菊花、秋葵、竹節(jié)海棠三秋圖迎風招展;近足處繪纏枝花卉紋、如意云頭紋。湖藍釉底,底心紅彩書“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此罐器身造型別致,俗稱將軍罐。胎質細膩瑩潤,所飾斗彩淺綠、粉紅、淡黃、湖藍等色清新自然、明艷可人,設色質感突出,畫面情趣盎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瓷器藝術佳作。
清乾隆 豆青釉荷葉紋碗 款識:旭華堂制
說明:本品通體施豆青釉,脛部暗刻蓮瓣紋,內外壁刻劃葉脈,惟妙惟肖,以類荷葉,碧綠清澈,觀之尤感荷風拂面,清新宜人,充分顯示了乾隆一代為追求精良而不惜工本的制瓷宗旨,無愧清代制瓷巔峰之佳作。底書“旭華堂制”四字雙行楷書款識。
清乾隆 甜白釉暗刻纏枝蓮紋高足杯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說明:此碗侈口圓腹,下承高足,胎體輕盈。碗內外暗刻纏枝蓮紋,刻劃線條流暢。碗心暗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屬乾隆早期作品。清乾隆朝仿永樂甜白之佳作,產量極少,故尤為珍貴。
清乾隆 窯變釉雙魚紋花插
說明:此器造型為雙魚型,器口略外撇,鼓腹下斂,魚嘴作壺口,雙魚腹部相對,瓶耳作魚背鰭狀,器身遍布仿魚鱗網格紋,魚尾作瓶底,凹足。小瓶通體施以瑰麗的仿鈞窯窯變釉色。此瓶造型優(yōu)美,立意獨特,胎體細膩,還以其窯變釉色取勝,釉色變化巧妙,窯變恰到好處,色重處若燦爛云霞,華麗奪目,色輕處若碧波云濤,雅致靜謐,愈使雙魚生動逼真,活靈活現(xiàn),形態(tài)極美。
清乾隆 爐鈞釉弦紋瓶
說明:此器口略外撇,方唇,束頸,溜肩,鼓腹下斂,下承以中空外撇高圈足。通體施以爐鈞釉。頸部施二條凸弦紋,近足部施一條凸弦紋。此器形制仿宋代官窯瓷器造型,端正英立,俊朗多姿,小器大樣。通體滿施爐鈞釉,層層垂淌,似山嵐云氣與斑點交混在一起,瑰麗異常,華美之至,是清乾隆時期爐鈞釉的典型代表作品,是值得珍藏與研究的瓷器藝術佳作。
龍泉窯鬲式三足爐
說明:此爐圓口,扁圓腹,三足,足壁出筋,足腳略帶火石紅,造型簡樸,形制仿照商周青銅器。南宋龍泉燒制的爐,以鬲式、鼎式、三足、弦紋等常見。
元 鈞窯朝天耳香爐
說明:鈞窯為宋五大名窯之一,位于今河南禹州,因古屬鈞州故得名。此爐圓口,雙耳,色彩艷麗,釉質肥厚,器身堆塑花瓣形裝飾。
龍泉窯官釉小罐
說明: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窯,南宋時期龍泉窯得到空前發(fā)展。龍泉仿官主要是在宋高宗朝廷定都杭州之前的逃亡期間,為應祭祀、日用之急而燒造的。此件器物淺圈足,底足露胎,優(yōu)質肥厚潤澤,表面冰裂紋開片自然。
【編輯:易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