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農(nóng)民癡迷紅色收藏:集毛主席像章兩萬余枚

來源:京郊日報 作者:趙語涵 2015-01-17


張建利展示他收藏的毛主席像章。李昊洋攝

毛主席畫像、毛主席像章、毛主席石膏像……這些曾經(jīng)流行,如今在百姓家里不再常見的紅色文化物件,是懷柔農(nóng)民張建利的心頭好。癡迷“紅色收藏”近30年,如今,張建利的家里成了一座小型紅色文化博物館,時不時有村民到他家參觀。

集毛主席像章兩萬余枚

張建利家住楊宋鎮(zhèn)梭草村。談起自己對“紅色收藏”的熱衷,老張說,自己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流行貼毛主席畫像、戴毛主席像章,很多物件也都刻著毛主席像。“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些物件在百姓家中越來越少了,我覺得不能讓它消失,于是就開始了收集。”

此后,他便一發(fā)不可收拾,所有與毛主席相關的物件都成了老張的心頭好。從毛主席畫像、石膏像,到舊機器上的主席像鐵牌、婦女手工縫制的主席像繡品,老張統(tǒng)統(tǒng)“拿下”。特別是毛主席像章,張建利格外鐘愛。在他家中,記者看到有兩個長1.2米、寬0.8米的鏡框,里面鑲滿了幾百個大大小小的毛主席像章。像章各式各樣,包括金、銀、鐵、鉛、瓷、樹脂、石膏、石頭等各種材質(zhì)。“這還只是九牛一毛。”老張笑著告訴記者,光毛主席像章,自己已經(jīng)收藏了2萬余枚。

為收藏走遍全國各地

起先是在懷柔“淘寶”,而后,隨著收藏熱情逐步高漲,張建利走遍了全國各地,搜集紅色文化物件。

“陜西、江西、云南等地都有我淘回來的寶貝。”張建利拿起一個刻有毛主席頭像的竹制筆筒說,這是他在云南淘到的“戰(zhàn)利品”。“有時為了拿到一件東西,沒少跟人家軟磨硬泡。”那一次,老張本來是去云南旅游的,當他在當?shù)匾粦艮r(nóng)家院里看到這個筆筒后,立馬動了心思想要收藏回家。“起初那戶人家不想給我,我索性放棄了行程,硬著頭皮軟磨硬泡了7天,才終于勸動那家人,把筆筒讓給了我。”如今說起來,老張仍是一臉興奮。

希望留住紅色文化

癡迷“紅色收藏”近30年,老張的藏品越來越多,除了2萬余枚毛主席像章,還包括畫像、海報、水壺、鐘表、葫蘆、刺繡等形形色色的物品。雖然在一般人看來有些東西并不值錢,可在張建利眼中,只要與毛主席有關、只要與革命歷史有關的物件,都價值連城,因為他更看重的是物件蘊含的文化、歷史價值。

“拿毛主席像章來說,大體看起來差不多,但仔細看,你能發(fā)現(xiàn)這些像章上的人物姿勢和花樣都不完全一樣,這是因為當時制作這些像章時的歷史背景不一樣。”老張說,“我收藏的不光是這些老物件,還有隱藏在背后的那段歷史和文化。”

未來,老張盼望辦個紅色藏品展覽,“特別希望讓沒有經(jīng)歷過那個年代的孩子們看看這些當初的老物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