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倫斯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第二部分,同時也是最后一部分的拍賣,上周日在香港蘇富比開槌,最終的結果和這一門類的市場號召力相符,不過就是稍稍缺少了今年春天的那些驚世駭俗的大手筆。
和第一部分不同的是,周日的這次拍賣沒能出現(xiàn)白手套:一部分拍品流拍,還有一些以低于最低估價的價格賣出。但總成交額還是輕松超過1,350萬美元(不含買家傭金),總計1,700萬美元(含買家傭金)。這個數(shù)字把尤倫斯收藏拍賣的總銷售額提升到了5,480萬美元——這是中國當代藝術個人收藏拍賣的最高紀錄。
開拍前,蓋·尤倫斯表示這將是他最后一次從自己的收藏中拿出中國當代藝術作品進行拍賣。這么一來,他手中依舊將掌握一些重要作品,包括張曉剛的油畫代表作《血緣》系列和曾梵志的“面具”系列。
尤倫斯此次特意強調對中國當代藝術還保有興趣,表示他渴望和“中國、印度、日本和韓國眾多銳意進取的藝術家們攜手”,進一步“打造和提高”他的收藏。
這個聲明——再加上上周任命田霏宇(Phil Tinari)為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總監(jiān)——似乎可以證明此前尤倫斯要放棄中國當代藝術的消息是謠傳。
前十位拍品全部為亞洲私人藏家拍得,歐洲和美國的藏家們一再地屈居第二。拍賣結束后,蘇富比亞洲當代藝術主管林家如沒有透露前十位作品的買家身份,但她確認了一點,這些藏家都沒有建私人博物館展示收藏的打算。這樣一來近年在拍場和藝博會都很活躍的華裔印尼藏家余德耀就可以排除了,還有內(nèi)地的高調藏家劉益謙夫婦也不會,因為他們的龍博物館明年就要在上海開門迎客了。
主要拍品的競拍結果沒什么意外,曾梵志首當其沖,接下來劉野、余友涵、隋建國、丁乙、周春芽、張曉剛、劉小東和劉煒。大牌藏家對這些名字可能比較放心,因為他們是中國當代藝術的“藍籌股”,即便新手不斷入市也不會撼動他們的地位。其他還有一些人物的早期作品也是非常受歡迎的,包括王廣義、顧德新、王克平、 薛松等。相比之下,一些曾經(jīng)躋身一線的藝術家遭遇就相對有些凄涼,例如耿建翌、李山、張望的作品相繼流拍。
從整體氛圍來看,第二次尤倫斯拍賣注定不會像4月份那次那么聲勢浩大。雖然這一晚也出現(xiàn)了許多在中國當代藝術早期——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發(fā)展史上的重要作品,但沒有出自1989年“現(xiàn)代藝術展”的——而后者是第一次拍賣的核心內(nèi)容。真正重要的作品不多。在這樣的前提下,盡管拍賣大廳坐滿了人,但并沒有擠得水泄不通,像找個站的地方很容易。(而在4月那次,房間里擠滿了中國當代藝術界的大人物,從收藏界先驅Uli Sigg,到佩斯北京總裁冷林,悉數(shù)到場。
即便是一些引人注目的拍品也往往是比較含蓄的或實驗性的,年代久遠,但并不具備無與倫比的收藏價值。唯一打破藝術家個人紀錄的是號稱“九龍皇帝”的曾灶財,他的涂鴉作品《鐵箱書法第二號》(2000)最高估價38,500美元,最終以102,564美元成交。
這位九龍皇帝作為香港街頭涂鴉的早期人物已經(jīng)活躍了近50年,直至2007年去世。長時間以來他的作品并沒有受到重視,直到1997年舉辦了他的第一次個展,但后來在2003年,他成為第一位代表香港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這只鐵箱是藝術家2000年在這種常見的公共櫥柜上涂鴉的“重現(xiàn)”版。兩只鐵箱都以超出最高估價的價格拍出,第二只破了紀錄。
另一位已故實驗藝術家陳箴(1955–2000)在當晚的表現(xiàn)稍顯遜色,他的裝置代表作《神判》只叫到350萬港元,未能達到400萬的最低估價,只得流拍。2008年在UCCA舉辦的尤倫斯收藏展上曾經(jīng)亮相的《無間斷的聲音》則以130萬港元落槌,剛剛好超出120萬的最低估價。
可喜的是林一林的重要早期錄像作品《安全渡過林和路》(1995)以28萬港元落槌,是12萬最低估價的兩倍多。極具爭議性的崔岫聞錄像偷拍作品《洗手間》(2000)也超過了9萬港元的最低估價,以15萬落槌。
對于那些希望了解當前市場狀況的人來說,之后是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拍賣會應該是下一個重頭戲,其中張曉剛、曾梵志的重要作品都會出現(xiàn),而佳士得策劃在11月舉行的“中國面孔”當代藝術專場也值得關注。但無論如何,周日晚上的這次拍賣顯示了作品品質的重要性,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是有穩(wěn)健的基礎的,并且正在吸引更多國際藏家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