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彼得?勃魯蓋爾 《雪中獵人(冬天)》
整個雪景畫派都始于一位畫家與一個特別寒冷的嚴冬。1565年,歐洲各地氣溫驟降,整片大陸被厚厚的積雪覆蓋,連倫敦泰晤士河亦結冰,今日人們將當時稱作“小冰河時期”。老彼得?勃魯蓋爾(Pieter Bruegel the Elder)以新穎畫作系列描繪中世紀民眾每月的活動,他在嚴寒天氣下靈光乍現(xiàn),想到如何表現(xiàn)12月那種刺骨的極寒。
雖然《雪中獵人》(Hunters in the Snow)獲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圣誕卡圖片,但畫中的風景卻充滿世俗色彩,與節(jié)日氣氛毫無關聯(lián)。畫中的獵人帶著一頭瘦削的狐貍歸來,身邊的一群獵犬筋疲力盡,在雪地中蹣跚前行;幾只饑餓的雀鳥站在禿枝上,而村落中的一名黑衣婦女則背著一大束準備用作木柴取暖的樹枝。
隱于遠處的高山來自勃魯蓋爾橫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時所畫的素描,似乎與低地國家顯得格格不入。有人認為這些山峰代表畫家預測世界將會逐漸冰封,成為氣候變化的預言。
02
愛德華·蒙克 《星夜》
挪威藝術家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為了擺脫抑郁、焦慮及酗酒的惡習,于1916年在奧斯陸近郊買下一座45英畝的莊園,取名“Ekely”。他在庭院中建造了一間沒有屋頂?shù)膽敉夤ぷ魇?,一邊作畫,一邊站在深及足踝的雪中。寒冷的天氣令他的雙手麻木,油彩裂開,但卻激發(fā)了他的全新創(chuàng)意。
蒙克后來大部分時間都隱居于Ekely,并于1922至1924年冬季時,在庭園中繪畫了同一個夜間雪景的幾個版本。在這個版本的《星夜》(Starry Night)中,來自藝術家身后溫暖房間的光線穿透寂靜的景色,將他的影子投在寒冷的藍色雪地上。
第二個影子則可能暗指挪威劇作家亨里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96年作品中的主角約翰·加布里埃爾·博克曼(John Gabriel Borkman)。蒙克曾迷上這位最終走進冬夜自殺的主角,并經常在作品中想象他身處Ekely白雪覆蓋的陽臺上。
03
卡斯巴·大衛(wèi)·佛烈德利赫 《冬景》
卡斯巴·大衛(wèi)·佛烈德利赫(Caspar David Friedrich)繪畫的雪景,利用幾種色調刻畫一片廣袤無垠的雪地和半空閃閃發(fā)亮的粉色薄霧,透現(xiàn)怪異而孤寂的氣氛。畫中的人物拋下拐杖,靠在大石上休息,似乎孤身一人,但果真如此嗎?
他正于被三棵杉樹(代表基督教三位一體的符號)包圍的簡樸十字架前祈禱,而遠處的哥德式大教堂則隱約可見。其實畫作想表達一個樂觀的信息,讓患病的人物透過信奉基督,擁有康復的希望。
弗朗索瓦·布歇 《四季:冬季》
十八世紀洛可可畫家弗朗索瓦·布歇(Fran?ois Boucher)描繪的浪漫邂逅往往發(fā)生在田園式的場景之中,天上云卷云舒,地下草木繁盛,與女主角的誘人身姿和華麗長袍相輔相成。
因此,雖然《四季:冬季》中的寂靜雪景并不常見,卻與主角的靦腆目光一樣迷人。畫中女子穿著毛皮襯里長袍,坐上鍍金雪橇,由一位魁悟的韃靼人推著在雪地上滑行。
這幅冬日雪景反映法國與俄國之間的互相欣賞,這種友好關系于葉卡捷琳娜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登位后達至頂峰。畫作由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龐巴度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委托創(chuàng)作,作為其中一間大宅的門上裝飾,并與代表秋天、春天和夏天的畫作組成四季系列。
整個系列的四幅畫作現(xiàn)收藏于紐約弗里克收藏館(Frick Collection),而布歇的名字亦成為法國洛可可風格的代名詞。一個世紀后,龔古爾兄弟(Goncourt brothers)寫道︰“布歇是代表整個世紀藝術品味的人物之一,他是這種品味的化身,將之表達和體現(xiàn)出來?!?
06
喬治亞?歐姬芙 《雪中的黑門》
1945年,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在新墨西哥州北部的偏遠沙漠高原買下一座破舊的房子,她在圍墻內發(fā)現(xiàn)一扇大木門,這扇門在其后10年成為她經常繪畫的題材之一。
這扇門通往一個寬闊的露臺,歐姬芙會在此觀察不斷變化的影子如何將空間變成幾何形狀的抽象拼圖。1949至1960年期間,她曾在不同天氣下繪畫這扇門22次?!拔乙恢眹L試繪畫這扇門,但我還未完全弄懂它?!?她這樣解釋。
《雪中的黑門》(Black Door with Snow)大概是這些畫作中最富挑戰(zhàn)性的一幅,因為歐姬芙運用散落的雪花,令簡單的大門變得復雜,最終營造出動畫暫停的感覺,彷佛時間已被凍結。
07
安娜·瑪麗·羅伯森·摩西 《熬楓糖》
安娜·瑪麗·羅伯森·摩西(Anna Mary Robertson (Grandma) Moses)是1940至1950年代最成功的美國藝術家之一。令人大感意外的是,她在70歲高齡時因為關節(jié)炎而無法刺繡,于是才執(zhí)起畫筆開始創(chuàng)作,而后獲得不凡成就。
傳媒昵稱她為“摩西奶奶”,她以懷舊手法描繪小鎮(zhèn)的農場生活,說話坦率直接,令她成為意想不到的傳媒寵兒。她在名氣極盛時表示:“如果沒有開始畫畫的話,我應該會養(yǎng)雞?!?
《熬楓糖》(Sugaring Off)是摩西最大型的風景畫之一,畫中描繪其于紐約州北部的鄉(xiāng)村社區(qū)每年采收楓糖的情景。厚厚的白雪與衣著色彩繽紛的人物形成鮮明對比,散發(fā)出歡欣冬日仙境的感覺。
瓦萊利斯·德·薩德利爾 《冬季落日》
這幅由象征派畫家瓦萊利斯·德?薩德利爾(Valerius de Saedeleer)創(chuàng)作的動人風景畫,其創(chuàng)作日期依然成迷。作品可能繪于1898年左右,當時薩德利爾正居于比利時鄉(xiāng)村圣馬爾滕斯-拉特姆的藝術家社區(qū),但也可能是當?shù)萝娗终急壤麜r后,薩德利爾以難民身份逃到威爾斯后在當?shù)貏?chuàng)作。
《冬季落日》(Paysage d’hiver, coucher du soleil)用色嚴謹,油彩薄透,畫面空曠古怪,成為薩德利爾氣氛獨特的荒野雪景代表作。藝術家信奉基督教,這幅散發(fā)神秘氣息的畫作可能反映他對世界獲得救贖的盼望——一個等待戰(zhàn)火停歇后回歸生機的冰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