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當今的藝術界什么最火,毫無爭議的就是水墨,從2013年開始,水墨就進入了瘋狂地狀態(tài),大小展覽遍地開花,甚至有人稱2013年為中國的水墨元年,時至今日,對于水墨的討論很多,但并沒有理清“水墨”到底為何物,此次上舍空間的展覽“解構·解放——當代水墨邀請展”讓我們看到了一種希望。
2014年7月5日下午2時,“解構·解放——當代水墨邀請展”于798藝術區(qū)上舍空間開幕,此次展覽由流動藝術和上舍藝術空間聯(lián)合舉辦,北大教授彭鋒為策展人,從解構當下水墨形式語言出發(fā),通過對于當代水墨的研究來試圖解放水墨創(chuàng)作的邊界。據(jù)悉,展覽將展至8月5日。
2014年7月5日下午2時,“解構·解放——當代水墨邀請展”于798藝術區(qū)上舍空間開幕,此次展覽由流動藝術和上舍藝術空間聯(lián)合舉辦,北大教授彭鋒為策展人,從解構當下水墨形式語言出發(fā),通過對于當代水墨的研究來試圖解放水墨創(chuàng)作的邊界。據(jù)悉,展覽將展至8月5日。
倒洗澡水的時候把孩子也給倒掉了
此次展覽主題“解構·解放”,就如策展人彭鋒所談到的那樣:“我們可以區(qū)分出三種水墨:一種是只有物理特征的水墨,我們可以稱之為自然水墨;一種是充滿僵化程式或者難解密碼的水墨,我們可以稱之為習慣水墨;還有一種是自然與文化之間暢通無礙的水墨,我們可以稱之為藝術水墨。”他在這里對水墨做了很明晰的區(qū)分。
而對于水墨如何發(fā)展和解構他給出了解決的方案,雖然不敢確定最后是否能成功,但至少是一種可能,在他看來:“八十年代的藝術家非常的大膽,將傳統(tǒng)的水墨給解構掉了,但實驗水墨的藝術家沒有堅持下去,倒洗澡水的時候把孩子也給倒掉了。解構水墨,不是解構自然水墨。只要用到水墨,就具有水墨的自然特性。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自然水墨無論如何是無法解除的。解構水墨,指的是解構習慣水墨,破除遮蔽在水墨之上的各種僵化的程式,破解遮蔽在水墨之上的各種難解的密碼。讓水墨回到水墨本身,回到水墨的自然狀態(tài)。不過,回到水墨的自然狀態(tài),并不是解構水墨的最終目的。解構水墨的最終目的,是在自然水墨的基礎上,建構藝術水墨。解構水墨的目的,是繞道自然水墨,達到藝術水墨的目標。”
具體說來就是:“當水墨由藝術蛻化為文化時,它就面臨成為僵化的習慣的危險。對于作為中國繪畫標志的水墨來說,它的他者就是誕生于歐洲的油畫。如果從油畫和西方文化的角度來看水墨,我們就有可能撥開迷霧,發(fā)現(xiàn)真實的水墨,自然的水墨,并在此基礎上建構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水墨藝術。由此,解構水墨的任務,可能要通過引進外來文化來完成。”
對于當下的水墨熱潮他也有自己的判斷:“現(xiàn)在我們講新水墨,可以看到水墨并不是往前走,而是往回走,就像這次展出的作品很多是一種筆墨的探索,這就使得新水墨既不同于實驗水墨也與傳統(tǒng)水墨拉開了距離。新水墨之所以會受到關注是因為它將傳統(tǒng)水墨的人文精神和實驗水墨的探索精神融合在了一起。”
展覽是一個開放的場域和態(tài)度
上舍空間從2013年11月份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打造出展覽、教育、研討——三位一體的學術型畫廊,在占地近1000平方米的寬敞精致的展示空間中相機舉辦了多場重要展覽,此次展覽是其首次舉辦水墨展覽,為什么選擇在這個時候舉辦大型水墨群展?今后的規(guī)劃又是怎樣的?
空間藝術顧問趙露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次展覽是上舍空間的第一個水墨展,它是一個開放的態(tài)度和場域,不作任何的定義,不同年齡段的各種風格都有展示,我們提供的是一個開放的平臺,這也是上舍空間舉辦展覽的原則,只要是好的藝術我們都愿意提供這樣的一個平臺。我是學習水墨的,從小就有一個做水墨藝術家的夢想,可以說是我的一個情結所在吧。水墨也會成為未來上舍空間主要關注的一個方面,雖然說我們是開放的,但要有自己專精的方向,水墨會是其中之一,另外的方向還在尋找確定之中,我們的定位不希望與其他的空間相似,要做出自己的特點,兩條腿走路。現(xiàn)在水墨是一個很熱的詞,大家都在做,我們希望通過這次的展覽來體現(xiàn)我們對于水墨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