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梵志 《無題#8》
張洹 《和平》
所謂將藏品數(shù)量限定在120件,只是一個概念的表達。它的意義在于說明我們會有義務一直去更新藏品。就像是一棵樹一樣,當你把樹枝砍掉一些,樹干就變得更加粗壯。
——DSL COLLECTION創(chuàng)始人法國收藏家西爾萬·勒維(Sylvain Lévy)
人物簡介
西爾萬·勒維,來自法國,DSL Collection創(chuàng)始人。DSL Collection是中國當代藝術品的私人收藏,其中涵括了70多位對中國當代藝術有重大影響的頂尖藝術家。作品包括繪畫,雕塑,裝置藝術,視頻以及攝影。自2005年成立以來,DSL收藏致力于運用網絡www.dslcollection.org展示空間向全球展示其收藏和增加其作品以及藝術家們的能見度,為公眾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的空間。這一展示形式改變了常規(guī)靜態(tài)單一的實體展覽和發(fā)行畫冊等的傳統(tǒng)手段。在作品的選擇上,西爾萬·勒維試圖跳出當下瘋狂的當代藝術市場的框架,并將其收藏的數(shù)量控制在120件左右,目的是為了不斷地重新定義。
西爾萬·勒維和他的妻子早在25年前就開始從事藝術收藏。之前的很長時期里,他們都是熱衷于當代設計作品的收藏,其中很多都是在歐洲設計藝術品中最重要的作品。而在3年前,他們開始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因為,他們認識了中國的一些藏家,例如楊斌、張銳等等,并愉悅地與他們一起交流有關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的觀點。2008年7月,他們在對中國進行了一次藝術之旅之后決定未來只專注于收藏中國藝術品。2009年他更是接受了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的邀請,成為該學院的教授并將于即將到來的牛年開始留在中國講學。
收藏是要不斷修剪的
收藏是需要修剪的。這就是西爾萬·勒維對于收藏的觀點。因此,他不會說自己不賣藏品,原因是他們的藏品數(shù)量是限制的,這就使得他們會不斷更新藏品。他說:“這就像是一棵樹,當把樹枝砍掉一些,樹干就變得更加粗壯。”
那用怎樣的方式進行更新呢?拍賣?還是私下交易?他的回答是:“畫廊!”。他說:“DSL是針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而中國的藝術空間流動性很大,變動很快,所以我們不得不跟隨這個軌跡。當我們決定賣掉一些藏品時,首先會回到賣給我們這些藏品的畫廊那里。90\%的情況下,我們都是希望通過那些畫廊來賣掉藏品。”
用中國的方式收藏
西爾萬說:“藝術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無論發(fā)生什么,不管是變遷、革命,甚至是動亂,在中國的社會發(fā)展為中國的當代藝術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動力。”所以,西爾萬表示,他們想收藏的藝術一定是那些具有深度的作品。而中國當代藝術是他們的最終選擇。他認為,在每件藝術品背后都有一位藝術家,一個人物。對于他們來說,認識作品背后的人很重要。這就是為什么他們在收藏界90\% 的朋友都是藝術家的原因。
西爾萬表示,指導他們進行收藏的一些主要思想有以下幾點:第一,要用“中國眼光“。他說:“我們努力地拋開原本我們自己對文化的理解,試著去使用中國的文化特殊性去理解。這就是我們依靠中國的藝術家和策展人來幫助我們的原因。”第二,關注那些實驗藝術和先鋒派作品,這也是他們?yōu)槭裁丛诓仄分杏幸淮蟛糠值淖髌穼儆谘b置作品和錄像作品;第三,收藏應該反射出所有不同的區(qū)域性藝術場所,像北京、上海和廣州以及海外的中國藝術家們。一個好的藝術作品是一件經過了大腦思考、心臟跳動和動手勞動得來的作品,也就是意味著這件作品是有思想,有感情和視覺感很強的作品。
到底西方方式和中國方式有什么不同呢?西爾萬表示,其實不存在一個西方的或者是中國的收藏方式。不同之處在于以什么思想去收藏。如果你是以一個中國的思維進行收藏的話,那么在你收藏一件作品時,你得考慮的是中國的文化和社會,而不要試著用西方的文化觀念來看待中國的藝術。不要忘記中國有著5000年的文化歷史。
建立流動的美術館
西爾萬并不想在一個特定的地點建立一個博物館,因為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消耗太大。于是他創(chuàng)建了一個虛擬的在線博物館網站,這是一個嶄新的呈現(xiàn)藝術的方式。西爾萬說:“DSL Collection 不僅僅是收藏,更是一個致力于3個目標的龐大工程,即建立一個以藝術先鋒派、實驗藝術品為核心的收藏和交流?,F(xiàn)在如互聯(lián)網、博客、論壇等平臺已經逐漸在人們的生活占據(jù)著越來越多的比例,這只能說明‘共享’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藝術本來就是為公眾創(chuàng)造的,而不是僅僅被收藏在私人收藏家的金色的、禁錮的豪宅中或是被埋沒在博物館里。所以,DSL COLLECTION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它是一個視覺的博物館。”為了給這個網站更多的可看性,他們有兩個全職的工作人員負責把它和一些中國的和其他地方的博客和論壇鏈接起來,讓這個收藏為更多的人所知并得到展現(xiàn)。另外,他們還在忙碌一本電子書,這對展示收藏品來說是一個革命性的舉措。當然,電子書是永遠也無法取代書籍的,但是它可以帶來一個不同的體驗。在創(chuàng)作一個電子書的工具上有很多的優(yōu)勢,例如可以使用圖像、聲音、錄像和3D動畫。它還能被大量的傳播出去,通過CD或者下載的手段。
【編輯: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