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精品前——北京保利2014年春季拍賣會瞻(圖)

來源:99藝術(shù)網(wǎng)專稿 2014-05-20

北京保利2014春季拍賣會精品前瞻

甲午之春之于保利拍賣(北京保利2014春拍來襲),可謂“春風得意”:保利文化在港掛牌上市,以三年凍資之王的姿態(tài)踏出了中國拍賣行業(yè)邁向國際資本市場的第一步!而保利香港2014春拍也取得了逾11億港元的歷史最好成績!這為保利拍賣在業(yè)內(nèi)的地位又添加了兩個強有力的注腳。乘此強勁勢頭,北京保利以飽滿的信心于5月29日至6月8日在北京推出2014春季拍賣會。

北京保利2014春季拍賣會(保利2014春拍巡展在滬開幕)將于5月29日開始在北京全國農(nóng)業(yè)展覽館預展,6月1日至6日在北京四季酒店拍賣(郵品錢幣于6月7日至8日在北京新保利大廈拍賣),屆時將拍賣包括中國古代書畫、近現(xiàn)代書畫、當代水墨、現(xiàn)當代藝術(shù)、古董珍玩、銅鏡、古籍文獻、當代工藝品、珠寶鐘表、名酒補品、科技古董、郵品錢幣在內(nèi)的數(shù)千件藝術(shù)佳品。

近現(xiàn)代書畫:推出向六位大師致敬專場

此次春拍保利近現(xiàn)代書畫的扛鼎之作是夜場中的向六位大師致敬專場,各專場取精致作品十件左右,并各有領(lǐng)銜之作:“水宕云閑——陸儼少重要作品專場”有陸儼少繪畫生涯中罕有的巨幅實景山水《羅浮新顏》,此作為陸老1977年去江西井岡山為當?shù)馗锩o念館完成繪畫任務(wù)時所作,畫面尺幅達到四十七平尺,取全景式構(gòu)圖,俯瞰視角表現(xiàn)羅浮小鎮(zhèn)的生產(chǎn)生活實景,畫面大氣壯闊,與革命圣地的氣勢相契合。“云山潑墨——張大千重要作品專場”張大千潑彩山水精品《云壑漁隱圖》系畫家創(chuàng)作巔峰時期1969年所繪,泥金紙上自下而上山石聳立,極具北宋山水峻嚴憾人氣魄,以自創(chuàng)的潑彩潑墨技法,石青石綠色彩漬染變幻,如云氣般流動于山間,金色質(zhì)地與青綠交相輝映,極具視覺震撼力,傅申先生對《云壑漁隱圖》亦作過一番精彩鑒語。為農(nóng)歷馬年推出的“騮奇絕代——悲鴻神駿專場”中,徐悲鴻《雙飛神駿》得自于近代文化名人馬衡家族的傾情支持,該作繪于1950年代,系畫家為馬衡之子馬彥祥與云燕銘1950年結(jié)婚所作賀禮,以兩匹駿馬祝愿二位新人在事業(yè)發(fā)展上與日常生活中比翼齊飛,除此件外,馬衡家族支持的于非闇工筆花鳥《朱頂紅》將會在近現(xiàn)代書畫夜場之中拍賣。“黃胄美術(shù)基金會推薦專場”則是繼去年秋拍后與黃胄美術(shù)基金會第二次合作,以此推動黃胄藝術(shù)的研究、傳播與傳承,專場中黃胄《套馬圖》是畫家1987年所作,畫面尺幅約42平尺,場面宏大,氣勢磅礴,構(gòu)圖豐滿,墨色渾厚,筆墨奔放瀟灑,在其同類題材的作品中,此作的規(guī)格十分罕見,可以說是黃胄晚年創(chuàng)作精力最為旺盛,風格、技法最為成熟時期的一幅代表性作品。“謝稚柳、陳佩秋伉儷專場”則是向20世紀海上畫派致敬的一個切入點,謝稚柳1947年所作《嫁妹圖》,贈友人關(guān)德懋,構(gòu)圖以《虢國夫人游春圖》為參專,衣著皆施以重彩,大量的白粉畫出云氣蒸蒸,敲鑼打鼓,畫面熱鬧非常。

除了這五個專場,近現(xiàn)代書畫夜場還匯聚近六十件佳作,領(lǐng)銜作品當屬傅抱石《二湘圖》,此作為畫家1954年所繪,上款人為畫家好友徐平羽先生,畫面滿布隨秋風飄舞的木葉,湘君、湘夫人緩行其間,其貌古媚,敷色明麗淡雅,在傅氏若干二湘圖中,此圖當是極妙者。齊白石《花鳥四屏》,白石老人以四季花鳥的形象,分別描繪春之牡丹白頭翁、夏之荷花鴛鴦、秋之多子石榴綬帶、冬之梅花煮雁,寓意吉祥。潘天壽1953年所作《竹石雙禽》,取指畫技法表現(xiàn),墨彩縱橫交錯,構(gòu)圖清新蒼秀,氣勢磅礴,趣韻無窮。張大千《山水人物十開冊頁》,包括人物、山水、蔬果題材,為畫家八十歲時所繪,并有畫家自題簽,清新雅致。徐悲鴻《五祿圖》、李可染《襟江閣》、于非闇《雁蕩山鷓》等作品也是非常精彩,由十余件黃賓虹山水作品組成的“黃賓虹專題”值得期待。

古董珍玩:“大明·格古”專場青花重器領(lǐng)銜

“盛世大明,深韻格古”,明代是中國藝術(shù)史上光輝燦爛的時代,尤其是集合一流能工巧匠與藝術(shù)家們所共同制作的藝術(shù)品,其成就更是令人贊嘆。永樂、宣德兩朝,是中國青花發(fā)展史上第一個高峰,在裝飾風格和釉料的使用上都達到了難以企及的高度,本次保利春拍古董珍玩“大明·格古”專場“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斗笠碗”及“明宣德 青花纏枝花卉紋碗”三件青花器可謂是其中的代表作。永宣青花以各式花卉、果實圖案為飾,一方面是受帖木爾帝國和伊斯蘭世界的影響,符合伊斯蘭教反對偶像崇拜的觀念,并寓意純潔高尚。再者,永樂年間大運河的疏通和造船業(yè)的空前發(fā)達,使南北交流日益迅捷,帝國廣大疆域內(nèi)的各地四時花果齊聚于皇帝御前。故而嶺南的荔枝、江南的枇杷、西北的葡萄、中原的石榴等,方能同時出現(xiàn)于永樂青花梅瓶之上。而明代初期的宮廷花鳥花繼承了宋代院畫的傳統(tǒng),永宣時期出現(xiàn)了一批專攻花鳥的宮廷畫家,明宣宗朱瞻基更是雅尚翰墨,尤工花鳥。永樂時期工筆重彩的邊景昭、宣德時期專攻沒骨法的孫隆,這些供職內(nèi)廷的宮廷花鳥畫家影響了設(shè)計瓷器紋飾的內(nèi)務(wù)府畫師,并最終增強了增加了瓷器彩繪造型的藝術(shù)性與趣味性。在用料上,永宣青花官窯使用的獨特西亞鈷料“蘇麻離青”功不可沒。此種價超黃金的青花鈷料的輸入隨著鄭和船隊的啟程而始、停航而終,其蹤影再未見于宣德之后的官窯青花器上,這種獨特性,亦是造就永宣青花不朽傳說的重要因素之一。潤白細膩的瓷胎之上,流淌著濃麗粹然的寶藍色,零星而自然點染的鐵銹斑,將之映襯得愈加高潔幽雅。亮艷的發(fā)色、暈散的線條、深邃的神韻,在點染勾勒中,體現(xiàn)出中國水墨繪畫的藝術(shù)效果,細觀上文所述的三件永宣青花器,其紋飾均以濃青料勾繪輪廓,再蘸上濃色抹畫在紋樣的暗部,然后用稍含清水的筆尖將青料洗染過渡到亮部,最后做局部修飾,使其裝飾性更強。這種技法雖元青花已開始使用,但永、宣時期的效果更加分明,細小的筆觸使色調(diào)的深淺濃淡變化更加明顯,局部的紋樣又具寫實性,并淡化邊緣線的界限,具有繪畫中工筆寫意兼具的意味,顯得豐富多樣。

縱觀有明一代,統(tǒng)治者對宗教采取了寬容性的政策,道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并重,這在藝術(shù)上也有所體現(xiàn)。“大明格古”“明銅鎏金真武大帝像”體現(xiàn)了明初帝王對道教的信仰;而“明永樂 甜白釉暗刻纏枝蓮紋僧帽壺”作為西藏、蒙古等地的喇嘛教宗教器皿,體現(xiàn)了內(nèi)地與西藏地區(qū)藝術(shù)文化的交流;“明永樂銅鎏金無量壽佛”則是一件明代初期官造藏傳佛像;“明永樂 銅鎏金釋迦牟尼坐像”則是為慶祝大太監(jiān)李興皈依佛門所鑄,在研究宦官信仰上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明正德 阿拉伯文香爐”則體現(xiàn)了明武宗對伊斯蘭教的推崇,記錄著中國與伊斯蘭文化的交融。

“明嘉靖 五十兩金錠”在形制和工藝上堪稱上乘,且其中所鐫刻的文字更加確定其宮廷身份。A.W.Bahr舊藏“元 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洗”則體現(xiàn)了明人的好古博雅,此洗直徑達25厘米,足內(nèi)“一”字標記表明其為此套洗中最大者。

此外,本次春拍古董珍玩宮廷藝術(shù)夜場部分將推出“秀采——清代官窯的兩個世紀”專題拍賣,揀選各朝官窯三十余件,品質(zhì)精良,大部分為首次現(xiàn)身拍場。如出自上海文物商店舊藏并著錄于《清代瓷器賞鑒》一書的“清乾隆粉彩御題詩雞缸杯一對”、出自徐展堂先生“徐氏藝術(shù)館”舊藏的“清康熙 豇豆紅釉柳葉瓶”等。玉器也值得一提,“清乾隆白玉雕饕餮紋獸首銜環(huán)耳蓋瓶”通體以整塊和田白玉精細雕琢而成,為1919年之前英國著名古堡溫沃斯城堡(Wentworth Castle)所收藏,于1930年代在英國多次出版,并于1937年被英國著名收藏家愛德華。約翰。西里爾。溫頓收藏。“琺瑯之夜”專場拍賣也將繼續(xù),將梅西耶夫婦所藏的元明時期琺瑯器呈現(xiàn)于世,系統(tǒng)地展現(xiàn)中國古代銅胎掐絲琺瑯器之美。

古代書畫:過云樓藏吳門金箋扇面、《雪庵和尚書韓昌黎山石詩》卷聚首

“吳門清韻——過云樓藏金箋扇面專場”可謂件件皆精。過云樓收藏素有“江南收藏甲天下,過云樓收藏甲江南”之譽。此次上拍的沈周、吳寬、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十二開扇頁皆為畫家、書家絕精之作。顧文彬之孫顧麟士在《過云樓書畫記·續(xù)記》有言曰:“余家祖孫父子秉性好古,斷簡殘片中往往遇精妙之品,必抉而出之以為快。其不精者,雖真不取。”其中深意,可說盡過云樓收藏品格之高,鑒別之精,集之不易,又合顧文彬始藏之宗旨:“必要至精之品,一無毛病,愛不忍釋者,方可收得,其余一概不收”。祖孫之言,懇懇切切,足證這些藏品之難得。

此外,在古代書畫夜場中可資圈點者俯拾即是。陳洪綬《四時花鳥冊》,十開,為賴少其舊藏,后有謝稚柳跋曰:“此冊,筆勢形體已從方折轉(zhuǎn)為圓勁,粗放之筆亦潮趨內(nèi)練,雖其風貌當不免徘徊于舊轍,蓋正當推陳出新之際。于以見其先后變易之跡,誠可寶也。”細觀此冊,正如唐云跋尾所云:“審此冊用筆凝重、敷色樸茂、跡近夸張、神情真實,披讀久之,益覺奇趣橫溢。的是老蓮真跡無疑。”過云樓舊藏《雪庵和尚書韓昌黎山石詩》卷,大字行書,長達十余米,世所鮮見。由顧廷龍題引首,顧文彬、徐邦達題跋。顧氏跋文對雪庵其人有所記載:“釋溥光,字元暉,號雪庵,俗姓李,大同人。特封昭文館大學士,賜號元悟大師。善真、行、草書……此卷沉著古勁,間玉局雙井之長。首八行原缺,倩同年何子貞太史補之……”,雪庵和尚乃元代高僧,精于書法,趙孟頫對其及服膺。徐邦達先生亦記此卷浮沉于卷尾:“雪庵大字世不多見,此卷書昌黎山石詩,數(shù)十年前嘗獲觀于過云樓故主榮木兄處,時同客申江也。猶憶其筆法精勁,氣勢磅礴,差堪與耶律楚材抗行。惜早缺失前八行,艮庵老人乞何子貞補完之。此卷于十年浩劫中失去,越二十稔,余忽見之申市,因告知當事者,即舉以歸趙,爰為記之……”由此可知是卷前八行原佚,為何紹基所補書,亦是藝林一段佳話?!妒汅??續(xù)編》著錄之乾隆帝《仿倪瓚山水》,自題詩并鈐“乾隆宸翰”、“千潭月印”、“入眼秋光盡是詩”三寶璽;又鈐鑒藏寶璽“石渠寶笈所藏”;畫上有汪由敦、錢維城、金德瑛、王際華四臣工的恭題。八大山人《草書自作詩》軸,縱達1.83米,在其遺跡可堪巨幛,此作于八十年代中期由蘇州博物館退還現(xiàn)藏家,與《古代書畫圖目》交臂而失。此作收入于文物出版社編《書法叢刊》第七輯,另一件八大山人佳作《百合拳石》圖,孤傲冷峭,為張大千題簽,張善孖、張大千兄弟故物。另甌江草堂藏《劉統(tǒng)勛、汪由敦等十七人楷書奉和龍翁相國詩冊》、《文畫蘇題卷》經(jīng)李衎、鄧文原、柯九思、趙雍、王世貞、吳榮光、張之洞、孔廣陶、端方等17位名家題跋鑒藏,入《四部稿》、《辛丑銷夏記》、《岳雪樓書畫記》等諸多著錄。吳寬《行書自作詩》中堂,為吳湖帆舊藏。鄭簠《隸書介雅三章》,為尤倫斯夫婦舊藏。還有汪承霈《書畫合璧冊》、佚名《清明上河圖》、郎世寧主持之《呼爾滿大捷圖》殘卷、李鱓《四君子圖卷》等都是難得佳帙,此不一一。

現(xiàn)當代藝術(shù):各專題群星閃爍

現(xiàn)當代藝術(shù)推出多個重量級專題。“先驅(qū)者的足音——林風眠重要作品”專題匯集了林風眠各個時期創(chuàng)作的10余件佳作,以人物、動物、風景三大題材為線索全面呈現(xiàn)藝術(shù)家最為典型的藝術(shù)風貌與偉大成就。“見證歷史——山藝術(shù)基金會藏重要當代油畫”專題呈現(xiàn)了林明哲及其山藝術(shù)基金會自80年代末以來對國內(nèi)重要的美術(shù)思潮、流派及代表作品進行了長期、系統(tǒng)的持續(xù)收藏,包括艾軒《無盡的原野》、何多苓《上樓梯的人》、龐茂琨《寂靜的日子》等代表作品,而羅中立《春蠶》及程叢林《碼頭的臺階》更是新中國美術(shù)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偉大旗幟。“名家人體專題”自劉海粟1931年的作品《裸女》到靳尚誼《室內(nèi)》、詹建俊《女人體》,再到劉溢《中國女仆》、周春芽《花兒與少年》,梳理了中國人體繪畫從嘗試到融合再到觀念表達的發(fā)展路徑。

當代藝術(shù)版塊依舊延續(xù)了以往的強大陣容。曾梵志面具系列之《三年乙班》、亂草系列之《無題 07-10-8》,張曉剛《大家庭》、《記憶與失憶》,周春芽桃花系列之《致春天》、紅人系列之《花兒與少年》,舒群同一性語態(tài)系列之《一種后先鋒主義·2號B》,劉煒花系列之《花兒》皆為代表藝術(shù)家典型風格的標志性作品。除此之外,保利亦在“當代”的范疇下,不拘媒介的限制,以國際化的眼光呈現(xiàn)更多樣化的當代藝術(shù),蔡國強火藥創(chuàng)作《游山——為資生堂“時光”展試做》、展望假山石雕塑《#107》以及李暉綜合材料雕塑《輪回》都被納入其中。國際知名藝術(shù)家草間彌生的四件油畫作品將作為壓軸作品出現(xiàn)在此次專題。此次上拍的《對死亡的恐懼》不僅尺幅巨大,且參加了草間彌生2008年在紐約高古軒舉辦的個展。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