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德·莫奈(1840-1926)油畫作品《日出·印象》
克勞德·莫奈(1840-1926)是法國印象派繪畫創(chuàng)始人之一,《日出·印象》便是他的代表作?!队∠?middot;日出》于我而言,有另一番意義。
出生于海濱小城的我自幼便赤腳在海邊玩耍,細軟的沙子踩在腳底,海平面和藍天相接,偶爾還有些許海鷗飛過。滿眼的藍以及溫暖和煦的海風(fēng)就是提及家鄉(xiāng)時撲面而來的景象。《印象·日出》描繪了法國勒阿弗爾港口一個多霧的早晨,海面被晨曦暈染成淡淡的紫色,天空也是一片微紅,三只搖曳的小船在海面上顯得朦朧模糊,船上人影若隱若現(xiàn)。所有形象都是朦朧的,美麗的光線和色彩令人目眩神迷,即使在云層下,整個世界也仿佛都是明快亮麗的燦爛陽光,給人一種溫暖和希望的力量。從第一次看到《印象·日出》時,它便成為我心中家鄉(xiāng)的最佳代言。
大學(xué)時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上海,滿心歡喜與期待。猶記第一次品味那古老斑駁的石庫門、租界洋樓的小資情調(diào)、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商業(yè)區(qū)以及咖啡吧和老唱片里流淌著的上海情,這樣一座年輕、自由開放的時尚都市似是敞開著懷抱歡迎我,令我萌生了要在這里扎根生活的念頭。漸漸習(xí)慣了每天穿梭在擁擠的地鐵中,看著一路華燈初上,川流不息,一晃已經(jīng)是在上海的第六個年頭,回頭想想倒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熱鬧背后的形單影只、人流中的渺小感卻扎扎實實地生在心頭。最難以忘懷的是大學(xué)時的一次外企實習(xí),加班后的夜晚,一個人走在南京西路,那時已是深冬,行人都裹著大衣匆匆走過,每個人呵出的白霧好像使畫面更為生動了幾分。接到父母的電話,叮囑我注意安全,吃飽穿暖,抬頭望著上海的天空,突然有了一種懷念家鄉(xiāng)的心情,此時掛念我的人們,他們都在家鄉(xiāng)啊。
再品《印象·日出》,日出的新生與希望多了一層朦朧。
終究要面臨就業(yè)去向的選擇,是堅持留在這座繁華的夢想之都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還是回到家鄉(xiāng)小城過安逸祥和的生活。思來想去,似乎怎樣選擇都會有些許遺憾,似乎怎樣發(fā)展都會有幾分不確定。所幸自己一直是一個樂觀之人,也有幾分看命運如何安排的坦然。我開始思考,真正想要追求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樣子。原來最初的夢想一直沒有改變,想要在上海拼搏無非是想擁有更好的生活,而更好的生活該如何定義,我想,最為重要的是快樂??鞓窂暮味鴣?,于我而言,有家人相伴,有朋友相隨??此齐y以抉擇的問題,其實有著最簡單的回答。我知道,在我心中,碧海、藍天、紅瓦、綠樹一刻都不曾被我忘懷。我也知道,家人每分每秒的掛念一刻都不曾停息。這世上本沒有萬全的選擇,舍與得終要跟隨自己的內(nèi)心。每個人的選擇都有所不同,無論留在上海,還是回到小城,只要找到合適自己的方式,忽略世俗的眼光,為自己而活,才是最大的幸福。
2015年我告別上?;氐郊亦l(xiāng),六年間所有的欣喜、收獲、孤獨、彷徨早已變成了一抹絢麗且值得永遠回味的印記。無論選擇是怎樣,只愿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從內(nèi)心感受日出帶來的希冀,心中的那一抹日出永遠可以為你帶來幸福和前進的動力。只愿自己再觀賞《印象·日出》之時,心中可以充滿溫暖,生活成一個印象派,不被世俗和條條框框所限,看自己看到的,做自己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