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韓媒:西漢《列女傳》韓文譯本成韓國指定寶物

來源:參考消息網(wǎng) 2015-10-10


該書寬20.5厘米、長31.5cm,共40頁。其中還有13張描述具體內(nèi)容的圖。(圖片來源:韓國《東亞日報》網(wǎng)站)

外媒稱,“近來婦女們的禮儀很紊亂,到了無所不為的地步...但是,《三綱行實圖》是幾個特殊人物的出色表現(xiàn),普通百姓和婦女們難以學習。因此希望,日常生活中最迫切的部分,如《列女傳》譯成韓文后頒布發(fā)行。”

據(jù)韓國《東亞日報》網(wǎng)站10月9日報道,以上這段話是在朝鮮時代起到經(jīng)書管理和國王咨詢機構(gòu)作用的弘文館所宣告的內(nèi)容。中宗對此的回復是,“十分得當。執(zhí)行下去。”這是出自《朝鮮王朝實錄·中宗》12年(1517年)6月27日的紀錄。當時的朝鮮經(jīng)歷著社會道德危機,作為應(yīng)對方案,計劃把中國的《列女傳》翻譯成韓文后進行頒布。

報道稱,《列女傳》是在西漢學者劉向(公元前77~6年)撰寫的原著里加入后代許多中國作家所撰故事而成,是一部類似摻雜著虛構(gòu)的《三國演義》的文獻小說。其內(nèi)容大多描寫中國歷史中善女與惡女等不同的女性人生。如果查看《朝鮮王朝實錄·太宗》4年(1404年)記錄的話,里面還錄有從明朝引進500本《列女傳》的記錄。

一向被認為是文獻記錄的16世紀韓文版《列女傳》被發(fā)現(xiàn),在迎來韓文日(9日)之時,被推進指定為寶物。

國立韓文博物館7日表示,“拿到朝鮮初期的《古列女傳·諺解本》,正處于推進指定寶物的進程中。”諺解是指把漢文原版翻譯成韓文。

報道稱,該書寬20.5厘米、長31.5cm,共40頁。其中還有13張描述具體內(nèi)容的圖。每段故事都由畫開頭,之后漢文、韓文同時出現(xiàn)。

該書在1543年由當時文筆出眾的文人申晸和柳恒翻譯,書法家柳耳孫撰文。中國《列女傳》中的畫為顧愷之(344~466年)所作,韓文版則由中宗當時的天才畫家李上佐再次作畫。古文研究學者樸哲相(音)解釋道,“韓文版《列女傳》系遵照王命翻譯出版,當時頂尖人物均參與其中。”“從翻譯和字體、繪畫等的水準上來看,是代表時代的出版物。”

該書中還錄有與《列女傳》有關(guān)的朝鮮王室逸事。實錄中世宗這樣說道,“已經(jīng)命人教奉氏《列女傳》了。但是她竟敢還作出如此粗魯?shù)男袨?,豈能符合兒媳婦的道理!”世宗為了讓沉迷飲酒并陷入同性戀的第二個太子妃純嬪奉氏具備性理學的倫理觀,讓她學習《列女傳》。

報道稱,在有人提議把在王宮中閱讀的《列女傳》翻譯成韓文,向百姓進行普及后,朝鮮皇室于1543年(中宗38年)通過國立印刷機關(guān)校書館開始了韓語翻譯。

韓文博物館拿到的該書在2013年美術(shù)品拍賣中首次曝光,以2000萬韓元左右的價格被古代美術(shù)專家金榮福拍得。金某再次把該書作為史料提供給鮮文大學研究組,并在研究過程中得到了“價值較高的珍本”這樣的結(jié)論。

之后,韓文博物館說服金某并以7000萬韓元購買了該書。韓文博物館研究官高恩淑(音)表示,“15、16世紀中期的國語資料十分罕見,”“計劃用現(xiàn)代語進行翻譯后于11月出版。”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