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99ys.com/2021/05/640-21-823x1024.jpg)
馬巖松近日受邀參加了第一屆“藝術在浮梁2021--地方·發(fā)現(xiàn)”藝術節(jié),并呈現(xiàn)裝置作品《大地之燈》。
“藝術在浮梁” 是由瀚和文化發(fā)起,孫倩任總策劃,大地藝術之父北川富朗擔任項目顧問,通過藝術的力量挖掘本地魅力,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喚醒鄉(xiāng)土和特色資源。
藝術節(jié)在景德鎮(zhèn)浮梁縣寒溪村舉辦,浮梁縣除了具有世代傳承的陶瓷文化,也是紅茶的重要產地之一,這里豐富的陶土資源、便捷的水運及廣袤的茶田,在歷史上有著“浮梁歙州,萬國來求”的景象。
茶田原貌,圖片由“藝術在浮梁”項目組提供
裝置作品位于寒溪村史子園地區(qū)。連綿起伏的山地,被廣袤的茶田覆蓋。山頂稀落生長的幾棵針葉樹,是這片區(qū)域制高點,從此處遠眺,所見景色非常優(yōu)美,卻鮮有人登頂。
作品試圖以最簡單的方式對此進行回應,將茶田原本的自然曲線提取為裝置的形態(tài),使得被忽視的地景以一種新的方式漂浮于空中,成為顯著的影像。在夜晚燈光亮起后,裝置如燈塔般被茶山高高托起,從大地汲取能量,在最高點釋放。不斷生長的樹木在其中形成動態(tài)剪影,生命的靈性與燈的熱量融為一體。
《大地之燈》賦予原有的田野一個璀璨的頂點,一個目的地,喚起人們穿越茶田登頂的渴望,進一步探討公共藝術的意義,重新構建人與自然的關系。
![](http://image.99ys.com/2021/05/6405-24-1024x669.jpg)
裝置由一圈白色薄膜簡單包圍,作為新的媒介,天光、霧氣、樹叢、大地的光影變化是主體。周遭的環(huán)境透過薄膜呈現(xiàn)出虛實相映的景象,隨觀賞的方位和時間變化而不同。
迎光時作品本體凸顯,如同茶田上漂浮的白云。背光時薄膜變成半透明,成為樹影和遠山的取景框。霧氣中薄膜似透非透、影影綽綽,與田間升騰的水汽融為一體。夜晚裝置變成一盞大地之燈,四種顏色緩緩變化,遙遠呼應村莊燈火。裝置底部鋪設了觀景平臺,成為游客休憩、村民聚集和活動的公共空間。
![](http://image.99ys.com/2021/05/6408-21-734x1024.jpg)
《大地之燈》是馬巖松繼《光之隧道》之后的又一裝置作品,目前正在“藝術在浮梁”展出,藝術節(jié)已于5月1日開幕,持續(xù)到6月1日。
![](http://image.99ys.com/2021/05/64010-19-732x1024.jpg)
大地之燈
中國景德鎮(zhèn)
2021
類型:裝置
尺寸:12.3 x 9.8 x 9 米
材料:鋼架、網格膜、燈光系統(tǒng)
主持合伙人:馬巖松、黨群、早野洋介
設計團隊:楊雪兵、蔡藝璇、王銳蓬、竺慶宇
主辦方:浮梁縣發(fā)展集團
承辦方:浮梁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
聯(lián)合承辦:北京瀚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結構顧問:阿法建筑設計咨詢(上海)有限公司
膜結構顧問:上海億集幫建設有限公司
燈光顧問:北京寧之境照明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攝影:田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