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民間信仰:鄉(xiāng)土社會的時空變遷

來源:99藝術網(wǎng)專稿 2015-09-06
民間信仰,一般是指鄉(xiāng)土社會中根植于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過歷史淬煉并延續(xù)至今的方神崇拜、祖先崇拜、符咒巫術、風水觀念等古老而龐大的體系。民間信仰是一種復雜的混合體,它不是一種正式的宗教,不具有完整的教會形式,組織形態(tài)也沒有那么嚴格,卻能延續(xù)下來,這是一種與"制度化的宗教"相對而言的松散的"宗教"。


作為"羊蹬合作社"藝術項目的一個組成部分,從2012年11月到2014年2月,近兩年的時間里,經(jīng)過前后五次去當?shù)乜疾?,我們對貴州省桐梓縣羊蹬鎮(zhèn)有關民間信仰問題進行了田野調查,調查采取了深度訪談、查閱地方志等方式,對當?shù)孛耖g信仰的變遷與現(xiàn)狀,尤其是毛澤東崇拜現(xiàn)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作為田野的羊蹬

羊磴鎮(zhèn)位于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北端,東與本縣獅溪鎮(zhèn)、水壩塘鎮(zhèn)毗鄰,南與木瓜鎮(zhèn)相連,西與坡渡鎮(zhèn)接壤。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320米,集鎮(zhèn)所在地海拔為439米。

交通:距桐梓縣城90公里,距重慶萬盛區(qū)55公里,與重慶市萬盛區(qū)黑山鎮(zhèn)黑山谷風景區(qū)、石林鎮(zhèn)石林風景區(qū)相鄰。

礦產(chǎn)資源:目前發(fā)展最成熟的要數(shù)煤礦,這里的煤炭以焦煤為主,理論存儲量約4億噸,可采儲量約1.5億噸,年產(chǎn)原煤45萬噸左右。除此之外,還蘊藏著大量的鐵礦、銅礦、大理石、粘土礦物等礦產(chǎn)資源。據(jù)鎮(zhèn)黨辦主任介紹,儲藏量最大的還是大理石。目前正計劃進行大理石的開采與深加工。

河流資源:羊磴河是桐梓縣第一大河,也是長江在貴州北部的重要支流,常年平均流量19立方米/秒,總長84.8公里。羊磴河水產(chǎn)豐富,盛產(chǎn)鯰魚、鯉魚、鯽魚、"黃臘丁"、"船丁子"、"米湯胡"、"桃花魚"等。

森林資源:羊磴以山多而聞名,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森林覆蓋率達60%,海拔落差較大。

動植物資源:具有較大的生物多樣性。獼猴桃、天麻、蜂蜜、竹筍、杜仲、黃柏、天冬、半夏、黃芹、牛膝黑葉猴、云豹、野雞、野豬、野山羊、刺豬、野貓等珍稀動植物。

人口總數(shù):25084人。其中農業(yè)人口:24124人非農業(yè)人口:960人。

行政區(qū)面積:182.8畝。耕地面積:23652.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族為主,高山上以及更偏遠的村生活著苗族,仡佬族,白族。

所轄村:9個村為白果,田坪,桃子,桐林,羊巖,苦楝,棉地,雙龍,高山。還有89個村民組。

主要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農業(yè),工業(yè)

特產(chǎn)品:方竹筍,天麻,鯰魚

二、當?shù)孛耖g信仰概況:興盛·破壞·恢復

人類的宗教可分為兩大類別:其一是制度化的宗教(InstitutionalReligion);另一是非制度化或分散的宗教(DiffusedReligion)。所謂制度化的宗教是指有組織、有制度、有經(jīng)典而存在于日常生活之外的宗教系統(tǒng),如基督教、佛教、回教等宗教屬之。而所謂非制度化或分散的宗教,則是指與一般風俗習慣混在一起的宗教信仰,這些信仰既沒有成為經(jīng)典,也不成為制度,更沒有組織成為系統(tǒng)的教派,而是分散及于日常生活的各面。在我國的宗教中,除去佛教、基督教等制度化宗教均屬外來宗教外,道教只能說是半制度化的宗教,因此分散宗教的成分占很重要的地位,這些與風俗習慣、日常生活混和在一起的宗教信仰,一般通稱為"民間信仰"。中國民間信仰體系龐雜,從古至今,敬天保民的思想影響深遠,除去有道教和佛教的因素之外,又包括最古老的泛靈信仰(Animism)、祖宗崇拜、歲時及生命禮儀、農業(yè)及土地儀式:以及巫師、神媒、符咒等等,諸神至今可以互不干涉,并存于世。

羊蹬的民間信仰,經(jīng)歷了一個由興盛到破壞再到逐步恢復的過程。

傳統(tǒng)上這里如同中國大多數(shù)地方一樣,信奉多神崇拜,佛教、道教、山川神靈、祖先圣人等均作為崇拜對象,不僅有觀音、太上老君、還有土地神、關公、石敢當?shù)?,根?jù)當?shù)乜诳谙鄠鳎o文獻記載或進行統(tǒng)計),曾經(jīng)在羊蹬,大大小小的廟宇加起來有幾十座。不管哪路神仙,何方神圣,也無論是儒佛道,還是鬼神巫術,都加以崇拜供奉,羊磴鎮(zhèn)的民間信仰呈現(xiàn)出明顯的多元性、混雜性、隨意性和實用性特征。從性質上來說,羊磴鎮(zhèn)民間信仰屬于一個混雜的多元系統(tǒng),源于"萬物有靈"觀念,其中既有天地山川、日月星辰之類的自然崇拜,又有名目繁多的俗世崇拜,以及出于"崇本報先,慎終追遠"動機而形成的祖先與圣人崇拜,這些都構成了羊磴鎮(zhèn)民間信仰的一部分,并且由于同村或者同姓的居民(如婁姓村民,當?shù)馗浇兄膴渖疥P,婁姓是大姓),往往有固定的村廟來舉行儀式、活動也較為集中,在事實上形成了一種"信仰共同體"。

49年以后,文革中破四舊運動,砸毀所有的寺廟、宗祠和祭器、所有的偶像、祖先牌位和儒家經(jīng)典,所有的宗教活動一律被稱為"封建迷信"。堂屋里面的墻上貼的神佛祖宗全部換成了毛澤東的畫像。

78年之后,民間宗教祭祀等活動逐漸恢復,當?shù)刂亟擞^音寺、土地廟等,但是從調查的實際情況來看,當?shù)孛癖妼τ诖瞬⒉皇欠浅嶂?,遇事求神拜佛是常態(tài),但并未因此而造成廟宇香火的鼎盛,這固然與羊磴鎮(zhèn)地處貴州最偏西北的地理位置有關,更與當?shù)剡@幾年的經(jīng)濟社會狀況密切相關。近年來,當?shù)厍鄩涯陝趧恿娂娡獬龃蚬?,有錢有能力的很多到鄰近的水壩塘鎮(zhèn)或者桐梓縣買房子,當?shù)亟?jīng)濟依靠煤礦,但產(chǎn)量有限,留在羊磴鎮(zhèn)的大部分是老人、留守兒童、高山移民(即由于山體滑坡、斷裂等自然災害無法繼續(xù)居住在高山而不得不遷移到山下重新安置的居民),這樣的人群,由于其結構特征,村落的世俗空間被抽空,可能無法形成"信仰共同體",因此,羊磴鎮(zhèn)的民間信仰呈現(xiàn)一種更為分散和私人化的特征,而過去建立在血緣和地緣基礎上的傳統(tǒng)共同體正在被逐漸瓦解,另外過去通過祭祀神靈來不斷加強同一宗族的血脈聯(lián)系或者同一地域的文化認同感也在逐漸衰落。

二、石敢當與土地公:方神崇拜的傳承

羊磴路邊的石敢當

石敢當。羊磴鎮(zhèn)地處貴州崇山峻嶺之間,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道路兩旁,時??梢?quot;泰山石敢當"的石柱。"石敢當",最早見于西漢史游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其本義就是:靈石可以抵擋一切。這源于古人對石頭的原始崇拜。在明代以后,隨著泰山信仰的發(fā)展,在各地石敢當?shù)氖讨?,有的加上?quot;泰山"二字。在傳播中,石敢當和泰山石敢當同時存在。民間常用來保平安,驅妖邪。

羊蹬鎮(zhèn)的石敢當,一般是高約1米,寬約40公分的正方形石柱,正面刻有"泰山石敢當"或者"石敢當"的字樣,繁體和簡體都有,有的就是普通的石頭,沒有任何雕刻或紋飾;有的則涂上金色,上部則雕有似人非人的頭像,眼睛圓而突出,嘴部寬而平,頭頂上系有紅色帶子。經(jīng)過調查和采訪,當?shù)厝瞬⒉皇请S意放置石敢當?shù)模浅37胖糜诙∽致房诘嚷窙_處被稱為兇位的位置,通常是需要修建新的公路,或者公路旁出過車禍,當?shù)厝藭胖檬耶斢糜阪?zhèn)邪、化煞、保平安。過去設立的時間是有講究的,必須選擇冬至后的龍虎日(所謂龍虎日即如甲辰、丙辰等),先選長石雕刻,除夕夜再以生肉三斤祭拜,新年正寅時再豎立于位置上。但是現(xiàn)在就沒有這樣嚴格,在陰歷上選擇一天宜于祭祀的,立在路旁即可。

土地公。羊磴鎮(zhèn)最常見的就是土地公。土地神源于遠古人們對土地權屬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人類的"衣食父母",因而人們祭祀土地。羊磴的土地廟古代較多,文革時破四舊幾乎全部搗毀,近年來逐漸恢復,每個村、每個山頭、田地里、基本上有人群居住的地方都可以見到石砌的、木建的小小土地廟,土地廟因神格不高,多半造型簡單,以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即可成為土地廟,俗稱"磊"型土地廟;也有簡單以水泥或磚塊砌成。有的簡陋的連廟也沒有,也就在山坳處、石壁旁放置泥塑的土地公,香火不斷,時常有人祭拜。過去這里逢年過節(jié)祭拜祖宗前先祭拜土地公,人們每逢子女滿月、滿一周歲、升學、上任、出遠門、婚嫁、中獎等喜慶事都抬著祭品去供奉"土地公",遇有疑難事也有去祭拜求"土地公"保平安。廟里除了土地公之外,有時還擺放土地婆?,F(xiàn)在對于土地公的祭拜則沒有嚴格的儀式和要求,除了過年過節(jié)之外,平時遇到一些問題如莊稼收成不好、出遠門等情況,也會去土地廟前上香,祈求保平安。

這些具體而鮮活的方神崇拜,以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為基礎,其生命力異常強大的,并延續(xù)和發(fā)展當?shù)厝藢ι詈蜕恼J知與態(tài)度,因為生命的終極意義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實現(xiàn),它不是虛幻的、抽象的、理想化的說教。

三、觀音寺:制度化宗教的草根性

羊磴老街的觀音寺

羊磴鎮(zhèn)老街(鎮(zhèn)中心)街尾有一座"觀音寺",由于缺乏相應的文獻資料和地方志的描述,從采訪的當?shù)鼐用窨谥械弥哼@座廟在49年之前就有的,開始建造的時間無從得知,據(jù)說是明代,但是49年后文革"除四舊"運動,廟里的菩薩被打碎,廟宇被認為是封建迷信被摧毀。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后國家對宗教控制的逐步放松,由鎮(zhèn)上的信眾捐資進行了重建。重建后的觀音寺在公路旁,是典型的村廟,利用天然崖壁修建,面向羊蹬河,混凝土建造,懸山式結構,外墻貼的紅色瓷片,面積較小,整體僅幾十個平方。由于地勢較高,建造了臺階通往正殿,山門入口左右兩側各有兩尊天王造像,高約兩米,色彩艷麗。這幾尊造型較為笨拙、線條說不上優(yōu)美,是由當?shù)氐墓と俗龅?,有一種民間的趣味。拾級而上,廟的側面山墻上,則有彩色瓷片貼的觀音故事"竹林苦修、普渡眾生"。正殿里供奉觀音造像,供桌前放了一些供奉的瓜果和鮮花。廟里有一位老人看守,經(jīng)過詢問,她是家住附近的信眾,常年禮佛,自愿前來守廟。這個廟目前為羊磴鎮(zhèn)唯一一座稍具規(guī)模且建筑完整的寺廟,另有一些則在洞窟或崖壁旁放一尊小像(當?shù)貫榭λ固氐匦?,洞窟極多)。


觀音廟香火和一般廟宇相似,逢年過節(jié)和初一、十五時去進香的人較多。另外每年有三次觀音菩薩生日,分別為:農歷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這三天去進香的人也較多。當?shù)厝思抑杏龅诫y事、生病、祈求好運時,也會去觀音廟上香許愿。

上香是具有一定的儀式的:

1、點香香在點燃時火苗不可以用嘴吹滅,可以用手扇滅的;

2、上香站在桌案前許愿念佛皆可,然后香插入香爐;

3、拜佛雙掌合十,蒲團上三跪九叩,內心空杯無雜念,心中默念佛號佛經(jīng)心愿等。

對觀音的信仰雖然是屬于佛教的范疇,是制度化的宗教,但是羊蹬的"觀音寺"呈現(xiàn)的是一種"草根性",沒有主持、也沒有僧侶,是典型的村廟性質。

當?shù)卣畬τ谟^音寺等民間信仰基本上處于無管理狀態(tài),原因不僅在于羊磴鎮(zhèn)位于貴州最偏遠的地方,也是最貧困的地方之一,而鎮(zhèn)政府工作人員工作時間為工作十天休息四天,鎮(zhèn)領導很多時候不在鎮(zhèn)上,去了桐梓縣城,因此,對于轄區(qū)內的有效管轄時間較一般政府為短,而且他們認為老百姓一般的信仰不管是什么,只要不反黨反社會,不進行"封建迷信"的活動,都是可以的。另外當?shù)厝苏J為民間信仰分為幾個層次:觀音寺是最正式的,得到國家認可的,需要最為尊敬;其次是散布于山崖洞窟各處的眾神如太上老君、土地爺、石敢當?shù)戎T神,鄉(xiāng)野山間逢年過節(jié)祭拜即可,無正式儀式或固定儀式,較為隨意;最后為家中供奉的財神、關公、祖先、毛澤東和開國十大元帥等,心中崇拜,過年作揖,無固定儀式,也不需要上香,但必須尊敬。

因此:拜觀音等不是封建迷信,是獲得國家權力認可的,信奉其他神靈也不認為是封建迷信。當?shù)厝苏J為這些屬于封建迷信:風水、測字、算命、跳大神、神鬼故事。但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又無法離開這些"封建迷信",所以他們常常在做完某件事情之后,補上一句:"這是封建迷信。。。呵呵",以表示自己支持國家和政府的政策。

以上現(xiàn)象以一種自相矛盾而又和諧共處的吊詭形式成長在羊磴鎮(zhèn)鄉(xiāng)野山間。

四、毛澤東:圣人崇拜的現(xiàn)世表達

在羊蹬,鎮(zhèn)中心的廣場上,懸掛著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的畫像,與宣傳時事政策、惠民信息、小廣告等并排一起。為了解當?shù)厝藢γ珴蓶|的信仰問題,我們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和訪談。


調查時間:2013年8月

調查地點:貴州省桐梓縣羊蹬鎮(zhèn)、水壩塘鎮(zhèn)以及羊磴鎮(zhèn)通往水壩塘鎮(zhèn)的公路兩旁。

調查的形式:田野調查,深度訪談。

本次調查的方式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第一、收集居民的基本資料: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家庭住址、聯(lián)系方式。

第二、調查問題的設定:

1、毛澤東畫像的來歷--誰買的?在哪里買的?買的時間。

2、毛澤東畫像的流轉--買之前的狀態(tài)。買后懸掛的狀態(tài)。

3、掛毛澤東畫像與掛其他像的區(qū)別。--掛菩薩、掛其他神仙、掛其他領袖。

4、與日常生活相關。--掛像對生活的影響。

5、與祭祀的關系。--是否燒香。

6、懸掛的原因。--喜歡毛澤東嗎?為什么喜歡?為什么要掛在這里呢?

第三、設問的目的:

1、尋找當前鄉(xiāng)村中懸掛毛澤東畫像的人家。

2、呈現(xiàn)鄉(xiāng)村神明崇拜與祭祀的一個維度。

3、了解鄉(xiāng)村民間信仰的狀態(tài)。

第四、調查后的情況:

在羊磴鎮(zhèn)老街和水壩塘新街以及羊蹬鎮(zhèn)通往水壩塘的路上,一共尋找到八戶懸掛毛澤東畫像的人家,職業(yè)有:農民、城鎮(zhèn)居民、小生意人、退休干部、退休職工。大部分比較配合,但一開始比較有警惕性。后來經(jīng)過解釋能接受采訪。

畫像的來歷方面:大多數(shù)是自己買的或是家里人買的。

畫像的流轉方面:部分以前家里就有的,部分是后來買的。

懸掛的原因方面:

1、喜歡毛澤東,他是開國領袖,他對人民好。比較崇拜他。

2、毛澤東畫像好看,紅光滿面??雌饋砗苁娣?。

3、毛澤東八字大,掛他的畫像可以辟邪,保佑全家。

4、毛澤東很出名。

5、對毛澤東感情深。要紀念他。

6、毛澤東是皇帝,必須掛。

7、沒什么原因,就是喜歡。

與祭祀的關系:信仰他,崇拜他,他跟菩薩有區(qū)別。不燒香,內心尊敬就行了,沒有什么固定的儀式。

懸掛的地點:一般在堂屋里毛澤東畫像與財神、觀世音、如來佛祖掛在一起。(堂屋:祭祀的地方,一般是客廳,對著正門。)

與日常生活的關系:感覺需要這個畫像,家里才完整。

目前對毛澤東的信仰,實質是過去圣人崇拜在當今的現(xiàn)世表達。這種信仰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與類似信仰的區(qū)別。

首先是區(qū)別于一般的神佛信仰。對神佛的信仰是宗教性質的,有著人神之間的契約關系,許愿后應該還愿是基本常識,還愿通常是以貨幣形態(tài)即經(jīng)濟的形式。而對毛澤東的信仰則不存在固定的許愿還愿的契約關系,也沒有強烈的儀式感,信者彼此之間沒有緊密的聯(lián)系,也不互相交流,只是個人的私人化信仰。重要的是"信",認為"信"代表對他的力量的崇拜,從而到達"真"。

其次區(qū)別于文革中的那種狂熱的崇拜。文革中對毛澤東的崇拜,不僅使國家意識形態(tài)通過此種方式得以灌輸和貫徹,還涉及到權力分配、統(tǒng)治秩序的維護等問題,而現(xiàn)在的毛澤東信仰,則沒有官方的主導,更為私人化,起到祈求平安、鎮(zhèn)邪的作用,信仰而不信奉。

第三是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圣人崇拜。傳統(tǒng)中國的圣人信仰,呈現(xiàn)一種與家族、倫理、社會、權力之間重疊與互動的復雜關系,進而使信仰關系退居其次。它會基于信仰者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身份地位和權力,具體表達為不同的利益和權力的追求。而現(xiàn)在的毛澤東信仰,"實際上是當代中國社會中'信仰政治學'的現(xiàn)代版本,是指以人的信仰及其關懷方式作為'隱喻'和實踐方式,進而展開對國家、政治、權力等現(xiàn)代現(xiàn)象的表述和批判。"(李向平語)

二、從懸掛的原因上看,最初掛毛澤東畫像是政治上的要求,但現(xiàn)在懸掛毛澤東有較多原因:

1、延續(xù)過去對他的崇拜,認為他很"靈",這是與神佛具有一定相通性,或者說,他是符號化的神。

2、長期的宣傳和意識形態(tài)的浸潤,認為他好,從而認為掛他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在當時強大的國家意志面前,人已經(jīng)形成一種慣性,而絕不會去思考應不應該做,這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3、認為他是"皇帝",這是古代帝王思想的影響,懸掛帝王畫像是很正常的事情。

4、代替了"祛魅"后的無神空間,是對現(xiàn)狀的不滿的投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