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嘉德香港?秋拍】吳大羽珍稀大尺寸巔峰之作榮耀登場,綻放「東方美學」輝煌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2021-09-16

中國嘉德香港2021秋季拍賣會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丨展覽廳5BC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拍賣:10月12日 | 10:30am

預展:10月9-11日 | 10am-8pm


在全球化的語境之下,了解自身的文化優(yōu)勢與特點,從傳統中脫胎并加入新創(chuàng)為至臻關鍵的前行要素?;赝憠验煛⒋髱熭叧龅闹袊F代美術百年征程,有一個身影一騎絕塵于時代巨輪之前,前行在美術先鋒之首,他是20世紀現代主義繪畫「大師們的宗師」,中國現代油畫的開拓者和創(chuàng)始人、中國抽象繪畫的奠基人——吳大羽!

是次秋拍,中國嘉德香港「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特別推出「東方美學」專題,由吳大羽珍稀大尺寸巔峰之作《花韻》領銜,彰顯東方藝術家自二十世紀初以來,在民族、歷史、傳統人文美學、儒家與老莊哲學的滋養(yǎng)下,在創(chuàng)作上生發(fā)豐厚的語境及創(chuàng)新的美學表現,展現卓絕而立于世界藝術的版圖的華光。

Lot 37
吳大羽
花韻
油彩 畫布 | 一九六〇年代作 | 60 × 48 cm
Wu Dayu
Flowers Rhymes
Oil on canvas | Painted in 1960s
出版
1996年,《吳大羽1903-1988——中國新派繪畫宗師》,大未來畫廊出版,臺北,第26至27頁
2001年,《吳大羽畫展:中國油畫開拓大師》,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第80頁
2003年,《上海油畫雕塑院吳大羽》,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第47頁
2006年,《吳大羽》,大未來畫廊藝術有限公司,臺北,第42頁
2013年,《吳大羽——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上海書畫出版社,上海,第69頁
2015年,《吳大羽作品集》,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第91頁
展覽
2001年3月9日至4月8日,「吳大羽畫展」,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
來源
1997年4月13日,臺北蘇富比春季拍賣會,拍品編號57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估價 ESTIMATE:
HKD 9,000,000 – 15,000,000

先鋒之首,大師們的宗師

“ 我們從美麗中來,前面是真理所在。 ”

——吳大羽

青年吳大羽

吳大羽憑借超前的視野與胸襟,展現對于「氣、勢、韻」的追求,使筆下物象脫略形跡、直擊人心,呈現出一種自然承接中國傳統水墨及書法美學又加入個人新創(chuàng)的「勢象之美」,為中國美術的發(fā)展指引了一個新的方向。1928年,他受林風眠的邀請出任杭州國立藝專首屆西畫系主任,在此后13年中培育出日后名揚國際、改寫華人現代藝術進程的「留法三劍客」—— 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成為大師的重要啟發(fā)者。

吳大羽(右)與趙無極師生合影

長耕于空漠的卓絕妙品: 六〇年代創(chuàng)作尺幅第二大者現身

吳大羽《花韻》(拍品編號37)

由于經歷早年戰(zhàn)亂與文革,創(chuàng)作環(huán)境艱苦,據2015年由吳大羽家屬參與編纂的藝術家全集中統計,吳大羽畢生存世的油畫作品僅有159件。而當中創(chuàng)作于1960年代的僅只17件,且絕大多數均為在六七十年代為躲避審查而藏匿于抽屜的小尺幅繪畫,當中長寬尺幅逾50公分之作僅有2例,是次上拍的《花韻》即為其一,為吳大羽60年代油畫作品尺幅第二大者。且若綜觀其畢生創(chuàng)作,尺幅達《花韻》大小者僅15件,彰顯了大尺寸油畫作品的稀缺與難能可貴,并且此為其藝術家最經典的「花卉」主題,作品來源有序,被收錄于吳大羽近全數畫冊之中,重要性不言而喻,珍罕性謂近年市場之最,作品曾于2001年亮相臺北歷史博物館舉辦的「吳大羽畫展」,后歷經二十載春秋,于是次秋拍再度呈現于公眾視野,為可遇不可求之收藏良機!

吳大羽《花卉》油彩畫布,77×61cm,約 1960年代作。據考吳大羽60年代所作、尺幅逾50×50公分的油畫存世僅見2例——此為其一,是次拍品《花韻》為其二,為吳氏60年代油畫尺幅第二大者,珍罕絕倫。

飛光嚼彩韻: 以花明志,光影中的物我合一

“ 在四九年到六九年二十年中,能代表羽師作品的應是掛在他家客廳墻上不為外人所知的一些非具象作品。當我見到這些畫時,我是十分驚訝的。這些非具象作品在當時不僅不被藝術界賞認,還要受到嚴厲的批評。這羽師不會不了解,他敢冒著這么大的風險,足證他對藝術的熱愛到了不顧自身安危的程度。 ”

——吳大羽學生閔希文

「花卉」為吳大羽最經典及最早涉及的主題。是七歲時他看著母親的刺繡紋示、受常來家中拜訪的徐悲鴻畫師父親徐達章的影響下,所畫下的第一件作品,也是1962年中國美術館首次選擇收藏吳大羽《紅花》作品的主題,以花卉為題創(chuàng)作,貫穿了吳大羽的一生,在其中他用千變萬化的色彩,傾注對藝術、對生命訴說的千言萬語。早期的花卉作品相對是寫實而具象的,而自50年代起,吳大羽在大時代影響下在近乎隱居的生活中,通過斗室之窗觀察四季更迭,借助佛道文化深入傳統、體悟內心,以此參悟天地之道、追問藝術之根,最終使創(chuàng)作的風格和語言經歷了從具象到抽象、從寫形到寫意的重大轉變,是次登場的《花韻》即為藝術家人生及藝術關鍵轉變的生動見證。

吳大羽《紅花》油彩畫布,61×81cm,1957年作,中國美術館藏

林風眠曾稱吳大羽的繪畫是「以色彩為其感情表白者」,本作即為最佳例證。在此他以其最受追捧的黃藍對比色為主色調,拉開作品戲劇性的帷幕,將他由自然與生活中的觀察所得,透過思考與心靈的轉化、解構現實而再造,化成此畫面中「冰清玉潔,像樂曲之傳影到眼前,蕩漾著無音響的韻致,類乎舞蹈美的留其姿動于靜止,似佳句而不予其文字」的勢象之美,以意象取代寫實,譜出如余音繞梁的動人畫境。當中在桌面、瓶身、花葉間鋪就的黃彩,如同一處處躍動的光斑,令人可感受到從后方穿透至屋內的暖陽,藉由呈現「光」的獨立運動軌跡,為畫面注入了一股盎然的活力與生氣,展現「時間」在靜態(tài)空間中的運動,與一種經過思考、綜合表達的「胸中丘壑」。

吳大羽《花韻》作品局部

《花韻》的主旨并不僅僅在于重現瓶花繽紛盛開的狀態(tài),更是展現藝術家面對現實困難永不妥協、永不放棄、生機盎然的「藝術勢象」。吳大羽以「飛光嚼彩韻」,以獨立的色塊、簡潔的線條、飛動的筆勢,展現出形色本身的生命,作品亦是畫者精神品格、學識素養(yǎng)的綜合寫照。畫面背景左側可見一窗形結構,借著斜線締造從左上右下之力的流動;與之呼應,散布在不同區(qū)域的黃彩筆觸形成從左下到右上的光之回返,看似與周圍的環(huán)境緊密交錯,又具有自身獨立的形態(tài),體現出不同時間段內「外光在物象表面留下的痕跡」,除為作品增添時空交錯的維度,更賦予一種時光永駐的沈穩(wěn)魅力,使《花韻》展現了「閑花落地聽無聲」的淡然,亦有「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韌——正如藝術家面對命運坎坷與不公的真實心境:「不畏將來,不念過往」的一往無前,綻放著生命如泉涌的熱力!

畫筆傳神總是春: 筆端勢象,形色間的生命輪回

左:吳大羽《瓶花》油彩畫布,60.3×50.3cm,1950年代作,拍賣成交價:48,820,755元港幣
右:吳大羽《花韻》作品局部

「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吳大羽把西方重視的「象」——形象客體,用東方強調的心氣之「勢」——主體心意,貫穿連接、創(chuàng)生再造。與西方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色彩斑斕如音符般喧騰的抽象畫面不同,《花韻》中的色彩單純而統一,僅以褐、藍、黃三色為依托,在畫面中催生出黃綠、藍綠等混合色,紛繁多樣卻又「同根同源」,賦予觀者強大的感官共鳴,仿若有股深沉的力量在色彩中逐次擴張,傳遞出「三生萬物」的道家思想。而在畫面四周,平行排列的藍、綠筆觸,圍繞著中央的花束做有序運動,致使畫境仿若一個不斷衍生的空間、一幕永恒的春卉紛華,循環(huán)往復——訴說一場「形色間的生命輪回」。

塞尚《瓶花》,油彩畫布,41×27cm,1873年作,巴黎奧塞美術館藏

若與塞尚 (Paul Cézanne) 的《瓶花》相較,吳大羽在《花韻》中消解了具象的形,并將之融入到色彩的運動之中。同樣是形色交錯的背景表現,他將瓶花后方的三維空間平面化,藉由統一的色彩使兩者合二為一,以此使物象本身的肌理表現退居其次,展現出東方抽象獨有的形式美,即「運筆」本身成為審美對象。

吳大羽《花韻》作品局部

如吳冠中總結:「吳大羽以中國的『韻』吞食、消化西方的形與色」,正是這種「書寫」般的筆墨精神、韻與色的融合,模糊了《花韻》「背景」與「主體」的差異,吳大羽用超卓的繪畫技巧、不露聲色的畫面經營,將「閑花落地,物我歸一」,用圍繞花束運動的不息筆觸,讓靈魂跟隨圍繞花束往復的筆觸獲得救贖,在浮沉境遇中砥礪前行,《花韻》恰如藝術家對于生命的詠嘆:「蓓蕊待發(fā)晴明枝??從色之空而見時,思流去來,夢影明滅,朝興夕默,躍躍然」,令人佇足、懷想、感念又留下深刻的感動,回味再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