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1626-1705) 書畫合冊
冊頁(八開) 水墨絹本
尺寸:24×17 cm.×8 約0.2平尺(每幅)
估價: 3,000,000-5,000,000
展覽:1.“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大展(一)”,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2010年3月。
2.“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大展(五)”,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2012年5月。
3.“傳承—名家遞藏中國書畫展”,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2012年11月2日—10日。
出版:1.蕭壽民《中國古畫集》(香港:昭通蕭氏榴花館,1966),第220號。
2.揚揚編:《八大山人書畫集》(臺北:藝術(shù)圖書公司,1974),第10-13頁。
3.(日本)赤井清美編:《八大山人書畫集》(東京:東京堂出版社,1975),第58-61頁。
4 . 《八大山人全集》( 臺北: 藝術(shù)圖書公司,1979),下冊,第99頁。
5.叢林編:《八大山人翰墨集》(北京:知識出版社,1990),第99頁。
6.王朝聞等編:《八大山人全集》(南昌:江西美術(shù)出版社,2000),第四卷,第880-883頁。
7.《中國古代畫家作品叢書:八大山人》(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3),中冊,第184-187頁。
8.石泠:《中國書畫家畫語圖解:八大山人》(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第256-263頁。
9.(日本)栗原蘆水編《八大山人字典》(東京:二玄社,2004)。
10.《八大山人書法全集》(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5),下冊,第209-212頁。
11.《八大山人書畫編年圖目》(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6),下卷,第124-125頁。
12.《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選集(一)》,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編,第152-155頁,2010年。
13.《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選集(五)》,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編,第124-125頁,2012年。
14.《傳承—名家遞藏中國書畫》第74、75頁,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編,2012年11月。
此冊是八大山人的書畫合冊,水墨絹本,集詩、書、畫、印為一體,八幅對開,即四幅山水、四幅書法。八大山人的山水畫,宗法董其昌,但變董畫中明潔幽雅的格調(diào)為枯索冷寂,在荒寂境界中透露出簡樸雄健之氣,筆墨簡練,以少勝多,此外還兼取黃公望、倪瓚筆意,藝術(shù)上達到“筆簡形骸”的境界。
在此冊中的四幅水墨山水中,主要畫有荒山枯樹、古寺茅屋,儼然籠罩著一片萬籟寂靜、荒涼蕭疏的意境,在虛實相間中用生拙隨意的筆觸涵蓋了脫俗的意趣與韻味。其圓潤的筆墨深受董其昌的影響,而在山石的組合中還可以窺見倪瓚的影子。在觀看其畫作時,能感受到八大山人強烈的個人特色,用法古人的法則為自己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服務。畫中的山、石、樹以及房屋、茅舍等用筆草草、隨手寫出,而干濕結(jié)合、濃淡有序大的用墨,使畫面呈現(xiàn)出疏密、虛實、高低錯落的意境,這種無法而法的境界,是八大山人情感與技巧的高度結(jié)合,是其繪畫藝術(shù)的一大特征。而八大的書法,初學董其昌后學黃庭堅,到晚年再變其法。刪繁存簡、
拋虛留實。他以畫法對其字法進行變形處理,再以中鋒篆筆使轉(zhuǎn)騰挪,所作書法如枯藤繞巖、老樹開花,一派高穆氣息,脫去塵俗。其書法給人一股冷峻又不可企及的高士氣派,與其繪畫一同傳達出他內(nèi)心的孤寂與亡國的傷痛。
此合冊中有“朱耷”、“何園”的鈐印,并有其自題“八大山人寫”的款識。八大在六十歲時開始使用“八大山人”署名題詩作畫,在書寫時常常連綴仿佛是“哭之”、“笑之”,而此用意也暗示著他內(nèi)心的苦悶。據(jù)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王方宇教授考證,認為落有“寫”字者,乃為八大山人六十到七十歲時的作品。八大山人的書畫藝術(shù)是晚成的,到爐火純青是在六十歲以后八十歲之前這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此幅書畫合冊正好是作于其藝術(shù)高峰期的階段。
八大山人特別喜歡荷花,在其作品中也有大量的關(guān)于荷花的繪畫。他的畫作中很多都是用“何園”落款。他認為“何”通“荷”,荷花的清新和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zhì)能夠給他力量,因此用“何園”表達對荷花那種清靜世界的向往。但是作為一個前朝宗室移民,他實際上是要追尋“何處是家園”這樣一個問題:清靜的河塘、孤寂的遠山、曲徑通幽的屋宇抑或一座安寧的僧院?高潔的荷花本來就是佛家的象征,曾為僧人的八大山人懂得荷花的真諦,這種思想一直都流露在他的繪畫作品中。
八大山人的這本冊頁中還有“昭通蕭氏榴花館藏印”、“古滇蕭壽民藏”兩枚收藏印,系蕭壽民的收藏印。
蕭壽民,名瑞生,字壽民,云南望族,民國大員,曾經(jīng)代表國民黨四川省主席龍云駐南京,與國民黨中央政府打交道。他一生收藏頗豐,庋藏書畫名跡較多。“昭通蕭氏”源于江西客家之書香門第世家,傳今八世,代代不乏名人顯貴。“榴花館”是其書齋名。因此,此冊在清末民國時為蕭壽民收藏,并收錄于其《中國古畫集》。
后此冊流傳到日本,并于1975 年刊載于由東京堂出版社出版的赤井清美編的《八大山人書畫集》中,幾經(jīng)輾轉(zhuǎn)之后流回國內(nèi),在三十年間被十幾本書籍著錄出版。
八大的山水畫在山水畫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如果說八大山人的花鳥除去怪誕奇絕的造型和簡括凝練的筆墨意味外,花鳥畫自身的暗喻也有重要作用的話,那么,他的山水畫形式自身的魅力卻有著更為獨立而純粹的審美價值。作為董其昌藝術(shù)的繼承者,八大的山水畫能集中的表現(xiàn)他對繪畫與自然的區(qū)分,使他在藝術(shù)上的虛擬性、抽象性、平面性與表現(xiàn)性,八大山人無疑是最有影響、最具個性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
【編輯: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