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GINORI 1735 攜 REBORN 項目共赴倫敦 GINORI 藝術收藏項目開啟第三章

來源:99藝術網(wǎng)專稿 2022-08-23

2022 9 7 日至 10 3

David Gill 畫廊,國王街 2-4

倫敦圣詹姆士

 

Ginori 1735 發(fā)布 Ginori 藝術收藏項目第三章,借以沉浸式美妙體驗盡情探索餐桌藝術,同時彰顯品牌創(chuàng)意愿景。

9 月 7 日,Ginori 1735 REBORN 項目將巡展至英國站,于 David Gill 畫廊盛大啟幕。此展覽由 Piasa 拍賣行拍賣師兼首席執(zhí)行官 Frédéric Chambre 傾心策劃。

Ginori 藝術項目誠邀多位藝術家與國際設計師參與 REBORN 項目,以品牌古老的白瓷工藝品為畫布,盡情揮灑慧心巧思。經(jīng)過他們的重新詮釋與演繹,這些物品將幻化為獨具特色的藝術品,既可裝點室內設計項目,亦可作為私人藏品。

項目第一章于 2021 年在巴黎 Galerie du Passage 畫廊成功展出,第二章于 2022 年 6 月米蘭設計周期間在米蘭 Nilufar 畫廊展出。對于本次在英國展出的第三章,Ginori 1735 力邀 8 位國際知名藝術家與設計師共襄盛舉。他們分別是英國設計畫廊創(chuàng)始人 David Gill、瑞士藝術家兼設計師 Mattia Bonetti、英國藝術家 Barnaby Barford、荷蘭藝術家 Sebastian Brajkovic、美國藝術家兼作家 Michele Oka Doner、英國陶藝家 Lena Peters、定居美國的藝術家兼設計師 Sebastian Errazuriz、David Gill 畫廊首席執(zhí)行官及室內設計師 Francis Sultana。

這些餐具與瓷藝品展現(xiàn)了每位藝術家的獨特個性,將 Ginori 1735 的精湛工藝展露無遺,同時體現(xiàn)了 Ginori 1735 的愿景與美學理念。

作品形式豐富多元,運用多種裝飾元素,如細節(jié)裝點、圖案筆觸、扭曲變形、傾斜再造、視角切換、有機形態(tài)等,表達了 REBORN 項目與眾不同的自由精神、自然韻致及創(chuàng)意理念。

每一件作品皆與眾不同,全部以手繪完成,并附有藝術家簽名,同時隨附 Ginori 1735 的認證證書。

REBORN 項目將于 9 月 7 日至 10 月 3 日,在位于倫敦圣詹姆士國王街 2-4 號的 David Gill 畫廊展出。

倫敦展閉幕后,REBORN 項目將繼續(xù)在世界各地的藝術名都巡展。

Ginori 1735 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 Alain Prost 表示:“Ginori 1735以美麗、獨特及精湛的工藝享譽全球,同時也以品牌展望未來的創(chuàng)造力和先鋒創(chuàng)舉而聞名于世:去年,和 Frédéric Chambre 達成合作。我們對雙方合力打造的 Ginori 藝術收藏項目充滿信心。通過 REBORN 項目,我們探索了新的藝術表現(xiàn)方式,感謝全球頂尖藝術人才積極參與,他們成功地以敏銳的藝術感知力重新詮釋了我們的產(chǎn)品,使其作為獨特藝術品重獲新生。”

David Gill 畫廊創(chuàng)始人 David Gill 稱:“十分榮幸能與 David Gill 畫廊的藝術家們一同參與 Ginori 1735 的創(chuàng)意設計流程。本次與畫廊的合作令 Ginori 1735 及其歷史再度帶到當代藝術家的創(chuàng)意前沿,創(chuàng)造出了新的瓷藝視覺語言。”

關于 Frédéric Chambre
Frédéric Chambre 畢業(yè)于法律和藝術史專業(yè),他與 Christian de Quay 和 Francis Briest 等大師一起,開始了自己的拍賣師生涯。1996 年,他成為所在公司的合伙人,之后又與 Pierre Bergé 合作,于 2002 年到 2012 年期間擔任 Pierre Berge? & Associe?s 拍賣行的副總裁。2013 年,F(xiàn)rédéric Chambre 開始擔任 Piasa 拍賣行的副總裁兼總經(jīng)理,專注于探究藝術家與物品以及收藏家與藝術品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他對裝飾藝術懷有滿腔熱忱,深諳藝術史及法國、美國和北歐等地的藝術表達。他對 20 世紀的意大利設計興趣濃厚,在他看來,這一時期的意大利設計融合了“簡約與瘋狂、古典主義與巴洛克風格”。 Frédéric Chambre 通過 Gio Ponti 的作品漸漸熟知 Ginori 1735,并深深折服于這家佛羅倫薩品牌驚艷四座的產(chǎn)品系列與精湛工藝。他不畏挑戰(zhàn),迎難而上,邀請知名藝術家與室內設計師一道,打造別具特色的餐具、燈具、花瓶等作品,賦予 Ginori 1735 瓷器全新活力。“Reborn 項目”由此應運而生,并借鑒了文藝復興思想的三大基本準則:“美、精挑細選、獨一無二”,煥新呈現(xiàn)餐桌藝術。

關于 David Gill
1987 年,David Gill 于倫敦富勒姆路 (Fulham Road) 創(chuàng)立首家個人畫廊。1999 年,他翻新改造了沃克斯豪爾 (Vauxhall) 的一個大型倉庫,并于 2012 年開設了第三家畫廊并擔任畫廊總裁。這家畫廊坐落于佳士得拍賣行 (Christie’s) 對面的圣詹姆士區(qū),與他的家具和設計生涯起點巧妙呼應。David Gill 不僅是畫廊主理人,也是策展人、培育者及現(xiàn)代歷史學家。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設計與時尚、建筑和藝術等創(chuàng)意體系并非相互獨立,而是相輔相成,這與他博文廣識、身兼數(shù)職的身份正相契合。作為當代設計領域的常青樹,David Gill 堅持倡導設計應被視為藝術,并向世人積極推廣這一理念。他曾委托 Grayson Perry、Donald Judd 和 Gaetano Pesce 設計作品,還曾與 Comme des Garcons 創(chuàng)始人川久保玲 (Rei Kawakubo) 合作。其他展品包括 2012 年 Zaha Hadid 的作品“液態(tài)冰川”(Liquid Glacial),以及 2015 年 Jorge Pardo 的作品“華而不實”(Meretricious)。David Gill 畫廊的作品由眾多私人和公共博物館收入館藏,包括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和舊金山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 (Museum of Modern Art)。近幾十年,設計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而這其中,David Gill 作為新設計風格推廣大使的影響力與聲望功不可沒。

關于 Mattia Bonetti
藝術家兼設計師 Mattia Bonetti 1952 年生于瑞士盧加諾 (Lugano)。1972 年,他遷居巴黎,開始擔任造型師和攝影師。工作中,他習慣先創(chuàng)作純手繪草圖,然后再選用青銅、亞克力、木材、水晶、大理石、玻璃和不銹鋼等材質制作。他還是一位雕塑家,常用陶土塑造產(chǎn)品雛形,并在此基礎上制成家具。自職業(yè)生涯之初,他就與很多工匠和工坊保持穩(wěn)定合作。他的作品用材豐富奢華,致力于打破技術局限,采用當代前沿技藝制作完成,如 3D 打印、現(xiàn)代亞克力和機器人技術等。他是名副其實的當代先鋒設計開拓者。2004 年,他在 David Gill 畫廊舉辦個人作品展。之后,他分別于 2008 年、2012 年、2014 年和 2017 年相繼舉辦其他個展。他的“2022 年新作”展覽 (New Works 2022) 將于 10 月開幕。Mattia Bonetti 的作品由眾多公共機構收入館藏,包括巴黎蓬皮杜中心 (Centre Georges Pompidou) 和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紐約庫珀-休伊特國家設計博物館 (Cooper-Hewitt National Design Museum) 以及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關于 Barnaby Barford
藝術家 Barnaby Barford 生于 1977 年,現(xiàn)居倫敦。他于 2002 年從皇家藝術學院 (Royal College of Art) 畢業(yè),自 2004 年起在倫敦中央圣馬丁學院 (Central Saint Martins) 擔任副講師。他的早期陶瓷雕塑取材于大眾市場上售賣的瓷偶和古董瓷偶,并由此改造而成,呈現(xiàn)風趣幽默的文化批評場景;透過他的近期作品,則能看出他諷喻社會現(xiàn)象的功力日益精進與犀利。他深深著迷于文字和語言并以此為創(chuàng)作動力,努力探索 21 世紀的人文之道。作為多媒體藝術家,他不斷探索新的創(chuàng)作方向,近期開始嘗試延時攝影和紙藝創(chuàng)作。與此同時,他仍然心系瓷藝,并利用工業(yè)化量產(chǎn)流程擴大創(chuàng)作規(guī)模。2005 年起,David Gill 畫廊開始展出他的作品。此外,他的作品也曾在世界各地展出,并在歐洲和美國舉辦過大型個展。他的作品由眾多私人和公共機構收入館藏,包括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Victoria & Albert Museum)、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美術館 (Museum of Fine Art, Houston) 以及法國和荷蘭國家圖書館。他曾受路易威登在內的多家公司委托創(chuàng)作作品,并在倫敦東北部展出永久公共藝術裝置。

關于 Sebastian Brajkovic
藝術家 Sebastian Brajkovic 1975 年生于阿姆斯特丹。他的藝術生涯從家具改造起步,通過在原型基礎上變換形式,利用當代技術來塑造新造型。由此誕生的作品超越了形式與歷史時期的局限,形成了他富于視覺沖擊力的獨有風格。他曾就讀于阿姆斯特丹家具學院 (Meubelvakschool) 學習家具木工,之后進入荷蘭埃因霍芬設計學院 (Design Academy Eindhoven) 深造,專門研究如何將藝術與概念設計相結合。在埃因霍芬設計學院求學期間,他的設計風格初具雛形,嘗試在家具的原始形狀上進行拉伸與扭曲,打造出獨樹一幟的家具設計作品,實現(xiàn)結構、自由及形式之間的微妙平衡。他的作品由各大展館收入永久館藏,如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休斯頓美術館 (the Museum of Fine Arts)以及紐約藝術與設計博物館 (Museum of Arts and Design)。2023 年,他將在 David Gill 畫廊舉辦第二場個展。

關于 Michele Oka Doner
Michele Oka Doner 是一位享譽國際的知名藝術家,擁有長達五十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她的創(chuàng)作領域跨度極大,涵蓋雕塑、器物設計、紙藝創(chuàng)作、家具、珠寶、公共藝術和視頻裝置。Michele Oka Doner 始終堅持潛心鉆研,熱愛大自然,這為她的作品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她的作品用材豐富,包括玻璃、青銅、白銀,以變幻莫測的比例惟妙惟肖地呈現(xiàn)她周圍的世界。她在美國和歐洲各地創(chuàng)作了超過 35 件公共藝術裝置,因此廣為人知。她的作品包括邁阿密機場的“海灘漫步”(A Walk on the Beach,1995-2010),將 9000 個青銅雕塑嵌入長逾 1.25 英里的珍珠母貝水磨石大廳中,這是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公共藝術品之一。她分別于 2015 年和 2018 年在 David Gill 畫廊舉辦個展。她的作品由多家文化機構收入館藏,如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Muse?e des Arts De?coratifs)、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in New York)、芝加哥藝術學院 (Art Institute in Chicago)、紐約惠特尼藝術博物館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她出版了三本專著,分別為《Natural Seduction》(Hudson Hills Press 出版社,2003 年)、《Workbook》(Oka Press 出版社,2004 年)以及《Human Nature》(Charta 出版社,2008 年)。

關于 Lena Peters
Lena Peters 是一位陶藝家,其作品巧妙融合民俗傳說。她對民俗故事、神話、歷史和自然興趣濃厚,因此她的作品介于真實與虛幻之間,以具有象征意義的器件敘述動人故事。她于 2017 年從中央圣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畢業(yè),獲陶瓷設計榮譽文學學士學位。她的作品曾在倫敦 Lethaby 畫廊、特倫特河畔斯托克英國陶瓷雙年展以及倫敦 Pangolin 畫廊展出。2017 年 11 月,她的作品首次亮相于 David Gill 畫廊,隨 Gianluca Longo 策劃的“花瓶與容器”(Vases and Vessels) 展覽一同展出。加入 David Gill 畫廊后,Lena Peters 于 2018 年在 David Gill 畫廊舉辦名為“圣人與精靈”(Saints and Spirits) 的首場個展。她的作品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將世界各地的神殿雕像、啟迪人心的民間信仰以及家族崇拜融為一體。她創(chuàng)作的人物橫跨廣袤大陸,將異教徒和原始信仰與基督教傳統(tǒng)圣像相結合,以不同民族的故事以及動物象征主義為靈感,塑造出眾多不同尋常的圣人形象。2021 年,她在 David Gill 畫廊舉辦名為“女神”(Goddesses) 的第二場個展,展現(xiàn)她對神圣女性形象的探索。每一件出自她手的大號圓形器件均為有蓋花瓶,以此詮釋女性形態(tài)的歷史淵源,展現(xiàn)其作為盛物容器或故事載體的形象。作品的中空設計則象征著繁育、分娩及創(chuàng)造。

關于 Sebastian Errazuriz
藝術家、設計師兼企業(yè)家 Sebastian Errazuriz 出生于智利,現(xiàn)定居紐約。他的作品總是滿蘊驚喜且引人入勝,吸引著觀者重新審視他們通常視而不見的現(xiàn)實。他的作品模糊了藝術、科技、設計與工藝之間的界線,備受世界各地的藝術品藏家與博物館青睞。2015 年,他受時代廣場藝術 (Times Square Arts) 之邀,在時代廣場的 50 個巨型屏幕上展出他的公共藝術裝置“暫留于不夜城”(A Pause in the City that Never Sleeps)。同年,他在紐約藝術與設計博物館晚宴上獲頒大獎;2011 年,他入選黃金羅盤獎 (Compasso d’ Oro),并于 2010 年榮獲“智利年度優(yōu)秀設計師”榮譽稱號。2017 年,他創(chuàng)立第二個工作室 Cross Lab,這個年輕的創(chuàng)意工作室將藝術、科技、設計與交際融為一體,為當代社會問題尋找科技解決方案。他的作品曾入選世界各地的展覽與館藏,如棕櫚泉藝術博物館 (Palm Springs Art Museum)、紐約國家設計博物館、塞勒姆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館 (Peabody Essex Museum)、赫爾辛基奇亞斯瑪當代藝術博物館 (Kiasma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以及圣地亞哥國家美術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Fine Arts)。

關于 Francis Sultana
David Gill 畫廊藝術總監(jiān) Francis Sultana 是國際知名室內設計與家具設計師,在住宅、商業(yè)及酒店設計等領域均有涉獵。他發(fā)揮獨特的創(chuàng)作才能,將家居或商業(yè)空間的居住要求與大型視覺藝術、雕塑及裝置作品相融合。他的工作室目前正在從事英國以及歐美各地的多個項目。除跨國酒店和住宅室內設計項目外,他的工作室還以 Francis Sultana 個人品牌的名義,打造年度定制與限量版家居和織物系列。他的個人作品以對高貴材質的妙用著稱,如青銅、水晶、麥稈鑲嵌和定制織物。他聯(lián)合創(chuàng)立了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the Victoria & Albert Museum),目前擔任該博物館的國際顧問。此外,他還擔任 Serpentine 畫廊文化與社會事務委員會的聯(lián)席主管及國際顧問,兼任倫敦設計博物館國際顧問、倫敦 PAD 評審委員會聯(lián)席主席以及巴黎 PAD 評審委員會成員。2018 年,他出任馬耳他文化大使,加入馬耳他國際當代藝術空間 (MICAS) 董事會。作為馬耳他的全新博物館,MICAS 將于 2023 年盛大啟幕。

關于 Ginori 1735
近三個世紀以來,Ginori 1735不僅是全球奢侈品和生活方式領域的知名品牌,也是意大利瓷器制造和卓越設計的典范。自2013年成為開云集團的一員以來,Ginori 1735始終同時尚、藝術、建筑、設計、電影等各界大師保持交流合作。品牌設計兼具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深受意大利藝術文化、色彩和熱情民風的熏陶,產(chǎn)品包括生活與藝術用品、禮品、餐具、酒具和紡織品等。產(chǎn)品的背面鐫刻著品牌經(jīng)典的皇冠標識,象征著工藝與藝術的巧妙融合,風靡世界各地的上流餐廳和優(yōu)渥家庭。這種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大膽的風格融合歷來是Ginori 1735品牌的核心。幾個世紀以來,得益于遠見卓識的領導力,Ginori 1735古老的制作工藝與當代審美相結合,并不斷推陳出新,制造一流的家居用品。Ginori 1735的使命是推動現(xiàn)代文藝復興,重新塑造和呈現(xiàn)日常生活中的藝術、個性風格與志趣。今日,Ginori 1735擁抱各種不同的聲音、觀點和風格,盛邀新一代潮流前沿的大師合作,將藝術的浪漫融入日常生活,又于生活中擷取創(chuàng)作靈感。Ginori 1735擁有遍布世界的分銷網(wǎng)絡,包括:佛羅倫薩和米蘭的多家旗艦店、莫斯科的一家專賣店、意大利的精選經(jīng)銷商,以及世界各地的高級百貨商場和多品牌專營店。中國大陸地區(qū)包括:高級百貨商場、多品牌專營店、微信小程序、天貓奢品旗艦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