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淚之重”威廉·肯特里奇香港首展將登陸豪瑟沃斯

來源:99藝術網 作者:Fiona 2022-02-16

2022年3月17日,豪瑟沃斯香港將舉辦展覽“威廉·肯特里奇:淚之重”。展覽由豪瑟沃斯與古德曼畫廊合作策劃。作為肯特里奇在香港的首場個展,亦是豪瑟沃斯與這位現(xiàn)居南非約翰內斯堡藝術家的首次合作。展覽將持續(xù)至5月29日。

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圖片:藝術家,攝影:Marc Shoul

作為南非最優(yōu)秀的藝術家之一,威廉·肯特里奇憑其影片、表演、戲劇、繪畫、雕塑、油畫與版畫等作品蜚聲國際——他的作品令觀眾意識到自己是如何觀看世界的,引導觀眾更有意識地觀察與思考。

自上世紀90年代起,肯特里奇的作品便在世界范圍內的各個美術館與畫廊中亮相,其中包括德國卡塞爾文獻展、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因其創(chuàng)作對藝術和哲學領域的杰出貢獻,2010年獲得“京都獎”藝術與哲學大獎;2011年,被授予倫敦大學文學名譽博士并在2013年獲得耶魯大學名譽博士稱謂。

肯特里奇的父母分別是立陶宛與德國的移民,他的父親南非著名的反種族隔離律師,以至他在成長過程中目睹了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分崩離析,也讓他在年幼時期就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淚之重》(Weigh All Tears),2021,油彩 鉛筆 海報顏料 畫布上拼貼,三部分,每部分:200 x 200 厘米 / 78 3/4 x 78 3/4 英寸,© 威廉·肯特里奇,圖片:藝術家、豪瑟沃斯

本次展覽主題取自肯特里奇的一件同名新作。這幅六米寬的三聯(lián)畫以非洲地圖與歷史文獻拼貼為背景,人物剪影在其中列隊前行。短語“淚之重”(Weigh All Tears)曾反復出現(xiàn)在肯特里奇的作品中,并不斷循環(huán)、演變。

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科萊奧尼》(Colleoni),2020,手工編織馬海毛掛毯,269 x 253 厘米 / 105 7/8 x 99 5/8 英寸,© 威廉·肯特里奇,圖片:藝術家、豪瑟沃斯

自2001年起,肯特里奇開始與瑪格麗特·史蒂芬斯位于約翰內斯堡郊外的編織工作室合作,將他的藝術創(chuàng)想轉化為手工馬海毛掛毯。本次展出的掛毯系列中,激光切割的人物剪影立于中國河北省的政治區(qū)劃公路的地圖前(約1950-1970)。藝術家在20年前購買了這套中國地圖,一直在等待合適的時機與圖案來使用它。

 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草書》(Cursive),2020,青銅,一組40部分,框架整體:133.5 x 190 x 26.5 厘米 / 52 1/2 x 74 3/4 x 10 3/8 英寸,雕塑可變尺寸,© 威廉·肯特里奇,圖片:藝術家、豪瑟沃斯

同時還將展出的還有一系列2021年創(chuàng)作的澆鑄青銅雕塑,由約翰內斯堡的馱馬制造廠鑄造。其中一些雕塑是對包含了40件小型青銅雕塑的作品《草書》的放大演繹。漸漸地,這些字符一起組成了藝術家作品的立體詞匯庫。

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女先知》(Sibyl),2020,單頻高清影片,時長9分59秒,© 威廉·肯特里奇,圖片:藝術家

一件創(chuàng)作于2020年的影像作品《女先知》——這件作品源于他2019年的歌劇《等待女先知》,歌劇與羅馬歌劇院以及作曲家南蘭赫拉·馬藍谷與卡爾·謝波德共同合作完成。作品集結了貫穿展覽的許多人物、符號與短語,它們在翻動的書頁中閃現(xiàn),并被配以強烈的音軌。

威廉姆·肯特里奇憑借獨特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作品中豐富的政治含義,用獨特的創(chuàng)作方式來展現(xiàn)他的思考。然而在他的作品中,既沒有將家鄉(xiāng)描繪為對黑人暴力壓迫的地方,也沒有強調白人在懷有種族歧視的情況下生活中享有的特殊地位,而是將之描繪為一個暴露人類兩面性的城邦。正如肯特里奇所示,最好的方式是站在邊緣,站在長線軌跡的末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