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畫家急于成名的后果:39名畫家被騙近17萬

來源:華商報 作者:劉慧 2009-01-21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書畫采購商”、“當代書畫海外貿易組委會”,這些外表光鮮的名稱,竟是從北京一間出租房中炮制出來的。2007年3月至7月間,4名犯罪嫌疑人以為畫家拍賣字畫、出版畫冊、辦理潤格證等為由騙取了39名畫家近17萬余元。該案于近日一審宣判,主犯劉民被以合同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年。

  畫家 “自愿”掏腰包

  老陳是浙江省溫州市的一位畫家,2007年3月,老陳接到一個北京來電。電話里,自稱“袁亮”的男子稱,自己是中國對外貿易促進會“當代書畫海外貿易組委會”工作人員,稱可幫助中國書畫家向海外推銷作品,僅收工本費4000元。“我一看公司有正規(guī)的網(wǎng)站,又有邀請函和協(xié)議書,便給他們匯了4000元。”老陳回憶道。這位自稱“袁亮”的人,之后以為老陳建立網(wǎng)站、繳納審核費為由從老陳處騙到1萬6千余元。同年5月,家住甘肅的畫家牛某也受到了同樣的“待遇”,牛某匯去了6000元。四川成都的畫家袁某,在接到相同的電話后,也被對方的說辭打動,給他們匯去3526元注冊費。

  2007年3月至7月間,4名犯罪嫌疑人就騙取了全國各地39名畫家近17萬余元“推廣費”。

  英語、互聯(lián)網(wǎng),騙子運用嫻熟

  隨著辦案機關的縝密偵查,4名犯罪嫌疑人開始顯山露水。“袁亮”真名叫劉民,畢業(yè)于內蒙古一所醫(yī)科大學。從內蒙古來京后,劉民一心想闖出個名堂,但在找了幾份工作后對現(xiàn)實漸漸失望,逐步得出了“光靠工資是不可能發(fā)財致富”的結論。最后,他想到了“幫助”畫家進行作品推廣這一招。

  劉民邀來表弟徐杰、徐杰的姐夫張濤以及自己的女朋友潘芳,開始分步實施:虛構“當代書畫海外貿易組委會”,架設4部程控電話,網(wǎng)上注冊“當代書畫海外貿易”網(wǎng)站,刻制“公司”公章……

  劉民自己用英文杜撰的聯(lián)合國指定供應商邀請函竟然騙過了幾十名畫家的眼睛。在詐騙過程中,劉民熟練地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等手段,從網(wǎng)上查詢到書畫家的聯(lián)系方式、聯(lián)合國注冊供應商等信息,并建立了公司網(wǎng)站。

  2008年11月12日,劉民等四人被北京市門頭溝區(qū)檢察院提起公訴。12月19日,一審宣判,劉民、潘芳被以合同詐騙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八年、三年零六個月,徐杰、張濤被以合同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年。

  騙子大打心理戰(zhàn)

  為什么眾多畫家就這么輕易地相信他們?為什么騙子屢屢得逞?

  原來,劉民早已把這些畫家的心理特點摸得一清二楚。主辦該案的北京市門頭溝區(qū)檢察院檢察官王哲認為,被騙的畫家一般在當?shù)囟夹∮忻麣?,其中一部分人恃才自傲,認為即使受到所謂“聯(lián)合國”級別的邀請也是理所當然的,并不覺得這很荒唐。而另一部分人屬于急切想要提升自身的知名度。正是抓住了這些書畫家“想出名”的心理,劉民實施的詐騙行為才能“暢行無阻”。

  劉民一伙很有耐心,讓被害人甘愿交付第一筆小額的錢款,然后心理攻勢逐步升級,直至徹底消除被害人心里的疑慮。“這種情況下,犯罪嫌疑人利用的是人的自我保護心理,越是付出了,就越不愿意相信是假的,由于前期的投入,不甘心就此退出,所以最后使得嫌疑人屢屢得手。”王哲分析。據(jù)《檢察日報》

  文化旁白

  不按程序出的“牌”要警惕

  不是沒有文化的老粗,而是具備一定社會地位的畫家。四個騙子巧舌如簧短時間就到手了17萬元。騙術并不高明,難道是畫家們的防范能力太低了?

  據(jù)了解,一些著名書法家通常也會接到諸如此類的電話,但性質不同,多為求購字畫,因為名書畫家并不需要所謂“宣傳”。陜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路毓賢介紹:“這樣的電話不少,但基本上這種不明不白的我全謝絕了,我直接說不賣字。這種要求書畫家交錢宣傳的我還沒接到。而且這種電話我一般不信,因為各種書畫展,相關機構都有程序,不按程序辦事的我也不參加。”

  路毓賢感慨:“其實人有欲望就容易上當。天上不可能掉餡餅,大家淡泊一些可能就不會上當了。了解清楚了,不要盲目地相信,盡量去參加正規(guī)渠道的展覽,比如全國展覽,主辦單位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等,就不會出問題了。”

  不過,渴望成名的書畫家也有苦衷。據(jù)了解,現(xiàn)在全國展覽有限,有些兩三年才一次,能上的作品也有限。省級展覽次數(shù)雖然多一些,但能夠展出的作品相對更少一些,全國書畫家至少幾千人,展覽不多也是一些渴望出名的畫家將重點轉向“社會宣傳”的原因之一。

  不在全國展覽上亮相,成名就會緩慢很多,急于求成的書畫家容易上當受騙。當然,書畫家也應該對自身有個正確的認識,戒除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對所謂的“社會宣傳”再謹慎一些。這是應該思考的問題。

【編輯:姚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