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母親將遇難雙胞胎女兒骨灰贈藝術家塑“生命之花”(圖)

來源:新快報 2008-06-27

舒勇(右)捧著趙媽媽捐獻的女兒骨灰

自6月中旬當代藝術家舒勇提出想用地震遇難者骨灰創(chuàng)作“生命之花”,以紀念汶川大地震的雕塑方案以來,這一藝術構想至今備受爭議。誓將創(chuàng)作進行到底的舒勇能成功嗎?昨日記者了解到,在災區(qū)屢屢遭拒碰壁的舒勇,在萌發(fā)“退堂鼓”的那一刻,卻意外收到一位在地震中失去雙胞胎女兒的媽媽的電話,這位堅強的母親決定將愛女的骨灰,捐贈給舒勇塑造“生命之花”,覺得“這是女兒一個最好的歸宿”。

赴災區(qū)收集骨灰頻遭拒



在舒勇看來,中國文化向來都不關注個體生命。在戰(zhàn)爭中,大災難中,生命都是用冰冷的數(shù)字來呈現(xiàn)。然而“生命之花”卻是通過死難者骨灰直接指向一個個具體的生命,“我并不是將骨灰當作藝術的道具,而是將他當作生命的密碼,是對死者最大的尊重”。然而在大部分有著“入土為安”傳統(tǒng)思想的國人眼里,骨灰塑像無論對于死者還是生者都未免太殘酷了。各方褒貶不一,于是骨灰塑造“生命之花”成為爭論的焦點。

也正是這樣,舒勇向記者坦言:輿論的壓力以及傳統(tǒng)思想對待骨灰和生命的態(tài)度,致使他收集骨灰成為幾乎無法完成的現(xiàn)實。絕大部分的死難者家屬堅決拒絕舒勇的請求。



可愛的雙胞胎女兒



少女骨灰塑造“生命之花”

舒勇告訴記者,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災區(qū)有一位叫“趙德琴”的母親,她一對聰明美麗的雙胞胎女兒——琦琦和佳佳,在大地震中雙雙遇難。

后來,舒勇戲劇性地遇見了趙德琴。當時他正好帶著救災物資,來到一間低矮潮濕得幾乎無法住人的破房子,一個黑瘦滿臉茫然的女人招呼舒勇。一拉家常,舒勇知道她就是趙德琴。

“一進門,她就拿出一些照片告訴我們,照片上那兩個漂亮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的女孩就是琦琦和佳佳。她一邊哭一邊用極度沙啞的聲音說,琦琦和佳佳生前最喜歡畫畫,如果不死,將來肯定會成為藝術家?!笔嬗抡f,那一刻,趙德琴的悲痛感染著他,他又重燃了創(chuàng)作“生命之花”的信念。

“一定要將生命的美麗和脆弱展現(xiàn)出來”,但是,這時的舒勇改變了之前將很多遇難者的骨灰融在一起的想法,他決定只用琦琦和佳佳的骨灰來塑造“生命之花”。于是舒勇將這種想法很直接地告訴了趙德琴?!爱敃r她并沒有很愕然,但也沒有答應。這位堅強的媽媽在第二天就主動打電話給我,說愿意將骨灰捐獻出來塑造“生命之花”,并說這樣的形式,是給女兒們找的最好歸宿。

舒勇:用最大尊重來創(chuàng)作

舒勇說,他其實也是害怕骨灰的,連自己父親的骨灰都不敢碰。更不用說是陌生人的骨灰。但是面對琦琦和佳佳的骨灰居然沒有一點恐懼?!斑@是天意,當在祭拜她們時,燃燒紙和其它物品時居然燃燒出一朵美麗的花”。記者問舒勇下一步將怎樣,他回答:一定用最大的責任和尊重來創(chuàng)作好這朵“生命之花”,決不讓趙德琴這位偉大而樸實的媽媽失望,讓琦琦和佳佳得到安息,讓“生命之花”永遠綻放。

編輯:霍春常】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