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連接藝術品和大眾的紐帶 浙江美術館收藏展

來源:中國文化報 作者:李百靈 2012-09-13

斗雀圖(國畫) 陳之佛 浙江美術館藏

黃賓虹、吳冠中、周滄米、趙宗藻、趙延年、孔仲起、方增先……作為由文化部主辦的“2012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之一,近日在浙江美術館舉辦的“活泉映照——浙江美術館藏品展”匯集了浙江美術館收藏的諸多名家的代表作品200多件,輔以豐富多樣的公共教育活動,吸引了許多觀眾的熱心參與。

此次展覽以寫生題材、反映現(xiàn)實的美術作品為主體,共分“生韻河山”“生命風致”“生活強音”“生氣華茂”4個板塊,囊括了山水風光、人物形象、事件場景和花鳥景物等方面的國畫、油畫、版畫和速寫作品。

此次展覽充分體現(xiàn)了開館僅有3年的浙江美術館在藏品建設上的快速發(fā)展。浙江美術館館長馬鋒輝介紹,自浙江美術館開始立項,就已經(jīng)開始了藏品征集。浙江美術館的藏品征集工作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從2004年開始,每年財政保障征集經(jīng)費1000萬元,并制定出臺《浙江省美術藏品征集管理辦法》,為美術館藏品征集提供了經(jīng)費和制度保證。

浙江美術館有著自己的定位和收藏方向。“我們堅持‘重在當代、兼顧歷史,立足浙江、面向世界’的原則,來建立反映現(xiàn)當代美術發(fā)展歷史和浙江美術淵源、優(yōu)勢的藏品體系。”馬鋒輝說。浙江美術館依托一流的設施和優(yōu)質的服務,不斷策劃有重大影響的展覽,擴大該館的影響的同時,也吸引廣大藝術家、藝術家家屬和收藏家踴躍捐贈。

吳冠中及其家人的慷慨捐贈讓馬鋒輝至今記憶深刻。“吳冠中先生去世后,我們依托他捐贈的72件作品,舉辦了‘東西貫中——吳冠中藝術回顧大展’,這次展覽匯集了國內外藝術機構收藏的吳冠中作品,規(guī)模空前。吳冠中的兒子吳可雨被這個展覽感動,又將吳冠中48張《云南行》速寫和3篇手稿捐贈浙江美術館永久收藏。”至此,浙江美術館成為收藏吳冠中作品數(shù)量最多的美術館。

馬鋒輝表示,浙江美術館用免費辦展宣傳、出版畫冊等形式獎勵捐贈者,產(chǎn)生了積極的示范效應,促使藏品從走出去動員到藝術家主動捐贈。“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周滄米將他的2000多件作品捐贈給了我們。原籍杭州的臺灣著名畫家傅狷夫先生一直無緣回到家鄉(xiāng),2009年底,他在美國的家屬獲悉浙江美術館開館,將原本要捐給美國一家收藏機構的傅狷夫作品331件無償捐贈給浙江美術館。2010年5月傅狷夫先生百歲誕辰之際,浙江美術館舉辦傅狷夫作品捐贈展,在展覽開幕時,傅先生家屬再次向浙江美術館捐贈一批陳之佛先生國畫作品及陳之佛先生致傅狷夫先生手札69通。”馬鋒輝介紹,傅狷夫作品捐贈的成功,在海外產(chǎn)生廣泛的影響,也間接促成了今年的浙江現(xiàn)代著名畫家張書旂作品的收藏。

2011年10月,浙江美術館得知,浙江籍旅美著名畫家張書旂的家屬有意將部分張書旂作品捐贈給浙江,便通過美國友人與其家屬取得了聯(lián)系。今年2月,馬鋒輝與同事一行4人赴美國舊金山灣區(qū)圣塔克拉拉市硅谷亞洲藝術中心,參加“張書旂藝術在加州”展覽演講會暨張書旂作品捐贈儀式,接受張書旂先生家屬捐贈張書旂作品35件、創(chuàng)作手稿16件。這是浙江美術館第一次在國外接受已故藝術家的作品捐贈。

3年來,浙江美術館通過捐贈獎勵、協(xié)商征購、組織創(chuàng)作、寄存代管等多種手段,多渠道征集藏品,已擁有藏品逾萬件。馬鋒輝表示,為了讓藏品的公共文化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xiàn),該館不僅努力做好藏品的維護和研究,還積極策劃展覽,舉辦配套的公共教育活動。

在展覽期間,浙江美術館邀請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舉辦了題為“寫生那點事兒”的講座。“讓普通人通過藝術家的寫生理念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存在的美。寫生不僅是為了收集素材、提高創(chuàng)作能力,還是情感的表達。讓觀眾學會用藝術的眼光看待事物,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浙江美術館還與杭州市青少年宮聯(lián)合主辦了少兒寫生活動,邀請青少年學生參觀展覽并現(xiàn)場寫生。“能在美術館現(xiàn)場寫生,小朋友們都非常興奮,活動還未開始就躍躍欲試?;顒雍蠛⒆觽冞€能把自己的作品貼在藝術長廊的展墻上,他們都非常喜愛這樣的活動。”浙江美術館的工作人員李雯說,該館舉辦的觀眾寫生作品征集活動,還有外地觀眾通過微博參與,收到觀眾不少精彩作品。

“我們致力于彰顯美術館的公共性,讓公眾真正成為美術館藏品的受益者。每一次重要的展覽,我們都會開展豐富的公共教育活動,和志愿者密切配合,充分展示藝術品的魅力和公共教育的作用,成為連接藝術品和大眾的紐帶。”馬鋒輝說。


 

 


【編輯:文凌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