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陳錦芳博士:奧運對話

來源:99藝術網 2008-04-28

1.奧運系列的作品是什么時候開始創(chuàng)作的?當時的創(chuàng)作思想是怎樣的?

答:我今年已72歲,依我的人生經驗我發(fā)現(xiàn)世上萬事萬物都不是偶然來的,而是有其前因后 果,有因果關系以及發(fā)展過程中種種的機緣與變化。所以就讓我依這種認識來回答您的問題。

奧運系列的作品是從去年8月開始創(chuàng)作的,但其來有自。容我在其此先介紹,以便對您將提出的問題有個較具系統(tǒng)的答復。

1995年聯(lián)合國會員大會通過并宣布每年的11月16日為『國際寬容日』,并透過『聯(lián)合國之友』頒發(fā)『全球寬容獎』。2001年他們決定頒給藝術界,以肯定其對人類的貢獻,并想透過藝術建立『和平之文化』。據說他們在三年前就開始尋找頒獎的對象,終于將這個獎頒給我,并委任我為『寬容及和平文化大使』,要以我『新意象派』的藝術去進行世界巡回展,以促進『愛,寬容,和諧,和平』之文化。這個巡回展于2005年啟動。當時我們就決定2008年到中國巡回展出。因此那時候我就開始以中國為主題來創(chuàng)作,首先是『天壇系列』,約有20幅的畫作相繼完成。這是因為1998年我曾經到中國拜訪過,當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代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王道精神的天壇,尤其祈年殿的造型及象征的內容給了我不少的靈感。

2007年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在開封舉辦了第一屆論壇,主辦單位邀請我去畫展。我覺得『天壇系列』之外要有別的,乃開始了『奧運系列』的創(chuàng)作。因為奧運已變成了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大主題,大事件,而我的『新意象派』是最適合與大事件共襄盛舉的藝術表現(xiàn)。如1986年自由女神百年紀念時,我畫了100幅『自由女神系列』向她致敬。又1990年影響我最深的荷蘭畫家梵高逝世百年慶時,我也畫了100幅的『后梵高系列』紀念他,并被邀請到阿姆斯特丹與他同步展出。

2.奧運系列的作品總共有多少幅呢?將會有展出的計劃么?

答:2008年北京的奧運是第29屆,我本來想畫29幅來共襄盛舉,畫著畫著,已超過了29幅,快 有60幅?,F(xiàn)在時間尚早,而我從奧運得來的靈感繼續(xù)不斷,將來可能畫到99幅也說不定。

目前肯定的展覽將于6月13日至25日在北京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展出,9月間在上海的朱紀瞻美術館展覽。但幾乎每天都有人來洽商展覽的事,上述兩檔外會看情形有更多的發(fā)表與展覽。

3.這個系列的作品主要采用哪些創(chuàng)作方式?

答:我的創(chuàng)作方式非常自由,即興,多變,隨靈感而起舞。這也是我在巴黎留學時有感而悟并力求找出一條通往創(chuàng)作自由的路。

我1963年考取法國政府獎學金到巴黎留學,在那里12年。我一方面在巴黎大學寫有關現(xiàn)代藝術的論文,同時在巴黎美院深造7年。那時候的巴黎及國際藝壇正是抽象畫鼎盛的時代,我也跟著『時髦』了一段時期。后來我覺得不行,那是文化生態(tài)『分』之極致的『一人一派』。當您的品牌(個人風格)被認定后,您就不敢改變,所以終其一生就好像在畫同一幅畫,太不自由了。同時我覺得自從人類登陸月球后,世界的文化生態(tài)慢慢從『分』轉『合』而邁向廣融眾包,整合創(chuàng)新的『世界文化』。我乃于1969年建立了『五次元世界文化觀』而衍生了我在藝術表現(xiàn)上的『新意象派』(Neo-Iconography)。那是取古今中外的文化形象,即『意象』(Icon)加以整合創(chuàng)新而藝以載道的創(chuàng)作方式,多元,即興,自由,不同文化,不同風格,不同技法可并存于同一畫面的創(chuàng)作方式,但最重要的是有話要說,有觀念要表達,它常借題發(fā)揮,借花獻佛,是時空合一,境況假設,常杜撰故事,虛擬以述道,是解構人類文化史再創(chuàng)新文化的后現(xiàn)代表現(xiàn),也是『電腦藝術』的先驅(因當時尚無電腦),一種非常有趣而自由的創(chuàng)作方式。

4.這個系列的作品中將采用哪些奧運元素呢?

答:這個系列可以采用任何奧運元素,只要不涉及版權?,F(xiàn)代奧運乃是傳承古希臘有千年歷史的奧林匹克祭祀運動比賽,并自1896年到現(xiàn)在有112年的現(xiàn)代奧運傳統(tǒng),其元素很多,可分為三類:1.奧運的起源與歷史。2.奧運精神。3.奧運比賽種類及每屆的突出鏡頭。所以能從奧運得到很多靈感來創(chuàng)作。

5.如何將奧運元素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通過油畫這種西方的畫種呈現(xiàn)出來?

答:這個問題問得好,也是我這次『奧運系列』的特點。我這系列是2008年北京奧運系列,不是1964年東京奧運系列,也不是1988年漢城奧運系列,也不是其他任何地方舉行的奧運,因為我是將奧運元素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相結合來創(chuàng)作。如何呈現(xiàn)?多方面,多面目,多種類……但都會讓觀眾一看就看出來這是在中國舉行的奧運。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也要通過形象來表現(xiàn),即文化形象,即『意象』(Icon),我乃取京劇面具,天壇,中國文字(尤其篆體),中國山水畫等結合奧運的元素如五環(huán),五色,希臘神廟,和平鴿,運動健將,雕塑及創(chuàng)辦現(xiàn)代奧運的顧拜旦等。

6.您是如何理解『數(shù)碼奧運』的?

答:數(shù)碼奧運(Digital Olympics)顧名思義是透過數(shù)碼的電玩作奧運的比賽,是虛擬時代的科技奧運,是零距離電子時代全球化地球村的教育,娛樂和友誼的奧運模式之延伸。電動玩具早有一段歷史,現(xiàn)在不少年輕人伴著它長大,將它帶上健康的,全球的奧運化是時代的必然。據說本屆在北京奧運會試行后,下屆在倫敦將正式啟動而與冬夏季奧運,殘障奧運鼎立為三。數(shù)碼奧運一旦實行,將打破運動選手與普通老百姓的界限,正常人與殘障者的界限,也就是說,將是全球全民男女老少都可參加的比賽,地點時間也會更多元而更自由。

7.在什么契機之下,您受邀成為『數(shù)碼奧運』的主題畫家呢?

答:這個機緣是透過一位二十多年前在美國的朋友而來的,他在北京,我們相約,他看了我的

『奧運系列』作品后因他的公司與數(shù)碼奧運有關,乃介紹更多的有關者,大家進一步互相了解,商議后邀我為主題畫家。

8,這個系列作品和您的其他系列作品有什么內在的聯(lián)系呢?

答:這系列是『天壇系列』的延伸卻又能獨立成一單元。這兩個系列豐富了我『為人類而藝術』世界巡回展的內容,也成了世界巡回展神州行的特色。我原來『為人類而藝術』之『人文系列』涉及的主題與人類關懷及世界和平有關,包括戰(zhàn)爭與和平,貧與富,太空時代,愛,環(huán)保,世界文化等。是我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所倡導的以『愛』為宗的全球新文藝復興在藝術上的表現(xiàn)作品。而我發(fā)現(xiàn)奧運精神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王道精神均是我們這全球化地球村時代所需要建立的共識:『愛,寬容,和諧,和平』相契合而在精神及目標上有內在聯(lián)系的。

9.請您介紹一下為奧運系列作品寫作著作的情況?

答:為配合『奧運系列』的發(fā)表我們要出版一本書叫做『奧運與藝術』,將約240頁,會有60幅奧運作品,18幅天壇系列,18幅人文系列的作品。中英文并陳。因此我最近寫了不少有關文章,除長文外大部分的畫作都有解說文字。我先用中文寫,然后譯成英文,再叫我女兒Julie Chen(她出生在美國,是英文寫作的專家)潤筆。(我在臺灣是讀臺大外文系,在巴黎我得到法國當代文學碩士,我在文學方面的研究豐富了我藝術方面的思考和創(chuàng)作,至今出版有20多本畫冊,論述及文學作品)。

為了要畫奧運,我讀了不少有關的書,從中得到不少啟發(fā)與靈感。尤其很高興的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奧運之父顧拜旦男爵在1894年6月23日宣布復興奧運并成立國際奧委會(IOC)的地方,就是巴黎大學校本部La Sorbonne(索邦)的一間大階梯教室(Anphitheater),我就曾經在那一間教室上過課,也在那間教室里孕育了我藝術創(chuàng)作之理論:『五次元世界文化觀』。這中間似乎有一條歷史的紅線貫穿其間,而精神是相通的。也就是顧拜旦所提倡的『奧運精神』是種『為人類而運動』而不是『為運動而運動』,而我的『新意象派』是『為人類而藝術』而不是『為藝術而藝術』。這種歷史的偶然,細想似乎也不是偶然,而與巴黎的學術自由風氣有關。在那里我學到三點:1.胸懷人類。2.獨立思考。3.熱情而智慧地去追求及實現(xiàn)您的理想。乃讓我建立起了自己的理論和畫派,也是我在進行『為人類而藝術』世界巡回展神州行之際,創(chuàng)作并出版『奧運與藝術』的契機。

10.談談您最喜歡的一副奧運作品。

答:藝術作品好像是自己的孩子,很難說最喜歡哪一幅?,F(xiàn)在就拿與上述有關的『從雅典到北京』這一副吧!畫中7位或站或坐的紳士是1894年6月23日拍照留念的第一屆奧委會的成員,正在簽字者是顧拜旦男爵,中間那位是希臘代表維凱拉斯,他任第一屆IOC主席,顧拜旦任秘書長,而大會也決定第一屆現(xiàn)代奧運會于1896年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

從1896年的雅典奧運會到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經過了112年,這個透過體育競賽交流,公平競爭,進而『促進世界和平,共創(chuàng)更美好的未來』之奧運終于從西方文明重鎮(zhèn)來到東方古文明重鎮(zhèn),因此我拿希臘神廟及北京的天壇并置,從西方到東方,我拿故宮黃瓦紅墻為背景代替原來他們在巴黎大學教室外面的階梯及臨時布幕,而其上飄飛有五只白色的和平鴿。

這幅130cm x 194cm 的彩色畫作是根據一張5cm x 5cm 的黑白小照片畫的。人物是穿禮服的西方人,但背景是古色古香的東方。希臘神廟與中國天壇的出現(xiàn)且各據一方。由西而東,似乎經過一排排的黃瓦而東來,黑色的禮服配有深紅墻壁,古今中外相遇而融合,是時空合一,境況假設,技術多元而藝以敘事,藝以載道的『新意象派』作品的特色,也是『新北京,新奧運』的和諧畫面之一。但愿這幅畫有朝一日能豐富在瑞士洛桑的奧運博物館的收藏。

【編輯:劉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