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當代藝術五十年的發(fā)展中,周春芽是一位在人們視野中占據(jù)一席之地的藝術家??缭?ldquo;傷痕美術” “鄉(xiāng)土繪畫”直至“85新潮”等歷史階段,在奔涌的運動與潮流中,創(chuàng)作出“藏族”系列、“山石”系列,再到“綠狗”“桃花”“豫園”等系列,留下了足以載入藝術史的重要作品。他以無可比擬的創(chuàng)作力,探索著繪畫的可能,行在浪潮前方。
即將到來的2023年北京首輪秋拍,中國嘉德率先舉槌,“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作為優(yōu)勢項目重磅呈現(xiàn)周春芽專題,凸顯“學術引領市場”,及時回應市場變化,積極著力新布局。
重點拍品包括周春芽集山石之大成的《中國風景》,難得一見的九十年代作品《山石圖·去雅安上里的途中》、筆觸果敢色彩渾厚的《紅石圖》,更有千禧年后獨具面貌的《綠狗》及首現(xiàn)拍場的大尺幅成熟力作《灼春融》,橫跨多個創(chuàng)作時期,切片式地演繹創(chuàng)作風格的開拓與承啟,及藝術家在多重語境中的選擇與突破。
中國嘉德2023秋拍預展現(xiàn)場
中國與傳統(tǒng)對話中尋找自我
周春芽畢業(yè)于四川美術學院版畫系后留學于德國,期間受到德國新表現(xiàn)主義的影響。回國后潛心研究八大山人、黃賓虹等傳統(tǒng)書畫。他的創(chuàng)作是中西文化、傳統(tǒng)與當代不同時空的對比與交融,矛盾與統(tǒng)一。周春芽的獨特,最先來源于他對于架上繪畫的堅持:一邊對接中西古今的多元啟示,一邊深入轉向中國藝術傳統(tǒng)的尋根,對直覺和情感的遵從忽略了時間局限,反而愈能歷久彌新。
曾經西方“觀念至上的潮流逐漸被更具本土文化特征、更重表達能力的個人趣味所取代,周春芽的創(chuàng)作正契合了變化中的審美轉向。他的創(chuàng)作圍繞生命這一根基展開,當繪畫的直覺成為肌肉記憶,在手感自然的流動過程中,完成了情緒與物象的融合。超越自身所賦有的表象,實質上是在尋求繪畫最為原初的本體價值所在。他未被昨日所縛,不著力于社會與政治,卻作為身處其中的一分子,成為時代最真實的投影。
中國嘉德2023秋拍預展現(xiàn)場
中國嘉德2023秋拍預展現(xiàn)場
市場再掀“周春芽熱”
周春芽的作品自1994年首次進入二級市場,至今29年的拍賣歷程,是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中的生動側影之一。伴隨中國當代藝術的崛起與轉向,他已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領軍式人物。面對市場環(huán)境的劇烈波動仍能逆流而上,彰顯出市場對一個藝術家的真實判斷。
尤其是近五年來,周春芽先后兩次抬高價格天花板、連續(xù)四年最貴作品均來自中國嘉德。中國當代藝術在本土拍賣行推動的“內循環(huán)”中被不斷挖掘并重新確認價值,市場共識愈加清晰與明確。
2017年,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下行時,周春芽作品行情異軍突起,堪稱年度拍得最好的當代藝術家,中國嘉德秋拍“當代藝術夜場”,《山石圖》以4370萬元打破其山石系列作品拍賣紀錄。三年之后,“周春芽熱”再度延續(xù),中國嘉德春拍“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夜場”,《春天來了》以8625萬元成交,順勢將拍賣紀錄向上提升了近一倍。
除了再度抬升中國當代藝術價格上限,如此天價顯然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越來越多的本土藏家轉向從民族審美和歷史進程角度梳理收藏線索與路徑,被業(yè)內視為中國當代藝術重新確立中國價值的標志。
與中國重要當代藝術家在市場上成長的軌跡相似,均先在中國港臺和海外獲得大量支持,從西方市場再回東方。周春芽作品有著深厚的收藏根基,私人藏家和美術館等機構的鼎力,充分反映出對其作品價值的高度認同。
珍罕力作演繹周春芽藝術脈線
Lot 207
周春芽(b.1955)
中國風景
1993年
布面 油畫
160×130 cm.
估價:RMB: 25,000,000-35,000,000
發(fā)表
《九十年代的中國美術:中國經驗》,四川省美術館,成都,1993年,第95頁
《親潮——兩岸架上繪畫新流向》,臺北藝術大學發(fā)行所,臺北,2008年,第26頁至第27頁
《新續(xù)史——龍美術館藏現(xiàn)當代藝術編年選集》,龍美術館,上海錦繡出版社,上海,2012年,第148頁至第149頁
《緩步徐行——龍美術館十周年特展》,龍美術館,上海,2023年,第95頁
展出
“九十年代的中國美術:中國經驗畫展”,1993年12月,四川省美術館,成都
“親潮——兩岸架上繪畫新流向展”,2008年,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臺北
“春·芽——周春芽作品港島集粹”,2018年3月26日至2018年4月8日,保利香港藝術空間,香港
“周春芽:東南形勝”,2019年10月26日至2020年1月5日,龍美術館,上海
“緩步徐行——龍美術館十周年特展”,2023年5月20日至8月13日,龍美術館,上海
山石系列”是周春芽1989年從德國歸國后的第一個重要創(chuàng)作主題,他游刃有余地將東方式的人文精神、審美意境與西方表現(xiàn)語言系統(tǒng)進行融合。風格上囊括了寫意,寫生,水墨山水的意趣與表現(xiàn)主義的手法。
周春芽攝于工作室,1993年
作于1993年的《中國風景》距今恰已誕生三十載,作為周春芽早期假山石系列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對其后的太湖石、紅石系列創(chuàng)作都有著重大影響。“我非常珍惜這一批'山石'作品,在一定意義上,它是我繪畫藝術在形態(tài)提煉和文化命題兩方面的第一個標程。”周春芽曾表示。
“石頭”不再僅僅是中國本土化意象的符號化表達,周春芽以表現(xiàn)主義的筆觸與書法性的線條來建立畫面的結構和骨架,將西方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圖像模式壁壘打破重組,《中國風景》是他基于原生文化脈絡而完成的對山水的再次寄情。
Lot 207 在 “周春芽:東南形勝”,2019年10月20日至2020年1月5日,龍美術館西岸館,上海
此件作品作為周春芽九十年代的創(chuàng)作成果,曾展出于1993年12月四川省美術館舉辦的“九十年代的中國美術‘中國經驗’畫展”,亦在2008年臺北關渡美術館舉辦的"親潮——兩岸架上繪畫新流向展"上隆重呈現(xiàn)。2019年,周春芽在上海龍美術館的大型個展“東南形勝”,本件《中國風景》被視為梳理畫家藝術歷程的重要線索參展,重要性可見一斑。
周春芽《中國風景》194 × 130cm 油彩畫布 1993
成交價:4427.5萬元
中國嘉德2017秋拍
目前周春芽作品拍賣的前十高中兩件出自20世紀80年代的早期創(chuàng)作,其余8件均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山石”系列。兩件1993年創(chuàng)作的《中國風景》在中國嘉德分別以4427.5 萬元、4255 萬元先后拍出,市場接受度較高的早期重要作品,成為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
Lot 208
周春芽(b.1955)
山石圖·去雅安上里的途中
1994年
布面 油畫
100×80 cm.
估價:RMB: 8,000,000-10,000,000
發(fā)表
《二十世紀中國油畫III-1》,北京出版社,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北京,2001年,第141頁
《中國油畫史》,中國青年出版社,北京,2005年,第326頁
《花間記》,四川美術出版社,成都,2007年,第17頁
山石作為周春芽最重要的創(chuàng)作母題之一,在同時期中國藝術家都在試圖從西方藝術找尋突破時,他卻選擇在自己的文化里尋根,潛心研究中國明代之后的文人山水畫,徜徉于四王、四僧的水墨山水世界,汲取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養(yǎng)份——山石的概念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古人詠懷的虛擬對象,也成為“天人合一”思想的現(xiàn)實載體。
從“山石”系列初期到1994年的“紅石”系列,周春芽筆下的石頭變得溫潤了許多。在表現(xiàn)主義的強烈筆調下,周春芽對石頭、山水等傳統(tǒng)題材的處理,已從最初的模仿,變?yōu)閮然M氣質里的從容。
創(chuàng)作于1994年的《山石圖·去雅安上里的途中》就展現(xiàn)了周春芽的這一重要轉變,是市場難得一見的精品。藝術家將那些潛藏在青石中的微妙與細膩強化、放大,在粘稠調色油的調和下,讓飽和的青灰色格外濃烈和潤滑,尤其在畫面少量深藍色襯托下,仿佛發(fā)出一種味道,和人的某種體味關聯(lián)著,熱烈而刺激。
周春芽《山石與煙云》360 x 220 cm8 油彩畫布 2003
成交價:4370萬元
中國嘉德2020秋拍
周春芽的“山石”系列穩(wěn)站市場高位,1992年創(chuàng)作的《山石圖》、2003年的《山石與煙云》均以4370萬元在中國嘉德成交,市場反饋積極。
Lot 209
周春芽(b.1955)
紅石圖
1999年
布面 油畫
150×120 cm
估價:RMB: 7,000,000-9,000,000
發(fā)表
《溫暖——紅橋畫廊開幕展》,紅橋畫廊,上海,2005年,第37頁
《新界面3:搜索未來》,紅橋畫廊,上海,2007年,第106頁
《紅石基金會收藏展·關注新藝術的誕生》,紅石基金會,上海,2008年,第127頁
《周春芽》,Timezone8,北京,2010年,第219頁
展出
“溫暖——紅橋畫廊開幕展”,2005年12月3日至31日,紅橋畫廊,上海
“新界面3——搜索未來”,2007年9月6日至16日,劉海粟美術館,上海
“紅石基金會收藏展”,2008年9月至10月,紅石基金會,上海
1994年的“紅石”系列作為“山石”系列的分支,周春芽開啟了僅用一種顏色統(tǒng)領整個畫面的先河,直接影響了“綠狗”的誕生。
“紅石”的素材來著有著目前世界規(guī)模最大的紅石灘的雅安,這里是中國的雨城,一年365天,雨霧籠罩的日子長達三分之二,那種被水浸透石頭的紅色和石頭的溫潤光滑無疑打動了周春芽,如他所言:“紅色是公眾色彩,它具有強烈爆發(fā)和刺激的效果。”
從表達的放縱到克制、從熱烈到平靜的轉變,周春芽開始接受并自足于紅石本身的存在性。與同時期作品更多的恣意相比,本件《紅石圖》整體更沉靜渾穆,韻味雋永,可見藝術家的過去積淀和新感悟,是同期題材中完整度和品質均十分出色的重要代表。構圖接近當代攝影的大特寫更具儀式感和視覺張力,紅石疊山的形態(tài)接續(xù)了紅石和青石的成果。
周春芽《紅石圖》(三聯(lián))150×120cm×3 布面油畫 1994
成交價:3933萬元
2021中國嘉德春拍
市場表現(xiàn)上,《石頭系列——雅安上里》2012年拍得2990萬元,2021年現(xiàn)身中國嘉德以3933萬元成交,這件大尺幅三聯(lián)畫,也是 “紅石”系列的最高價。
Lot 210
周春芽(b.1955)
灼春融
2015年
布面 油畫
200×280 cm
估價:RMB: 7,000,000-9,000,000
桃花在中國的文化中,已形成了寓意豐富的文化符號。在中國繪畫傳統(tǒng)中,桃花自古便是中國文人文思靈感的泉源,是墨客歌詠的對象。
“桃花”系列是周春芽繼“綠狗”系列后創(chuàng)作的一個嶄新系列。源頭是1993年的《樹系列》和1994年《石頭系列—雅安上里》系列,為其嘗試用文人畫模式創(chuàng)作的最早作品。直至2005年,他在四川龍泉山看到漫山遍野的桃花爭相開放才讓這一系列正式成立。“桃花”系列作為周春芽作品的重要題材,亦是藝術家日臻純熟的心境寫照。
藝術家周春芽在創(chuàng)作“桃花”系列作品
周春芽筆下“桃花”妖艷又真實,一改傳統(tǒng)繪畫中“桃花”溫婉嫻靜的形象,用借古喻今的手法去關照當前時代下人性最深層的情緒。誠如藝術評論家呂澎所說,“桃花是周春芽的心境,在不斷展開的桃花和樹枝的世界里,心境也在不斷地展開。”
《灼春融》題名出自唐代詩人吳融《桃花》中的“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此件特別委托創(chuàng)作的大尺幅作品完成于2015年,由現(xiàn)藏家珍藏多年,首次曝光。彼時周春芽已經經過十載孜孜不倦創(chuàng)作,在此畫中完整展現(xiàn)出其成熟的細膩筆觸、構圖技巧和高超用色,將觀者帶入了一次熱烈的涌動之中。
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桃花”系列作品受到了廣大藏家甚至知名人士的追捧,一畫難求。目前為止二級市場上最貴的“桃花”已經達到了1932萬元。
Lot 211
周春芽(b.1955)
綠狗
2001年
布面 油畫
150×120 cm
估價:RMB: 2,800,000-3,800,000
自1997年起,周春芽以不同尋常的規(guī)模和速度陸續(xù)推出“綠狗”系列 ,靈感來源的“黑根”是一只德國純種狼犬,5年后離世的“黑根”,不僅存在于周春芽的記憶中,還融合了周春芽的個體感知——延續(xù)了對傳統(tǒng)繪畫中留白構圖的偏愛,“黑根”作為畫面中心,色彩的流淌自如切換。
周春芽認為“綠狗”在某種程度上象征著自己,在四川畫家紛紛赴京尋找發(fā)展的年代,周春芽留在成都,在舒緩的創(chuàng)作節(jié)奏中,“黑根”是他最好的伴侶。
周春芽與他的“黑根”
綠色在自然界象征著生命與活力,因而人們對于綠色有一種特殊的感情。1997年周春芽忽發(fā)奇想將“黑根”畫成綠色,此后“綠狗”的形象成為延續(xù)不變的主題。“綠狗”渾身散發(fā)出的野性欲望氣息,強烈的色彩沖擊,對這個單一形象的持續(xù)性描繪,令其成為周春芽最重要的題材和標志性的符號之一。
周春芽《綠狗》120×150cm 布面油畫 2007
成交價:402.5萬元
中國嘉德2023春拍
創(chuàng)作于2001年的《綠狗》,畫中綠狗以豎直形態(tài)的出現(xiàn),背景潔白,摒棄了任何敘事性的元素,一如周春芽同期創(chuàng)作的“太湖石”,這也讓綠狗和山石融合在了一起。此件作品無論從形體還是色彩關系都頗具實體感,更適合初涉收藏或想系統(tǒng)性收藏“綠狗”系列的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