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春拍重磅作品解讀:帶你深入了解張曉剛的藝術大家庭

來源:富藝斯亞洲 2021-05-27
張曉剛憑借其獨特立場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成為這一代人中公認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1990年代末是張曉剛藝術生涯中的重要時期,而這亦象征著中國當代藝術在二十世紀末發(fā)展到了成熟階段。本季富藝斯與保利拍賣聯(lián)合呈獻“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中,一件張曉剛創(chuàng)作于1998年的《全家福第13號》即將亮相。
張曉剛
《全家福第13號》 ,1998年作
估價:8,000,000 - 12,000,000港元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拍品16)
《全家福第13號》是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系列中,少數以正方形畫布呈現(xiàn)的作品,此前從未現(xiàn)身拍場,極為罕有。作品上一次公開亮相是1999年在巴黎法蘭西畫廊的《同志》展覽上,該展是張曉剛在歐洲的首次個展,獲得了廣泛好評,而此作的現(xiàn)藏者正是從這個展覽中購得作品。 與《血緣──大家庭》系列的早期畫作不同,張曉剛從1998年開始加入時代背景和童年記憶的意象,在《全家福第13號》中,我們可以看到此前十年在藝術家心頭揮之不去的想法,都在這幅優(yōu)美、細膩、動人、真誠的集體肖像中獲得了升華和提煉。

細節(jié)圖
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系列受到照相館舊照片的啟發(fā),從而開始以一種柔和、輕盈的美學風格進行創(chuàng)作。在《血緣》系列簡約的集體肖像中,藝術家通過呈現(xiàn)個體家庭單位(這使人想起由國家分配的工作單位)以及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的形式,去講述一個國家的歷史。 每個個體都是他/她自己的一部歷史。

——張曉剛

張曉剛在2018年4月接受富藝斯的獨家專訪時提到德國藝術家格哈特?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對他的影響,里希特在創(chuàng)作中“看到了照片背后的歷史和意義”,而非僅僅將其作為繪畫的參考。 里希特于1971年創(chuàng)作的黑白照片畫《Wende一家》是最佳例子,盡管以油畫作為媒介,他仍將照片本身的清晰與模糊的特質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張曉剛在《全家福第13號》等作中幾乎不留任何筆觸的痕跡,使繪畫更添老照片般的質感,好像它正是從一本家庭相冊中抽出的一樣。由此看來,張曉剛對修飾和潤色的概念抱有極大興趣,不僅是對照本本身的修飾和潤色,也是對這些照片所隱含的歷史或記憶。
格哈特?里希特的作品為張曉剛帶來深遠影響,圖為里希特的1971年作品《Wende一家》
《全家福第13號》帶著中國1960年代和1970年代照相館肖像照的印記,在這些照相館里,家庭成員或單位同事往往在空白背景前或坐或站,直視相機。全景景觀也成為當時時髦的背景,而融合了霧蒙蒙的白色與較冷的灰色的畫面背景,則讓人很難分辨張曉剛在作品中是要還原照相館的背景板還是要呈現(xiàn)云朵密布的天空?!度腋5?3號》獨特的正方形形式象征著當時正方形照片的流行。
張曉剛的哥哥與父母,攝于其百日紀念,1950年代
至于作品其他值得留意的地方是畫中人物的服飾,前景中的兩個人物身著小學生的標準校服象征著張曉剛的童年,亦喚起一種懷舊的情緒,也激起一種集體回憶?!度腋5?3號》中清晰可見的深紅色血緣線穿越畫面中柔和的蒙霧,成為畫中人物之間以及他們與過去之間的有形連結,同時也進一步體現(xiàn)了張曉剛這幅畫作的魔幻特質,證實了張曉剛確為一代藝術巨匠。
作品局部
用色方面,紅色和黃色出現(xiàn)在張曉剛所有作品中,且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黃色傳統(tǒng)上被視為中國的皇室色彩,紅色被認為是吉祥、明亮,充滿溫暖和生命力,張曉剛用顏料對原本單色構圖的渲染達到了一種驚人的效果。 張曉剛的《血緣》系列使藝術家在國際藝壇聲名鵲起,吸引了評論界和大眾的諸多贊譽,并奠定了他作為中國當代藝壇最重要藝術家之一的地位。1994年6月,該系列中的4幅畫作在圣保羅雙年展上展出,這是藝術家職業(yè)生涯中的一大壯舉,并繼而因這些作品獲得銅牌。次年,張曉剛在威尼斯雙年展上展出了13件大尺幅《大家庭》繪畫作品,這標志著他在國際上的廣泛展覽、以及多產的藝術生涯的開端。 春拍詳情 香港預展 6月4至8日 10:00 - 19:00 (除4及8日18:00結束) JW萬豪酒店 香港金鐘道88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