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范勃 —《一次詩歌復制》

來源: 2019-03-13

“守望原鄉(xiāng)”2018廣安田野雙年展由一山作為總策展人,顧振清、馮博一為策展人,楊天娜(Martina Koppel-Yang)聯(lián)合策展,謝蓉、張海濤、米諾執(zhí)行策展。共展出了來自中國和全球其他九個國家的35位(組)藝術家的43件作品。

為讓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展覽信息,我們將陸續(xù)為大家推送各個藝術作品介紹,今天我們介紹的是藝術家范勃的作品《一次詩歌復制》。

一次詩歌復制  One Time Poetry Duplication ,2018
一次詩歌復制  One Time Poetry Duplication ,2018
尺寸可變  Variable size
裝置:泥土、草皮  Installation: soil, turf

作品的文本內容是一位視障少女所喜愛的兩句詩,從詩的字面意義上,可以理解為她——個體——對自我的激勵或者對未來積極的期許。但在此處,作品將盲文直接“書寫”于草皮上,把這種個體的感受“種”回大地,文字似乎轉為這片土地本身的發(fā)言。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作品中發(fā)聲者的彼此轉化,還原了鄉(xiāng)土與個體之間的關系。鄉(xiāng)土無法自我形成,而是需要個體的回應,彼此的意義才可成立。再進一步說,唯有如此,鄉(xiāng)土與個體之間,才可彼此活化。

范勃  Fan Bo
范勃  Fan Bo
一次詩歌復制  One Time Poetry Duplication ,2018
尺寸可變  Variable size
裝置:泥土、草皮  Installation: soil, turf

作品方案的想法是從哪個切入口進行的?主要針對當?shù)丨h(huán)境還是更多人文思考?

我曾在一次訪談中提到,和“鄉(xiāng)村”有關的詞組在這些年不斷地被各個領域提及,但我們一直是習慣于城市生活的人,對于我來說,文字畢竟不是真實的經驗。所以在展覽前到廣安,真實地在這片土地上行走的經歷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這也是為何我在這次展覽上的作品《一次詩歌復制》更強調個體對土地的回應和期頤的能量。

一次詩歌復制 (局部)
一次詩歌復制 (局部)
One Time Poetry Duplication(part)

怎么理解“在地性創(chuàng)作”?可否結合自己的作品來聊聊這個話題?

作為這個地方的陌生人,我對這個地方的觀看和體驗是遠遠區(qū)別于在此長期生活的鄉(xiāng)民的,反之亦然。所以我也不愿意將藝術的參與看作“介入”,而是共有的生產——共享彼此對地方不同的經驗,通過藝術作品來表達這片土地對我的打動,達到日常的共享和再生產。所以《一次詩歌復制》也是在表達個體與土地之間的相互對話,而不是“陌生的介入”。

一次詩歌復制 (局部)
一次詩歌復制 (局部)
One Time Poetry Duplication(part)

本屆田野雙年展,和一些關鍵詞“公共空間”、“大地藝術”、“藝術介入農村”等有關,請就親身體驗來談談對本屆田野雙年展的認知,以及其意義和價值所在?

景觀僅能提供靜態(tài)的文本,公共、大地,或者地方的指稱,始終需要回到人本身,包括藝術家的到來也需要通過與人之間的共處來體認在地性。藝術在此地的發(fā)生,會使這片土地被重新注視、注解,而這里的人們也將借這種凝聚的歡騰,再次注視他們所長久生活的地方。通過這些注視所帶來的跨領域對話,對于地方來說是一種“可眾產”的方式,也保持了內容的多樣性,它必然會帶來多元生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