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芬(拿破侖第一任妻子)的梳妝臺 記者王永勝 葉茂林攝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是拿破侖在中國流傳最廣的名言。除此之外,你對這位著名軍事家、政治家還了解多少?昨日,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活動《飛越歐洲的雄鷹——拿破侖文物特展》在省博物館展出。280余件與拿破侖相關(guān)的文物首次在漢亮相,題材涵蓋雕塑、繪畫、文書、服飾、紀念幣、家具等7大種類,而這也是中國目前規(guī)模最大、最全面系統(tǒng)的拿破侖時期文物展。
加冕手杖見證帝王榮耀
1804年,35歲的拿破侖加冕稱帝,他將法蘭西共和國變成第一帝國,震驚世界。此次展出文物中,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拿破侖加冕手杖。手杖軀干是木質(zhì),覆蓋著紫色的天鵝絨,點綴30個鍍金黃銅蜜蜂,手杖頂端則是“查理曼大帝”王冠。法國拿破侖基金會相關(guān)負責(zé)人介紹,加冕手杖用來宣布授權(quán)拿破侖成為法蘭西人民的帝王。
此外,拿破侖御用畫家雅克·路易·大衛(wèi)創(chuàng)作的《拿破侖一世的皇帝加冕禮》油畫也出現(xiàn)在展覽上,作品同樣記錄著帝國締造者的榮譽時刻,大衛(wèi)將自己也畫入其中,拿破侖的母親在油畫中央,但事實上,她并沒有參加加冕禮,而是與另一兒子呂西安前往羅馬。同樣象征拿破侖權(quán)力身份的展品還有純金火漆印章。而在1815年,滑鐵盧戰(zhàn)役中,普魯士軍襲擊拿破侖的馬車時,這枚印章被繳獲。
特殊文物展示“戰(zhàn)神”另一面
歷史上,拿破侖被稱為工作狂,經(jīng)常開會到深夜,其中,公文包是他開會必備物品。此次展品就有其公文包。策展方介紹,拿破侖定期召開會議,在會上做出政府重大決策。會議前后,所有檔案、演講稿和會議紀要都會放進這公文包里。公文包前后印有帝國的紋章。
一生征戰(zhàn)的拿破侖鐵蹄踏遍歐洲大陸,是當之無愧的“戰(zhàn)爭之神”。展覽中,你能看到拿破侖行軍中的餐盤,安營扎寨的床,你可通過文物“腦補”(根據(jù)現(xiàn)實想象)一下,這個身材矮小的英雄的勃勃雄心。
另一文物皇宮賬本,則記錄了拿破侖的年俸和帝王的生活。賬本顯示,其年俸定為2500萬法郎,與路易十六一樣。但路易十六每年實際花費4500萬,拿破侖卻能結(jié)余1200萬。宮中所需費用只有波旁王朝宮廷的1/4。他曾一度每月只需90萬,他曾說每年只需要1200萬法郎和一匹馬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