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他們都是時代的名人 《讓我們贊美名人——任曙林周鐵海作品展》

來源:東方早報 記者:徐佳和 2009-11-29

周鐵海星系列作品

 

    名人是時代的產(chǎn)物,他們留下的影像進入了社會學(xué)和人類學(xué)研究的范疇。昨天,在愛普生影藝坊開幕的《讓我們贊美名人——任曙林周鐵海作品展》上,1970年代末“先進工作者”肖像與1980年代《大眾電影》封面明星噴繪作品的并置,強烈的視覺對比,讓觀者開啟了幾乎是同一時代的影像回憶。策展人顧錚認為,他們一個屬于某個階級的集體記憶,一個屬于消費大眾的集體記憶。

 

    任曙林的《先進生產(chǎn)者》系列拍攝于1977年。當時他是位于永定河畔的北京第二機床廠鑄造分廠機修車間的維修鉗工。工廠里的宣傳部把拍攝1976年度先進生產(chǎn)者肖像的“任務(wù)”交給了他。他在拍攝時煞有介事地模仿照相館的人像美學(xué),試圖以戲劇性的用光為先進生產(chǎn)者們造像。他搞到了兩個燈,把光線分成最基本的主光與副光?,F(xiàn)在展廳中展出的照片還原了最初拍攝的底片中被裁減去掉的部分,背景中幕布的褶皺與空隙完全地展現(xiàn)出來。而當初,放置于廠里宣傳欄中的“先進工作者”們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面孔,每天都經(jīng)受著工友們從車間走向食堂時的打量,底片沒有經(jīng)過修描,無情地透露出被攝者的不安,以及平凡。

 

    任曙林說:“他們的身上有一種那個時代的人特有的純正而拘謹?shù)臍庀?,照相對當時的工人們來說依然是一種值得驕傲的儀式,無論如何都與平常的生活拉開了距離。”但先進工作者們在工廠簡陋的攝影棚里拉起的幕布面前,依然不自在,或惶恐,或緊張,即使努力裝出的老練笑容里也帶著些許尷尬。

任曙林作品《先進生產(chǎn)者》

 

    顧錚提及,當時毛澤東逝世不久,在被攝者的表情中,還含有一種作為時代遺孤的惶然若失的神情。他們還原了作為人的工人的真面目。

 

    與“先進工作者”相對的是藝術(shù)家周鐵海一貫為之的“現(xiàn)成品挪用”——首先,對去掉背景的《大眾電影》封面女星面部大特寫進行噴筆繪畫,此番展出的,是原繪畫的打印復(fù)制品——陳沖、劉曉慶、潘虹、龔雪等等已經(jīng)步入遲暮的舊日“社會主義美女”高懸在展廳刻意而為的碎花墻上,對當年上海尋常人家的裝修趣味做著模擬。當然,既是挪用,最初的噴繪也絕非藝術(shù)家周鐵海的親力親為。據(jù)介紹,這一套噴繪作品在日本非常暢銷。明星幻影般的存在價值被再一次戲謔地消費。

 

    掛在墻上的他們都是名人,真實的存在與審美的存在都指向一個特定時代的現(xiàn)實與情欲的需要。

 


【編輯:霍春?!?/span>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