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能人的夸獎,南方有個形象的比喻叫作:他有兩把刷子!錢逸敏少算也有三把刷子,其中第三把刷子是油畫筆。四十年前與逸敏相識之時,他正服役于上海警備區(qū)當美術文藝兵,在富民路長樂路口的部隊大院里放電影。寬大的褲腿,鴨舌時常不在正中的軍帽,蓋著汗津津的額發(fā);明眼人如我者,即辨認出他性情中帶有藝術的元素,盡管那時的他還沒有一把像樣的“刷子”。他弟弟曉敏倒是油畫的狂熱分子,可惜不會畫。而我當年因油畫《黃河》受到批判一度心灰意冷,不愿多談繪畫的事。這位阿哥便常用警備區(qū)的內部電影票,誘我重燃熱情并進入他們對藝術的狂熱境界里,從而再跟我學素描。逸敏曉敏都有一個“敏”字,這不失為一種聰敏的做法。
80年代初,錢逸敏復員進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優(yōu)秀連環(huán)畫,在出版界全國性評比中曾獲獎無數(shù)。這是錢逸敏的第一把刷子。未幾,他進入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深造,畢業(yè)后回到原單位,出人意外參與了中國動漫產(chǎn)業(yè)的一場革命,由他編輯并任藝術總監(jiān)的《動畫大王》一時洛陽紙貴,同時他也被文化部授予“中國動漫產(chǎn)業(yè)領軍人物”稱號……這第二把刷子就像逸敏手中的魔杖,舞動得有聲有色。
正當人們處于眼花繚亂的不經(jīng)意之中,錢逸敏卻亮出了他秘藏的第三把刷子,創(chuàng)作了許多油畫新作!逸敏與已故畫家陳逸飛的交情頗深,深諳陳氏油畫之三昧真火。令人欣慰的卻是經(jīng)過他繼承后的再造,錢逸敏的畫風已獨樹一幟,并以此風生動地表現(xiàn)荷塘的風貌:這件原作曾展出于“張江當代藝術館”。展上的這幅油畫,就像在墻上開了一扇窗,透窗通向了陽光下的荷塘,熠熠生光。作品中的荷葉在陽光下水汽蒸騰,讓矚目者感受到那份暑氣和熱量。逸敏巧妙運用了“陳氏筆法”中表現(xiàn)衣褶的那一部分為人熟知的運筆,但更粗獷更見性格。表現(xiàn)荷花古今以清凈幽閑為主,此乃文人畫的意趣,但逸敏畫的荷葉,則帶有當代繪畫的意境。
錢逸敏超現(xiàn)實的人物肖像畫也獨具一格,眾所周知,“陳氏人物肖像”給觀眾提供了一個真實的人物布局以及一個虛幻的背景,馬奈曾用此法畫出了他的杰作《吹笛少年》。后期陳逸飛運用三棱鏡的變形效果,壓扁或拉長了人物從而起到魔幻效果。錢逸敏的肖像采用了另外方法,達到新的境界,獲得異曲同工之妙。最近創(chuàng)作并在上海美術館展出的《劉伯承元帥肖像》,正是他另一種新穎風貌的展示。
【編輯:于睿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