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內(nèi)地藏家頻頻出貨為哪般?

來源: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 作者:詹皓 2014-07-05

趙無極 23.3.82 油彩 畫布114×146cm  1982

朱德群 無題 油彩 畫布195×130cm  1995

羅中立 母子 油彩 畫布 118.5×160cm  1997

出版:《中國西南的力量——川美現(xiàn)象三十年》,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2007年,第22頁?!吨袊憩F(xiàn)——中國表現(xiàn)藝術展》,昊美術館出版,2012年,第32-33頁。

展覽:“中國表現(xiàn)——中國表現(xiàn)藝術展”,展期自2012年12月22日至12月30日,上海美術館,上海,中國。

上海泓盛春拍(【泓盛2014春拍】重要私人收藏20世紀中國油畫專場),推出個重要私人收藏專場,一共8件拍品,作品都很眼熟,原來全都是昊美術館創(chuàng)始人鄭好的私人藏品。加上不久前北京春拍時,另一位收藏家張銳在匡時(北京匡時2014春拍17.5億元圓滿收槌)的8件私人藏品拍賣專場,內(nèi)地的藏家屢屢按捺不住開始把手中的藝術品變現(xiàn)。

盡管“中國內(nèi)地私人藏家也有資格開拍賣專場”這樣的論調(diào)似乎是個名利雙收的結局,不過相比起國外成熟藏家,這些國內(nèi)有理想和抱負的藏家們——他們多半還在建自己的民營美術館,怎么就這么快把抱負丟在一邊呢?

這次拍賣會上,8件拍品都成交了,鄭好將拍出的4278萬元人民幣收入囊中。但細看過程,8件拍品中,除了朱德群、趙無極的兩件現(xiàn)場稍微有買家“咬”了兩口之外,其余6件,都是以起拍價成交的,也就是說,每件拍品都只有一個人感興趣。那6件拍品,都還是陳逸飛、羅中立、陳丹青這樣成名藝術家的硬通貨。目前經(jīng)典油畫拍賣市場的慘淡,可見一斑。

再細究鄭好到底獲得了多大的增值空間?除了朱德群、趙無極的2件拍品,其余6件都是曾在中國拍賣市場上流通過的,有些還流通了不止兩三次。其中,陳逸飛《藍色的故鄉(xiāng)》上一次露面是2007年朵云軒春拍,以134萬元成交;陳逸飛《雙橋》是2009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以181.4萬元成交;陳逸飛《醉美人》是2013年匡時春拍以506萬元成交;陳逸飛《執(zhí)黃扇的美人》也是匡時2013年春拍以632萬元成交;羅中立《母子》是2012年嘉德春拍以529萬元成交;陳丹青《書里乾坤》是匡時2013年春拍以253萬元成交。

按照這次拍賣的說明,這8件作品除了陳丹青的,其余全都參加過2012年鄭好在上海美術館舉辦的藏品大展。那么出現(xiàn)在2013年的幾次拍賣紀錄就有點奇怪了。既然2012年前這些作品就已經(jīng)歸了鄭好,那么何以在大展之后馬上就上拍而且成交了呢?按照當時的成交價格,對照這次在泓盛拍出的價格,我們發(fā)現(xiàn),至少有3件是虧損賣的。

拍賣業(yè)本來就不透明,我們硬要研究,真是自討沒趣。反正鄭好已經(jīng)表明了,是要拿拍掉的這些錢來投資收藏更便宜的當代藝術、當代水墨和多媒體作品,作為未來昊美術館方向明確的館藏。這個語調(diào)好熟悉,原來,尤倫斯夫婦出貨中國當代藝術的時候,就說中國當代藝術太貴了,賣掉些,去買更便宜的印度當代藝術。

這個思路基本上是準確的,作為美術館,無論公立還是民營,都要對藝術收藏有引領作用,光買硬通貨的不是美術館,而最多是個藝術銀行——為了今后流通方便。所以我們聽憑尤倫斯掙了大把的銀子,內(nèi)心還是不由得佩服他,正是他的收藏行為,讓我們了解到,當初我們完全不屑一顧的中國當代藝術,其實是多么的有價值。

中國的民營美術館目前正大舉進發(fā),其勢頭足以媲美中國藝術品拍賣和藝術基金兩大狂潮,政策給出了足夠的空間,所以我們更希望看到民營美術館能夠有領先于世的藝術理念,而不是其他各種材質(zhì)的“算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