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多苓近期象所有為抗震救災已經行動起來的藝術家一樣極為繁忙。地震發(fā)生時,正在上海出差何多苓萬分焦急。70年代做過知青的他對四川偏遠山區(qū)的風光非常熟悉,得知自己生長的家園受到重創(chuàng)的消息后,他第一想到的就是作為一個藝術家我能為那些災難深重的家鄉(xiāng)人民做些什么?由于時間緊張不可能創(chuàng)作新的作品,他便馬上與一家畫廊取得聯(lián)系,并便委托這家畫廊從一位收藏家手中借出自己的大幅風景畫《次生林》,捐贈到北京參加義賣,他希望災區(qū)人民能夠像作品中表現(xiàn)的次生林那樣,擁有頑強的生命力與大自然抗爭。
回到成都后,何多苓了解到災難遠比他想象的更為嚴重。"整個世界都在哭泣,上帝也會流眼淚。"當他聽到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的孩子們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每一個數(shù)字背后就是一張張鮮活的笑臉,當他看到無數(shù)炎黃兒女為災區(qū)救援和自己的家鄉(xiāng)重建解囊相助,一幕幕感人的畫面映入眼簾,何多苓和同行者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一張張畫面、一行行數(shù)字記入他的腦海,植入他的內心,此刻天性敏感的他已經超脫出一個畫家的角色,只想著我能為他們做點什么?"去災區(qū)、進北川!"多少的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災難面前,去行動,只有行動。
5月17日,何多苓與綿陽的幾位藝術家一起,帶了大量的救援物資驅車趕往了本次地震中受損最重的地區(qū)北川。昔日北川秀麗的風光已經滿目蒼夷,他們目及之處,到處都是倒塌的樓房、互撞的車輛、大塊的山石,坍塌的道路。大面積山體滑坡使得進入北川的道路萬分艱難。曾經的北川,已經成為川人永遠回不去的家。作為一個四川人,作為一個藝術家,何多苓為家鄉(xiāng)的災難淚流滿面,更為那些孩子弱小的生命要承受如此巨大的苦難而痛心疾手。
在此期間,不斷有災難中活下來的幸存者從他們身邊經過。最是那些孩子讓何多苓的內心深深震顫!那一雙雙清澈的眼睛寫滿了堅毅、勇敢、那一張張粘了泥土的小臉蛋流露出的是尊嚴和忍耐。"這些孩子表現(xiàn)得非常棒!""我要把這些記錄下來!我要用畫筆贊美孩子們那堅毅的臉龐!"此時此刻,再沒有什么題材比災區(qū)的這些孩子更觸動他的創(chuàng)作激情。"創(chuàng)作一系列兒童肖像作品,紀念那些遇難的孩子,這就是我能為孩子們做的。"他不停地穿梭于廢墟瓦礫之間,舉起手中的相機,鏡頭一次次對準了那些脆弱又堅強的孩子們。
"為什么每次地震,倒塌的總是學校?為什么最需要保護的孩子,總是被犧牲?"何多苓站在北川中學已被夷為平地的教學樓前,陷入深深的悲痛。對建筑一度非常癡迷的他開始有一種責任和使命,僅僅捐錢建希望小學還是不夠的,他決定和自己的建筑師朋友一起免費為災區(qū)的孩子們設計出能夠經受地震考驗的教室, 讓他們可以安心地在教室里讀書學習,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用勇氣和力量面對災難,積極面對以后的人生。
深深地悲傷過后對生命的渴望在前方召喚……何多苓想帶著那些受傷的孩子走到他的畫中來,遠離災難和悲傷,穿過茫茫黑暗,去迎接黎明的曙光……"我親愛的小孩,為什么你不讓我看清楚?是否讓風吹熄了蠟燭,在黑暗中獨自漫步,親愛的小孩,快快擦干你的淚珠,我愿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
【編輯:葉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