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游擊藝術(shù)家是怎樣進入上流社會的

來源:都市周報 2012-11-09

一個終日被政府圍追堵截的街頭涂鴉者,幾年后卻搖身一變成為名人們競相追捧、一件作品動輒幾十萬上百萬英鎊的主流藝術(shù)家,這年頭還有什么事不可能發(fā)生呢?

這個創(chuàng)造奇跡的人就是英國涂鴉大師、一個化名“班克西”的神秘人。2月29日至3月29日,地處倫敦最昂貴地段的安迪帕畫廊,班克西的作品首次在此舉行大規(guī)模商業(yè)展覽。60多幅作品從價值7500英鎊的限量印刷品,到價值45萬英鎊的畫作都有,而載體可能是木頭、帆布、墻體碎片或者鋼鐵件。

畫廊主人阿克里斯·安迪帕說,班克西從街頭涂鴉者轉(zhuǎn)變成藝術(shù)明星的速度太快了,“去年,我們還得解釋誰是班克西,為什么他的油畫要賣到三四萬英鎊,今年,每個人,包括那些坐著私人飛機趕來的客戶,走進來會說,‘哦,是班克西的作品,怎么才15萬英鎊???’”

班克西的價值

少了他的拍賣會都不上檔次了

價錢確實不算高,班克西現(xiàn)在是國際藝術(shù)品拍賣市場上的新寵:2006年蘇富比拍賣,班克西的一件模板印刷作品——流出綠色眼淚的蒙娜麗莎賣出5.67萬英鎊。到今年2月5日,另一件模板印刷作品——一只穿著廣告衫的猴子在寶龍拍賣會上賣出22.8萬英鎊。買走這件作品的團隊領(lǐng)隊詹姆斯·艾倫說:“這幅作品可能會被送到一個香港買家手里,這個價錢實在太便宜了。”盡管作品磨損嚴重,卻擋不住人們的出價熱情,滾石樂隊的艾恩·布郎和安迪帕都是出價者。情人節(jié)之夜的紐約,在題為“紅”的蘇富比慈善拍賣會上,班克西的三件作品又拍出145萬英鎊,其中單件最高價《保持潔凈》90萬英鎊。

現(xiàn)在的情況是,一場藝術(shù)品拍賣會如果少了他的作品,好像檔次就提不上來似的。但是對作品瘋狂漲價這件事,班克西卻在自己的主頁上表明了態(tài)度:“我沒法相信你們這些低能兒居然會買這些垃圾。”班克西的發(fā)言人喬·布魯克斯說,藝術(shù)家本人從未聯(lián)系過安迪帕畫廊的展覽。班克西本人不認可畫廊展示他的作品,不贊成拍賣行出售他的街頭藝術(shù),因為“這樣不民主,這是在贊揚貪婪,我也從未看到過這些錢。”

這就是典型的班克西悖論:他很出名,卻羞于面對公眾,所以雇了發(fā)言人。

班克西的生平

涂鴉藝術(shù)家、恐怖主義藝術(shù)家都是他

班克西究竟是誰,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大多數(shù)人認為他叫羅伯特(也可能是羅賓)·班克西,1974年出生于英格蘭西南部的布里斯托,父親是一名影印機技工。

班克西成為涂鴉藝術(shù)家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1998年,他與伙伴們安排了龐大的“燃燒之墻”涂鴉活動,這個長期的周末活動吸引了來自全英國和俄亥俄州的藝術(shù)家,也讓他的名字成了歐洲涂鴉的一道風(fēng)景。到2000年,當他逐漸明白慢悠悠完成一個街頭涂鴉是不可能的——他為躲警察還鉆過火車底,于是他轉(zhuǎn)向模板印制藝術(shù),至此,他的藝術(shù)開始遍布布里斯托和倫敦。

由于涂鴉活動的非法性,早年班克西被英國媒體稱做“恐怖主義藝術(shù)”,因此他一直過著游擊隊一樣的生活——幾乎不拍照不接受采訪,為人非常低調(diào)。但低調(diào)不是怕事,而是為了創(chuàng)作更多大膽的作品。班克西使用噴槍和模板在墻壁、大橋和街上噴繪,并發(fā)展出一種顛覆風(fēng)格,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兩個接吻的警察,有著微笑的黃色臉龐的防暴警察,以及穿著“笑吧現(xiàn)在,我們早晚會被起訴的”字樣衣服的黑猩猩。

好萊塢一干明星

都收藏他的畫

2006年,班克西把真人大小的關(guān)塔那摩嫌疑犯人形立牌帶進迪斯尼,之后又跑到中東,在以色列和西岸之間的混凝土隔離墻上用錯視畫技巧畫了一個洞。

班克西現(xiàn)在有很多名人粉絲,克里斯蒂娜·阿奎萊拉、裘德·洛和基努·李維斯都是。2006年,他在洛杉磯舉辦了名為“勉強合法”的展覽,宣傳詞是“在倉庫里用狂妄的作品進行為期三天的破壞”,名流們排著隊進來參觀。最矚目的作品叫《大象在屋里》,一頭活生生的大象被畫成了粉紅色和金色的花墻紙。就在那一場展覽上,布拉德·皮特和安吉利娜·朱莉花20萬英鎊買下了三幅作品,成了大新聞。“他做了這一切,并且隱姓埋名,我覺得很棒,現(xiàn)在人人都想出名,但是他還能保持匿名。”布拉德·皮特說。他的作品拍賣價格就此開始飆升,班克西也和大師們一樣,作品要小心防盜了。

2007年,班克西因為自己的作品獲得年度“最偉大的英國人”獎項,但如眾人所料,他并沒有去領(lǐng)取,而是繼續(xù)保持自己匿名的狀態(tài)。據(jù)說,直到今天,班克西的父母還以為兒子就是一個油漆工。

布里斯托引以為豪

出了專門的作品導(dǎo)游手冊

在布里斯托,遍布各處的班克西作品雖然已經(jīng)成為當?shù)氐尿湴?,但直到去年當局才通過一個新的建設(shè)發(fā)展計劃,停止摧毀班克西的作品。有人立刻開發(fā)了《班克西作品導(dǎo)游手冊》,帶你去尋找咖啡店桌子底下、小街小巷里殘存的班克西真跡。

但街頭還是越來越少見他的作品,以前是政府威脅要清除,現(xiàn)在是業(yè)主出售整堵墻,或者覆蓋起來保護作品。去年9月,班克西在倫敦諾丁山區(qū)一家制片公司外墻上創(chuàng)作了一件作品:一名灰衣畫家手拿畫筆正在為一幅大型班克西簽名做收尾工作。今年1月,這件作品在eBay上以20萬英鎊高價被一位買主購得。

相對于這位買家,瑞士大使館的“班克西涂鴉墻”根本就是白撿的:2001年,瑞士銀行被控藏匿納粹的黃金,時任瑞士駐英國大使布魯諾·斯皮奈爾想做一點積極的事情,來挽回瑞士的聲譽。于是,他邀請了一些年輕的涂鴉藝術(shù)家,去大使館地下車庫隨性作畫,甚至允許他們在此開銳舞派對。布魯諾并不知道這其中有個人叫班克西,這些涂鴉原計劃是要被刷掉的,但是大使看完后很滿意,決定把它們保留下來,這個英明的決定現(xiàn)在至少價值100萬英鎊。瑞士大使館完全可以宣布他們擁有時下倫敦最酷的車庫,前些日子這個地方還被用于舉辦一個慈善晚會。

反對意見勃發(fā)

不過就是玩笑的價值

“班克西是十年來從英國走出的最令人激動的藝術(shù)家,也許大西洋兩邊的很多人都會這樣告訴你。”英國《衛(wèi)報》以這樣不咸不淡的句子開始對班克西的評論。甚至有評論家揶揄班克西的土氣名字:“你不得不想,如果他早知道有一天他會被藝術(shù)世界吸納的話,他也許會選一個好點的簽名。”

安迪帕說,班克西的作品“簡單的畫面一針見血,每個人都能讀懂它。”只是簡單易懂并不意味著人人喜歡,藝術(shù)批評家馬修·克林斯最近在《泰晤士報》上評論班克西的創(chuàng)意“只有玩笑的價值”。“保持英國整潔”組織的發(fā)言人彼得·吉布森更斷言,班克西在美術(shù)館懸掛自己作品的做法就是簡單的破壞藝術(shù)的行為。

最近,倫敦街頭的班克西作品很多被人破壞了,只留下“都是最好的”字樣,有人說是競爭對手所為,有人說是班克西自己干的,這件事沒人知道真相。

 


【編輯:趙丹】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