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99ys.com/2020/09/640-10.jpg)
作為金雞湖雙年展自首屆以來延續(xù)至今的主題展,“中國青年雕塑藝術展”在成功舉辦了四屆之后依舊保持著高水準的參展質(zhì)量、精細的策展線條和廣泛的參與度,并將這一以雕塑為媒介的特色展覽發(fā)揚至今。在第五屆“初心守望 文明交融”的全新主題下,雙年展以青年之名對其進行重塑,在蘇州這一載體之上獲得新的思考。
![](http://image.99ys.com/2020/09/6401-20.jpg)
在經(jīng)歷了“人民經(jīng)典、時代盛會”、“江南意象、水鄉(xiāng)夢圓”、“文心筑夢、塑造大美”、“美我時代、命運共同”四屆不同的主題之后,“中國青年雕塑藝術展”再次以雙年展核心主題展的姿態(tài)回歸。除卻始終參與其中的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擔任學術藝術總主持之外,本屆雙年展邀請了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雕塑藝委會委員尚榮擔任展覽策展人,通過由策展學術委員會委員提名、集體審議、定點邀約的形式,面向全國,邀請來自各大高校、專業(yè)機構的青年雕塑家們進行創(chuàng)作,最終呈現(xiàn)出囊括180余件作品的大體量展覽。延續(xù)之前的風格,參展的雕塑作品遍布蘇州李公堤園區(qū)的各個角落,將雕塑的魅力直觀而不設限制地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使得“雕塑走進群眾”的傳統(tǒng)得以承襲。
![](http://image.99ys.com/2020/09/6402-21.jpg)
180件參展作品的背后對應著近180位參展藝術家的探索和追求,其中最為亮眼的是總策展人吳為山提供的兩件作品。作為展覽開篇之作的是《超越時空的對話——達芬奇與齊白石》,作者通過塑造齊白石和達芬奇的形象表現(xiàn)了文化自信和文明交融的訴求。展覽現(xiàn)場蘇州與達芬奇的故鄉(xiāng)威尼斯是友好城市,且中意兩國同為文明古國。將兩個古國中的代表人物在此并置,我們得以重審源自古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為中西方的平等對話和交融提供了機會。另一件作品《舉杯邀明月——詩人李白》以唐代詩仙李白為切入,隨著李白自如瀟灑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出與世人共襄文化盛舉的愿望。
![](http://image.99ys.com/2020/09/6403-20.jpg)
雖為策展人,但尚榮依然如前四屆雕塑展一樣帶來了自己的作品——《藝舟揚四?!贰_@件在全國美展獲銅獎的作品,描繪了8個僧人在一葉菩提上,包括琴棋書畫4種形態(tài),并以太湖石穿插。據(jù)尚榮介紹,作品中的人物雖為僧人形象,卻并非與佛教有關,而是想描繪求道者和修行者。而琴棋書畫盡管遠不能涵蓋蘇州的特色,卻以觀眾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增強了作品的可讀性。“一葉菩提也是一葉扁舟,泛化來談我們民族文化走出去的訴求。我們在與國際對語的過程中,并不是我們不足,而是對話的機會太少。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亞,但國際上卻不知道李白。交融的機會很重要,我就是想表達青年藝術家對此的憂思”尚榮如是說道。
![](http://image.99ys.com/2020/09/6405-25-1024x685.jpg)
本屆“中國青年雕塑藝術展”共分為三個篇章,分別是“民族·傳統(tǒng)”“美好·生活”“現(xiàn)代·多元”。由于展覽采用了定點邀約的方式,收到的作品在題材上均反映著時代的面貌,因而對展覽單元的劃分也不再拘泥于理論,而是以實際作品展開。作品中展現(xiàn)的人文情懷和真實的參與體驗令尚榮感到欣慰,現(xiàn)實的感受成為展覽的關鍵線索。藝術家拋卻過往“端起面孔”的固有印象,發(fā)揮出自身的在場性。
![](http://image.99ys.com/2020/09/6404-24.jpg)
面對未來,歷經(jīng)十載的“中國青年雕塑藝術展”也有著自己的期待。在“文明交融”的主題下,更多與國際對話的訴求已然提上日程,并誕生了與青年雕塑展并行的法蘭西院士雕塑展。正如策展人尚榮所言:“我個人有一個很偶然的想法,在下一屆中能不能做國際青年雕塑展,在其中加入三分之一國際作品,邀請各國青年雕塑家參展。而留給我們的還有兩年的時間。”
![](http://image.99ys.com/2020/09/6406-24-1024x684.jpg)
專訪“中國青年雕塑藝術展”策展人尚榮
此次“中國青年雕塑藝術展”有沒有一個自身的總的創(chuàng)作主題?
我們的青年雕塑展是在“初心守望,文明交融”的總主題下展開思路的?!俺跣摹笔菍τ趥鹘y(tǒng)文化、民族文化的理解,雕塑家如何以作品對此響應,我們就在其中設立了“民族·傳統(tǒng)”單元。如今我們強調(diào)文化自信、中國文化的“走出去”以及與國際對話,所以我們也有“現(xiàn)代·多元”篇,突出現(xiàn)代造型和材料運用。另外一個篇章是“美好·生活”單元,它是對于時下生活的關注,其中包含了溫情的題材。值得一提的是,“美好·生活”中有一個篇章是“抗疫”,其中出現(xiàn)了嚴肅和沉重的內(nèi)容,美好不一定只是直接簡單的展現(xiàn),如同悲劇有時比喜劇更打動人,得來不易的東西才是真正的美好。
![](http://image.99ys.com/2020/09/6407-23.jpg)
青年雕塑家的挑選和邀請是否遵循一定的標準?
從第一屆的80件到如今的180件,一批青年藝術家成長起來了,包括我自己,也從參展藝術家變成了策展人。我見證了一批藝術家從初次參與的激動到如今的成熟和使命感,也能夠?qū)业某珜ё龀鲎约旱幕貞?,這一點我很欣慰。在作者選擇方面,我們廣泛征集。過去的形式是全國征稿和遴選,這樣就面臨著淘汰。這幾年來,我們轉(zhuǎn)變思路,嘗試精準性地邀約。這次我們策展團隊通過我們的觸角和學術眼光進行定點邀約,受邀的作者自己也要準備好幾件作品供我們挑選。我們還邀請了中國城市雕塑家協(xié)會的常務理事和江蘇省雕塑家協(xié)會的常務理事參與,涉及不少中年雕塑家。他們和青年人沒有互相妨礙,反而相得益彰。青年人的創(chuàng)思也許不成熟,但在中年雕塑家精醇作品的對應下,顯現(xiàn)出可愛。而中年雕塑家的作品又在對比下,顯現(xiàn)出思想導向性和深刻性。我們要給青年人舞臺,卻又不能只是圖熱鬧而顯得雜亂無章。
![](http://image.99ys.com/2020/09/6408-20-1024x678.jpg)
展覽呈現(xiàn)是否在某種程度上也需要與蘇州的地域性有所契合?
國際上有很多雙年展,我們蘇州雙年展是后起之秀,起步較晚卻也有十年歷史了。從雙年展創(chuàng)立至今都是吳為山館長擔任總策劃和學術主持,這就注定了雙年展的藝術基因是雕塑,我們的青年雕塑展也成為其中最大的主題展,直至今日仍然是8個主題展中的第一位,代表著青年的聲音和青年雕塑家的家,有一種回應全國青年雕塑家的使命。蘇州雙年展的文化密碼就是雕塑,今年又加入了法蘭西院士展。蘇州是一個玉性的城市,需要精雕細琢的打磨,蘇州人的嚴謹性是我們辦好這個展覽的共識,一種精神內(nèi)核。
![](http://image.99ys.com/2020/09/6409-17.jpg)
“中國青年雕塑藝術展”已經(jīng)成功舉辦了四屆,根據(jù)過往的展覽情況,目前中國大眾對于雕塑藝術的接受度與理解度有否增進?
增進是有的,不過交流上還是要更多深耕細作。從最早的80件作品開始,作品在李公堤文創(chuàng)區(qū)街頭創(chuàng)意展示,我們也面臨著很多壓力,但是確實把作品送到了大眾面前,讓他們?nèi)タ?。例如表現(xiàn)母女題材的作品,由母女觀眾看到,她們也許會合影留念,這本身就是一種教化。然而,我們也沒有太多機會去了解觀眾的需求,只能是在我們做展覽的過程中盡量做到“把作品送到人民家門口”。蘇州觀眾的欣賞水平本來就比較高,幾個場館他們會自發(fā)去看。這次我們特別加碼的是,180件作品都請藝術家各自寫了創(chuàng)意說明,每個100多字,并且設置雙語,通過藝術家的文字表達和觀眾的閱讀實現(xiàn)傳播和交流。
![](http://image.99ys.com/2020/09/64010-16.jpg)
這一屆的“中國青年雕塑藝術展”是如何在學術性與大眾喜好之間作出平衡的?
學術性是指在美術館和學院里把作品展示給同道看,現(xiàn)在我們把作品拉出來,一定要給大眾看。其次,藝術家的解讀本身也是一種平衡,就像白居易的詩寫好先給老太太閱讀一樣。其中的差距可以通過媒體和其他方式彌補,不過我們打破傳統(tǒng)方式的意圖已經(jīng)達到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約藝術家寫說明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藝術家很忙碌且生活方式隨性,他們很多時候是在火車和飛機上幫我們寫的,有的甚至寫在粉紅的座位簽上,有的老藝術家打字在電腦上拍成截屏給我們。這個過程看似繁瑣,之后看來都是寶貴的回憶。我們想要做成大眾與學術的結合,工作團隊在背后一定要付出很多。另外,閱讀上我們也會把這些內(nèi)容編輯成微信,讓不能來看展的群體也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