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千百年歷史的宮殿、教堂、莊園、市政建筑在意大利境內(nèi)比比皆是,也是意大利作為民族國家建立以來,意大利人自豪感的根本來源。從公元前一世紀起,羅馬即以各種建筑形式來炫耀帝國的強盛。奧古斯都大帝曾不無驕傲的稱,“我接手的是一座磚造的羅馬城,但留下的是座大理石的城市”。 在他所主持修建的諸多建筑中,以供奉朱庇特(宙斯)等神的“萬神殿”最為著名。這座建筑史是工程史上的杰作,日后卻恰恰成了文物破壞的明證。
17世紀時, 巴貝里尼家族的聲望和權(quán)力在其家族成員米菲奧·巴貝里尼當選為教皇時達到了頂峰。他的尊號為“烏爾班八世”,在這位教皇的授意下,萬神廟門廊天花板上的鍍金青銅板被拆卸下來,殿內(nèi)的銅制品被搜刮一空,被重新融化后澆筑成了圣彼得大教堂內(nèi)的青銅華蓋。教皇烏爾班八世也因破壞萬神廟而被后世不恥,流傳至今的拉丁諺語“Quod non fecerunt barbari, fecerunt Barberini”—“野蠻人都沒做的事,巴貝里尼做了(拉丁語中野蠻人barbari與巴貝里尼Barberini諧音)”便由此而來。
醉酒球迷占領(lǐng)西班牙廣場 破船噴泉未能幸免
無獨有偶,進入2015年“野蠻人”的稱謂”被荷蘭足球流氓“成功”接手(米蘭體育報的標題)。2月20日羅馬與費耶諾德的歐聯(lián)杯1/16決賽首回合較量在羅馬偃旗息鼓,最終雙方1比1平握手言和。相比于乏善可陳的比賽,客隊費耶諾德的球迷賽前大鬧羅馬城并與警察大打出手顯得格外惹眼,存在感十足。其實,兩隊歷史上總共只有4次交鋒,并無你死我活的深仇大恨,但隨客隊前來羅馬觀戰(zhàn)的6000余名狂熱的荷蘭球迷,在酒精的催化作用下,讓西班牙臺階和下方的“古舫噴泉(游人們更習慣稱它為破船噴泉)”吃盡了苦頭。喝得酩酊大醉的荷蘭人儼然把出自貝爾尼尼父子之手的噴泉當成了自家后院的戲水池,酒瓶、垃圾、煙火,讓有近400年歷史的破船噴泉內(nèi)一片狼藉,噴泉頂端更是被不知深淺的荷蘭人破了相,遭到永久性的損毀。
屏蔽此推廣內(nèi)容西班牙廣場一帶是羅馬的地標,變換的是看風景的人,不變的是風景,許多世界文化名流曾駐足此地,拜倫、李斯特、哥德、考夫曼、司湯達、巴爾扎克、安德遜等都來過此地。對于羅馬,相信很多人全部的印象都來自《羅馬假日》,記憶停留在電影中奧黛麗。赫本坐在西班牙廣場階梯的石墩上吃冰激凌的場景??删驮谶@樣一個浪漫之地,飲酒滋事演變?yōu)榕c警察的全武行,最終以33名足球流氓被被逮捕而收場,而古跡卻成了最終的受害者。
奇葩游客折斷14世紀雕像手指
2013年7月,一名美國游客損壞了佛羅倫薩圣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館雕像手指。為了方便游客參觀,教堂博物館內(nèi)未設立圍欄等保護措施,這名“深受藝術(shù)震撼”的美國人心血來潮在拍照時伸出雙手與雕像來了次give me five (擊掌),未料雕像的小拇指應聲斷裂,男子試圖趁亂溜走,被博物館工作人員攔截,并交由警察局處理。
被破壞的雕像是著名雕塑家喬瓦尼·安布羅吉歐于十四世紀創(chuàng)作的報喜天使,距今已有600余年的歷史。萬幸的是,被這名游客破壞的雕像手指可能并非14世紀原作雕像的一部分,這座圣母雕像近年來已經(jīng)進行了局部修復。該事件在社交網(wǎng)絡一經(jīng)爆料,大家心疼被毀雕像的同時,更是對這名美國游客的荒誕行為感到啼笑皆非。
“隔窗相望”《圣殤》像
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內(nèi),進門右手邊的第一件藝術(shù)品就是米開朗基羅扛鼎之作《圣殤》像。細心的游客可能會留意到它是教堂內(nèi)部唯一加裝了防護玻璃的雕塑(其他有防護玻璃保護的是幾位教皇的遺骨)。
1499年,米開朗基羅在一塊重達3噸的大理石上,以其鬼斧神工般的技藝雕琢出這座高174公分,底座寬 195公分,神態(tài)仿若真人般的童貞圣母懷抱耶穌像。雕像中流露出圣母失去兒子的悲痛,并又散發(fā)出一股莊嚴之美。這座圣殤像雕刻地實在太傳神了,以至于當時的人都不敢相信這是出自與一個年僅22歲的小伙子之手。盛怒之下的米開朗琪羅于是在圣母胸前的衣帶上刻下了 " MICHEL ANGELUS FLORENT FACIBAT ", 意思就是 : 來自佛路倫薩的米開朗琪羅作品。事后,米開朗基羅對這次的行為深感懊悔,從此不在作品上署名,《圣殤》像也就成為米開朗基羅唯一一件有署名的作品。
圣殤像曾在1972年5月21日遭到一次嚴重的破壞,一位精神失常的澳大利亞籍匈牙利人手持鐵錘猛敲這件作品,同時還高喊著 " I am Jesus Christ, risen from the dead!(我就是耶穌,死而復生) !"。結(jié)果造成圣母的左臂被擊斷,面紗和鼻子被擊碎,左眼被擊壞,館方在現(xiàn)場共找到50多塊的碎片。經(jīng)過長達三年的修復才恢復了它的外形,但無法彌補它原有的美感。隨后,在這幅作品的前方加裝了防彈玻璃護欄。
全世界有4%的歷史藝術(shù)品出自意大利,文物古跡眾多的意大利近年來苦于應對故意毀壞文物的行為。前文提到的人為毀壞只是類似事件的一個縮影,無法一一細數(shù)。文物古跡作為不可復制的精神財富,用再嚴格的保護措施都不為過,人們在參觀它的時候,應該保有一顆對古跡的敬畏之心,顧惜文物安全的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