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時代印痕——唐世儲雕塑生涯六十年回顧”將在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舉行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2021-09-27

由上海油畫雕塑院主辦的“時代印痕——唐世儲雕塑生涯六十年回顧”,將于2021年10月1日至10月23日在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舉行。

本次展覽是上海油畫雕塑院自2011年起推出的“薪火相傳——上海油畫雕塑院藝術家系列作品展”之一,主要立足于個案研究,以展覽的形式真實立體地展現出上海油畫雕塑院藝術家多元的創(chuàng)作面貌和豐富的藝術人生,也借由這些個案研究,梳理和挖掘上海油畫雕塑院內在的學術傳統(tǒng)。至今已先后為陳道坦、顧士本、周加華、鄂圭俊、富華、張一波、夏葆元、陳古魁、任麗君、李向陽、萬福堂等11位曾在油雕院工作的藝術家舉辦了個人作品展。本次展覽是系列展中的第12個藝術家個展。

唐世儲,1942年出生于四川廣安。1960年考入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1964年分配到上海市工藝美術學校任教。1980年調上海城市規(guī)劃設計院從事城市雕塑總體規(guī)劃設計,1986年調入上海油畫雕塑院,專業(yè)從事雕塑創(chuàng)作。在漫長的六十年創(chuàng)作生涯中,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具有影響力的雕塑精品力作,這些雕塑作品有的聳立在上海乃至全國很多城市的公共空間中,有的紀念性雕塑保存在博物館或者紀念館。他的代表性作品有:《戰(zhàn)斗?勝利》(上海寶山烈士墓浮雕)、《上海電業(yè)工人革命斗爭紀念像》(合作)、《護士紀念像》《東郭與狼》(獲1990 年“上海城市雕塑四十年評比”佳作獎)、《伯樂相馬》、《開拓》、《馬克思、恩格斯》(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紐帶》、《陶都之光》、《盜火者》、《巴金像》、《曾樂像》、《胡愈之》、《周信芳》《曹荻秋》、《盧鶴紱》、《李衍》、《曾德培》、《愛因斯坦》等。參與“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創(chuàng)作《平民教育家陶行知》(2009年獲“上海文藝創(chuàng)作精品獎”)。為中共二大紀念館、上海宋慶齡紀念館、上海電影博物館等設計創(chuàng)作雕塑。

唐世儲《紐帶》 不銹鋼 2000×2000cm 1997(立于浦東南浦大橋旁)
唐世儲《把牢底坐穿》 石膏 40×25×20cm 1984
唐世儲《難忘歲月》 鍛鐵 120×50×60cm 1990
唐世儲《黑洞》 玻璃鋼 110×70cm 2003

此次“時代印痕——唐世儲雕塑生涯六十年回顧”分為四大版塊:一、紀念性雕塑,二、肖像雕塑,三、架上雕塑與人體雕塑,四、抽象雕塑與設計小稿。紀念性雕塑與肖像雕塑,應該說是唐世儲雕塑藝術中最重要的兩個創(chuàng)作方向。唐世儲從青年時代起,便在內心樹立起濃厚的“紀念碑”情結。在他看來,創(chuàng)作大型的、公共的紀念性雕塑,是一個雕塑家價值的最好體現。從1967年開始至今,在長達半多個世紀的時間里,他總共創(chuàng)作了60余件紀念性雕塑。既有中外偉人、名人、革命志士,也有普通的工人、農民、戰(zhàn)士。唐世儲在紀念性雕塑的創(chuàng)作中,通過適度的夸張、提煉和簡化,追求堅實、剛健、雄偉的建筑感,同時呈現粗獷、大氣、壯闊、凝練的美學特點。這些風格特征,在《把牢底坐穿》、《華東電業(yè)工人革命斗爭紀念碑》(與余積勇合作)、《時代巨人》(與余積勇、曾路夫合作)、《龍?zhí)度堋?、《朱老總》等大型雕塑中得到充分體現。

唐世儲《平民教育家陶行知》 青銅 90×90×200cm 2009(上海中華藝術宮收藏)
唐世儲《劉海粟》 青銅 高340cm 2018(立于上海劉海粟美術館)
唐世儲《孔乙己》 青銅 等人大 1976
唐世儲《記住那雙美麗的眼睛》 玻璃鋼 35×35cm 2003(為紀念全民抗非典而作,上海歷史博物館收藏)
唐世儲《黃興紀念像》 青銅 150×120×470cm 2005(立于上海黃興公園)
唐世儲《不說假話——向晚年巴金致敬》 青銅 40×35×70cm 1994
唐世儲《愛因斯坦》 青銅 280×180×380cm 2008(立于上海浦東張江高科)
唐世儲、余積勇、曾路夫合作《馬克思與恩格斯》 花崗石 400×220×420cm 1994(立于中共上海市委黨校)

除了紀念性雕塑,肖像雕塑歷來被唐世儲所看重,他認為,肖像濃縮著一個人的歷史,是一個人的傳記。他喜歡創(chuàng)作三類肖像雕塑:普通人、文學中的人物和文化人。至今他已經創(chuàng)作了近100件肖像雕塑。唐世儲在進行肖像雕塑創(chuàng)作前,一般會先深入了解一個人的經歷與心境,不斷咀嚼對象的靈魂,通過外形找到內心的痕跡,進而抓住人物本質的形象特征,最終塑造出對象的精神氣質。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他注重通過特定形象的特定情緒來塑造與演繹人物的精神、思想和情感。值得一提的是,唐世儲的肖像雕塑,蘊含著一種深沉的人文關懷。無論是對《孔乙己》的同情,還是對《巴金》的敬重,亦或是對《紅軍戰(zhàn)士的父親》的關切,都體現出他對于人的尊嚴、命運、價值的維護和追求。這是一種高尚的胸懷、素養(yǎng)和情趣,也是一個藝術家創(chuàng)造優(yōu)秀作品的人文底色。

除此之外,以寫實雕塑為主的唐世儲,其實早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就一直進行著各種不同藝術風格、不同形式語言和不同材質的研究、探索與實踐。雖然唐世儲創(chuàng)作的抽象雕塑數量不多,但卻有力地推動了他在雕塑語言上的自我革新與自我拓展。架上雕塑與人體雕塑,是唐世儲日常進行雕塑藝術本體研究和探索的主要載體和渠道。此次還特意展出了部分設計小稿,這些小稿保留了唐世儲雕塑創(chuàng)作時的最初想法和思考痕跡,生動地反映出他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創(chuàng)意和功力。

本次展覽共計展出62件雕塑作品和設計小稿,以及大量的圖片資料和文獻史料,是迄今為止雕塑家唐世儲最全面的個展,可視作唐世儲藝術生涯的一次系統(tǒng)回顧和完整呈現。通過此次展覽,觀眾將了解一位新中國培養(yǎng)起來的雕塑家長達六十年的艱苦探索和執(zhí)著耕耘。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