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北京誠軒拍賣2014年秋季拍賣會精彩可期

來源:99藝術網(wǎng)專稿 2014-10-29


潘天壽 石背幽禽 1948年作 立軸 設色紙本 135 ×41.5cm.

北京誠軒2014年秋季拍賣會將于11月16日至24日在北京昆侖飯店舉行,推出中國書畫、油畫雕塑、瓷器工藝品、錢幣郵品四個項目,共計七個專場。

中國書畫五百三十余件拍品,分作(一)、(二)兩個專場舉行。潘天壽的指墨畫《石背幽禽》繪于1948年,數(shù)次著錄于早期重要出版物,最受各界矚目,畫中崚嶒的倒梯形巨石幾乎貫穿全幅,呈傾倒之勢,石頂蹲立著三只八哥眼神乖張,斜睨周遭,左下角點染的蒲草,令突兀奇崛的畫面頓顯平衡,且添生意,全作色墨施染自然,堪稱其早期指畫的代表作。另幅1946年的《牡丹》為阮毅成舊藏,潘天壽這一時期花卉稀見,畫牡丹雖一向重在富貴氣,此作卻富更多文人韻致,風貌獨具。


徐悲鴻 竹石雄雞 1936年作 立軸 設色紙本 147×38.6cm.

徐悲鴻的《竹石雄雞》繪于1936年重陽節(jié),時畫家隨廣西省政府遷至山水秀美的桂林,遠離紛擾,故筆下多見清新面貌。重陽有登高傳統(tǒng),節(jié)節(jié)向上的竹子與高踞于巖石上的公雞,有應景之意,與后期深具戰(zhàn)斗意義與程序化的雄雞相比,本幅水墨韻味豐富,生動自然,為此一題材的上乘佳構。


齊白石 三壽 鏡心 設色紙本 100.2×34.5cm.

齊白石的《三壽》繪于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期,三只碩大的桃實飽滿豐盈,壓低枝頭,下方置一空竹籃,暗示桃已成熟,表達福壽可期的美好祝愿,是白石老人最受歡迎的題材之一。《紅梅》約作于1920年代晚期,梅花用洋紅點瓣,嬌艷欲滴,是其衰年變法初成、具有自我面貌的精心之作。張大千潑墨山水《驟雨圖》,1967年畫成出版后又補繪山巒、密樹,構圖更富張力,驟雨中黑云壓頂、山動樹搖之勢頓生。1939年的《赤壁懷古》為蘇軾寫真,不啻自貌,將自己對這位鄉(xiāng)賢的敬仰與追慕展現(xiàn)無遺。


黃賓虹 墨山秀茂 1938年作 立軸 水墨紙本 74×41cm.

黃賓虹數(shù)幅山水和花卉作品,時間跨自1910至1950年代,展現(xiàn)出其面貌的多樣性。題贈容庚的《墨山秀茂》作于1938年,著錄于多種早期重要出版物,線條柔韌圓曲,顯示出黃賓虹一生苦練的筆墨功力。繪于1940年的《玉山勝景》為元末文學家顧瑛玉山草堂傳影,屬于黃賓虹少有的懷古題材。1950年左右的《榮華白頭》為黃氏較為少見的花卉作品,筆墨自由高妙。

溥心畬作品題材豐富。1942年端午節(jié)應景而作的《朱砂鐘馗》浩氣凌云,寫于北平淪陷時期,又別具深意。《溪山晚翠圖卷》中幽壑連綿,咫尺千里,意境宏闊悠遠。

其它二十世紀名家亦有銘心精品參拍。于非闇1942年的《桃花綬帶》為寫生之作,風格清麗典雅;陳少梅《靜聽松風》筆致嚴謹,為其盛期佳構;陳佩秋《翠蓋憩禽》寫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兼具傳統(tǒng)的典雅與清新的時代感,信為晚年力作;黃胄1973年的《躍馬圖》色彩濃重,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成扇專題延續(xù)誠軒品牌風格。齊白石贈“啟明夫人”的《五色梅花·詠梅詩畫合璧格景扇》以扇骨區(qū)隔,分別繪五色梅花及書詠梅詩作,悉一人之力獨成,在齊白石扇畫中極為罕見?!饵S山后海》是張大千1930年代中期精品,山石削立,直插入云,以石濤法出之,得黃山氤氳幽邃之狀,又兼具漸江、梅清興味。

何紹基力作領銜書法專題。1862年臨漢《武榮碑》一冊,為譚澤闿舊藏蝯叟臨漢碑十種之一。1926年,譚澤闿將十種盡付上海商務印書館印制出版,后又經(jīng)數(shù)次翻印,流傳至廣,是最廣為人知的何紹基隸書代表作。《武榮碑》書法淳古峭健,此通臨本遺貌取神,為后人臨學漢隸的津梁。胡適、沈曾植、沈尹默等文人書家亦有妙筆,值得期待。

此次拍賣特別推出“彭可兆暨夫人陸劍英收藏現(xiàn)代名家名作”和“劉銘、白雅梅伉儷收藏丁衍庸作品”專題,均為初次出現(xiàn)于市場,作品面貌齊整,頗為難得。

油畫雕塑專場推出二十世紀早期油畫、學院寫實、當代藝術以及當代新水墨共百件拍品。其中,顏文樑創(chuàng)作于1964年的《上海豫園》,曾先后出版七次,并收錄在顏文樑九十高齡時協(xié)助出版的《現(xiàn)代美術家·畫論·作品·生平:顏文樑》與第一本個人油畫專輯內(nèi)。私人收藏領域鮮見如此傳承有緒、權威著錄的顏文樑油畫,為首度現(xiàn)身拍場,定會引起藏家的極大關注。


顏文樑 上海豫園 1964年作 紙板油畫 18×25.8cm.

此次林風眠專輯精彩紛陳。《劈山救母》創(chuàng)作于1950年代初期,為林氏立體主義戲劇人物的濫觴之作,結合了其鮮明的個人風格、中國戲曲獨有的敘事結構以及立體主義的多重時空,堪稱中國現(xiàn)代藝術最為大膽深刻的先鋒實驗。此作既是首開此畫風、留存極為稀少的珍貴例證,也是目前所見“寶蓮燈”題材中,唯一一幅將二郎神、三圣母、沉香與王桂英等多個角色齊聚一堂的作品,畫面豐富完整,色彩絢爛奪目。征集自林風眠義女馮葉女士收藏的《竹居》,曾參加2007年香港藝術館舉辦的《世紀先驅:林風眠藝術展》,創(chuàng)作于1970年代后期至1980年代初期,是林風眠風景題材具有總結意味的集大成之作——從童年故鄉(xiāng)的翠竹溪流到西子湖畔的白墻黛瓦,從天平山的明艷秋景到黃山的峻嶺奇峰,仿佛是一部回憶錄,將林風眠一生珍藏的美好記憶與各時期風景創(chuàng)作的經(jīng)典元素盡收其中。


林風眠 劈山救母 1950年代初 紙本彩墨 33.4×29.5 cm.

海外華人藝術家版塊,除首現(xiàn)拍場的趙無極《無題》、朱德群在1986年香港“朱德群畫展”展出的《潭影空人心》外,特別呈現(xiàn)朱沅芷創(chuàng)作于1930年代末的《坐在紅色扶椅上的裸女》和1940年代的《愛倫小姐畫像》,后者描繪了第二任妻子朱海倫的姐姐愛倫,是他以家人為題材的肖像油畫,留存極少,相當難得。

現(xiàn)實主義畫家詹建俊創(chuàng)作于1988年的《默》,體現(xiàn)了他在新時代對繪畫語言形式美感的追求,曾參加中國美術館于1988年舉辦的第一屆“油畫人體藝術大展”,該展覽因人體繪畫首度面向公眾展出而造成巨大社會沖擊,《默》也因此成為推動和見證中國社會與文化走向開放的一個視覺文本。


劉煒 一枝花兒 2007年作 布面油畫 150×170 cm.

當代藝術版塊的亮點為劉煒創(chuàng)作于2007年的《一枝花兒》,不同于其“花兒”系列多見的小幅水彩,本幅為大尺幅油畫,而借鑒了同期創(chuàng)作“風景”系列的天藍色背景,在整個“花兒”系列中也屬僅見,是劉煒對中國畫傳統(tǒng)、寶麗來攝影和風景系列油畫探索試驗的綜合產(chǎn)物。劉溢以荒誕而寫實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畫風,近來在藝術市場持續(xù)引發(fā)熱潮,作于1995年的《荒路夜游》,用極為細膩的寫實手法,描繪了如夢境般怪誕的場景,既有冷峻的幽默,又有藝術家秘而不宣的人生哲理。

本次當代水墨專輯匯聚了不同世代的精品佳作,呈現(xiàn)出此一領域的多元化發(fā)展:作為“水墨現(xiàn)代化”的引領者,劉國松《流動的山水》和《霞光》分別運用其標志性的水拓法和紙筋法,皆為其晚年力作;張羽、王天德以及魏青吉利用拼貼、灼燒和拓印等多種手段,拓展了水墨語言的可能性;而張見、徐華翎、姜吉安和楊宇則在工筆的表現(xiàn)手法和傳統(tǒng)媒材中融入了當代視角和觀念。此一版塊的焦點為新文人畫領軍人物朱新建,匯集了他自1980年代中期至近年的各時期代表作,其中最為難得的當屬其友人林銓居的私人珍藏,包括朱新建專為林氏所作的《相思圖冊頁》、上款為畫家邊平山的《戀曲1990》及多幅扇面,均為其早年精品,市場稀見。


清雍正 青花纏枝花卉云鶴紋掛鐘 13.4cm. High

瓷器工藝品專場一百五十余件拍品,其中清代官窯瓷器以雍正、乾隆二朝精品最受矚目。清雍正青花纏枝花卉云鶴紋鐘,頂飾獸鈕,外壁主題紋飾為兩組纏枝花卉紋,以云鶴紋間隔,布局繁密,筆觸纖細流暢,品相保存良好,可充書齋清供,亦可掌中雅玩。清乾隆青花纏枝番蓮萬福常慶紋戟耳瓶,品種少見,腹部以青花繪纏枝西番蓮,上托卍字、蝙蝠、盤腸、磬,寓有“萬福常慶”的吉祥意義,在中國傳統(tǒng)紋樣布局中,融入西洋巴洛克裝飾技法,富貴華麗,為典型的宮廷陳設器。


清雍正 米黃釉礬紅彩三魚五福紋盤一對 11.6cm. Diam.

成對保存的官窯瓷器一向頗受關注,此次推出數(shù)對雍正官窯盤,包括單色釉、斗彩、青花等不同品種。清雍正米黃釉礬紅彩三魚五福紋盤一對,品種少見,盤內(nèi)礬紅彩繪五蝠翩飛,外壁施米黃釉為地,飾礬紅彩三魚紋,紋飾勾描工整細膩,似宮廷工筆畫作,盡顯雍正官窯精致之美。清雍正黃釉暗龍鳳紋盤一對,為美國著名收藏家保羅?白納德舊藏,來歷顯赫,內(nèi)外壁施黃釉,外壁飾蓮托八吉祥紋,與盤心龍鳳紋、團壽相呼應,當為雍正時期恭賀帝后壽誕時用器,等級極高。清雍正斗彩壽字紋小盤一對,器形規(guī)整秀巧,紋飾承襲自明代,盤心繪壽桃靈芝,桃樹枝干纏繞呈壽字,布局精妙,斗彩色澤妍美,襯以淡雅的青花,氣息清新典雅,為雍正斗彩之經(jīng)典。清雍正青花纏枝茶花紋盤一對,內(nèi)外壁均以青花纏枝茶花為飾,筆觸纖細,青花濃淡相宜。


明晚期 胡文明制銅鎏金獸面紋文王方鼎 17.9cm. High

工藝品部分亦有諸多精品。明晚期胡文明制銅鎏金獸面紋文王方鼎,入手沉重,腹部浮雕獸面紋,下承四夔龍式扁足,鎏金鮮艷亮麗。明晚期銅錯金銀夔龍紋甗,沿襲古代青銅器形制,腹壁的夔龍紋和底部三獸面柱足,皆以錯金銀技法裝飾,銅銹及土蝕等痕跡古樸自然,乃刻意仿出土古器面貌而制,體現(xiàn)晚明尚古摹古之風。明末清初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尺寸較大,法相莊嚴,衣飾簡潔貼身,襯托出健美的體態(tài),通體鎏金燦爛,保存良好,頗為難得。清乾隆玉雕太平有象八吉祥紋如意,取整塊和闐玉料精雕而成,首、腹、趾浮雕太平有象及八吉祥紋,工藝技法精湛細膩,定出自清宮造辦處良工之手,值得珍視。


 宣統(tǒng)三年大清銀幣“長須龍”版壹圓樣幣

1903年黑龍江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試鑄樣幣

錢幣郵品項目共計三千三百余件拍品,分為三個專場,精品云集。古錢銀錠部分,清代寶泉局“咸豐元寶”克勤郡王當千背星月樣錢,為克勤郡王慶惠捐銅鼓鑄,存世稀少;蒙元時期“平陽路征收課稅所五十兩”銀鋌,為元代早期稅銀,具有極高的收藏與史料價值。機制幣版塊中,1896年湖北省造“本省”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流通銀元中的名貴品種,留存至今者屈指可數(shù),PCGSVF35金盾;宣統(tǒng)三年大清銀幣“長須龍”版壹圓樣幣,臺灣著名收藏家劉改造舊藏,鑄工精湛,品相極佳,PCGSSP63金盾;光緒丙午年造大清金幣庫平一兩樣幣,為清政府正式鑄造之金幣,光澤完美,PCGSSP58金盾;1903年黑龍江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試鑄黃銅樣幣,德國奧圖?拜赫公司雕模試鑄,臺灣鴻禧美術館開幕展品,制作精美絕倫,極為罕見,PCGSSP60金盾;民國二十五年孫中山像廣東一仙銅幣試鑄樣幣,銅元大珍,迄今僅見三枚,PCGSSP45金盾;1904年甲辰奉天省造光緒元寶二十文紅銅試鑄樣幣,目前已知存世僅二枚,征集自海外資深藏家,品相極佳。此外,更推出古代花錢、春申堂藏清代銀錠、臆造幣等多個專題,值得關注。


光緒三十三年江西官銀錢總號銀兩票壹佰兩

紙幣專場中,民國元年李鴻章像大清銀行兌換券加蓋改作中國銀行兌換券上海拾圓,流傳甚少,極為珍罕;光緒三十三年江西官銀錢總號銀兩票壹佰兩,是晚清官錢局票券中的珍品,品相頗佳;光緒三十年四川銅元局制錢票壹千文,存世屈指可數(shù),清鈔名貴品種。另有中國農(nóng)民銀行紙幣專題,品種豐富,數(shù)量可觀,是目前所見中國農(nóng)民銀行紙幣最高水平之專題收藏,精彩可期。

郵品部分,1886年北京寄天津小龍封,貼小龍毛齒郵票3分銀一枚,是目前所知第三件有公開記錄的1886年國內(nèi)郵路小龍封,出自于美國傳教士夏察理家族藏品,品相極佳;1897年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當壹分二十五枚全格,保存完整,頗為難得;1897年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當伍圓,是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中面值最高的一種,數(shù)量稀少,圖案端正,色彩艷麗,甚具收藏價值。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