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一家廣告公司興沖沖地拿來一份策劃書,征求我的意見。內(nèi)容是和有關部門合作,將深圳蓮花山鄧小平雕塑復制成小型限量的精致禮品,用于政務贈送和進入高端收藏市場。策劃書洋洋萬言,從市場角度而言,不能說沒有道理。
我有一個疑問,不料也把策劃人問住了:且不論有關部門會不會同意這么做,假設同意,有沒有什么切實有效的防盜版辦法呢?因為限量版的小型鄧小平雕塑進入社會,馬上可能就有廉價的復制品、仿制品大量出現(xiàn);就像西安秦始皇陵附近的市場上,到處都有人在兜售不同型號的翻版兵馬俑,如果出現(xiàn)了這種滿地都是小平像的情形,這種策劃有什么意義呢?
中國目前關于小型雕塑的復制方式不外乎兩種,一種是“精仿”,在技術上,它完全有保證仿得纖毫畢至,幾可亂真;另一種則是“粗仿”,那完全是為所欲為,粗制濫造,簡直是對原作的肆意踐踏。
如果鄧小平的小型禮品雕塑出現(xiàn),保不準這兩種方式都會同時出現(xiàn)。
就我所知,美國的“自由女神”雕塑,是有作為禮品的小型復制品公開發(fā)售的,只是它的制作和銷售都有嚴格的法律授權和監(jiān)督。而中國在這方面則嚴重缺失,至少就雕塑而言,我們至今還沒有一套有效的關于“山寨雕塑”的稽查、追究、懲處的體系。
當然,當時還沒有“山寨”一說。作為一個新進迅速躥紅的流行詞,它所指的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的“山寨文化”,在中國已經(jīng)流行好多年了。如果“山寨”核心意思,是指通過一種低成本的手段,采用非專業(yè)、非正規(guī)的方式,對知名品牌或產(chǎn)品進行照貓畫虎似的簡單模仿的話,那雕塑應該是“山寨”的重災區(qū)。
有些人從民間性、草根精神、敢于挑戰(zhàn)名牌、挑戰(zhàn)權威的角度,肯定“山寨文化”。也許,“山寨”在某些實用性、應用性較強的領域;在一定的時期里可能不得不作為權宜之計;或者,出于挪用、反諷的目的,把“山寨”作為一種藝術策略的情況也可以除外;一般而言,在嚴肅的,原創(chuàng)的,精神性較強的領域,“山寨文化”的危害不容小覷。
深圳1980年代出了一座著名雕塑《開荒?!?,自從流傳開來以后,“山寨開荒牛”在全國不知道出現(xiàn)了多少?如今,證券公司,禮品公司,甚至有些基層政府,都競相模仿《開荒?!罚@些模仿基本上都屬于“粗仿”一類的。不光是立體的模仿,還有平面的濫用。我曾經(jīng)在某賓館的衛(wèi)生間里,看見過印有“開荒牛”標記的衛(wèi)生紙的外包裝。
我曾經(jīng)向作者求證過,潘鶴先生從來就沒有授權任何人復制《開荒?!返牡袼?,也從來沒有授權使用《開荒?!返膱D像。
至于國外雕塑被“山寨化”的情況也相當普遍。改革開放早期,有一個叫張映泉作家寫了一個短篇《維納斯闖進門來》,說一尊西方人體雕塑的復制品在一個普通家庭所引起的震蕩,小說中所寫的那種石膏“維納斯”,就曾經(jīng)風靡一時,那也是典型的山寨雕塑。
中國大規(guī)模城市化以后,在許多城市郊外的道路兩邊,可以看到成片成片的玻璃鋼、或石質(zhì)的“山寨版”仿古希臘、羅馬的歐陸雕塑;在許多裝修豪華的賓館和小區(qū),也隨處可以看到此類的“裸體女”和“肌肉男”。
“山寨”的低廉和粗劣阻礙了中國雕塑的原創(chuàng)進程,現(xiàn)在是到了該摒棄“山寨雕塑”的時候了。
【編輯:郭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