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4-2021.02.26
杭州湖濱國際燈光節(jié)
來自中國、日本、西班牙、
泰國、烏克蘭等國內外多個國家
10余件藝術作品
亮相
杭州最繁華街頭
用無邊的幻想打破藝術的邊界
用絢爛的燈光表演一場夢幻的視覺盛宴
被刺燈光藝術節(jié)免費向公眾開放
杭州國際燈光藝術盛事來啦!跨年走起
現在,讓我們進入光影藝術游樂園
感受流光溢彩的霓虹夢境
1、《Drop of light》
創(chuàng)作者:Yuki ANAI(日本)
Drop of Light是一個互動式LED球,它從天而降來慶祝冬季的到來。他們可以通過光自由呼吸。當您輕輕觸摸時,每個球都會做出反應,有的時候它們的顏色還會擴散。比如,當您觸摸了一個紅球,其它的球也將變成紅色。
Yuki ANAI
Yuki Anai是一位日本藝術家,致力于聲音,照明和傳感技術,1987年出生于日本大分縣,畢業(yè)于慶應義塾傳媒設計研究生院,他在teamLab工作了7年,從事藝術和產品團隊的建設,在畢業(yè)后自己創(chuàng)立了一家專注于做空間設計照明咨詢的公司。他獲得過很多獎項:“Ah”獲得了2012年亞洲數字獎的大獎,“ChAir”獲得了2012年智能照明獎的最佳獎,teamLab Hanger(作為teamLab)獲得了第十四屆日本媒體藝術節(jié)獎項。
2、《城市月光》
創(chuàng)作者:黃玉龍(中國)
記者:朱玫;攝影:毛若皓
月亮作品是關于 “ 溫暖 ” 的,靈感來源于對女兒房間的溫馨想像,希望用月亮柔和的暖光營造女兒房間的“ 溫暖 ” 氣氛,也是藝術家送給她的一件禮物。作為城市現代化的代價,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隨之降溫與冷卻,就像高樓大廈僵直生硬的外觀和輪廓,冰冷的理性支撐著城市的天空。月亮是溫暖的,在暗夜帶給人們希望與慰籍。
黃玉龍
黃玉龍使用多種媒介與材料創(chuàng)作作品,混合了水晶與傳統(tǒng)陶瓷或青銅。黃玉龍的作品把東方傳統(tǒng)、象征主義與嘻哈美學結合在一起。這種文化結合打破了傳統(tǒng)中國文化的寧靜的形象,反映出中國從曾經孤立無援的社會迅速過渡到如今具有國際競爭力、不斷演進和前瞻性的狀態(tài)。
03
《神話》
創(chuàng)作者:田曉磊(中國)
2018 "Myth"神話 Vido 循環(huán)視頻這套作品是一個長期計劃,計劃創(chuàng)作70個人機結合的生命。我設想他們是下個時代人機結合的標本,人類通過外掛和內掛在演化上趨于多樣性和自主選擇性,人變成了多族群和多分支,最后成為地球上動物界唯一的多樣性生命。
藝術家基于混合,雜交,錯位等方法,用創(chuàng)造標本的方式進行一場思維游戲,因此在創(chuàng)造生物,建筑,植物等系列,最后形成一個百科全書似的虛構標本系統(tǒng)。藝術家設想后人類時代人類擺脫了依賴環(huán)境淘汰的自然演化規(guī)律,而利用科技主動改造身體的硬件和軟件。人的演化呈現多元,主動的趨勢,計算機甚至幫助人類制定演化方案,人類逐漸脫離了人類的物種,并演化出多種差異化物種。
田曉磊
中國青年藝術家,2007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數碼媒體專業(yè),獲學士學位,現工作生活于北京,2016年榮獲首屆王式廓大獎,并于今日美術館舉辦 “我等你 —— 無限的本體時空”個展。作品多次被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今日美術館、紐約Meulensteen,昊美術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王式廓藝術基金會等重要當代藝術機構收藏,是國內新媒體藝術的先鋒力量。
04
《Li Na in the sky》
創(chuàng)作者:Brut Deluxe(西班牙)
《天空中的麗娜》是受中信出版多媒體實驗室的委托,為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在杭州舉辦的杭州湖濱國際燈光節(jié)定點設計的燈光裝置。該燈光裝置的設計靈感來源于用哈勃望遠鏡觀測到的星云和星系,以及那些在冥想過程中浮現的畫面:浩瀚宇宙的迷境、無盡的星空,它們與我們對銀河的固有記憶交織在一起。我們用人造星云和象形中的銀河,覆蓋住了天空,打造出一個更閃亮更多彩更夢幻的世界。Li和Na作為兩個代表人物(熊和牛),像是被天空中的美景和閃閃發(fā)亮的星星吸引,意外得來到這個地方。
Brut Deluxe
Brut Deluxe致力于空間的研究和創(chuàng)造及其氛圍。項目可以根據不同城市的規(guī)模和要求進行:不論是短時間的藝術裝置和工業(yè)設計,還是建筑設計和城市規(guī)劃。在過去的15年中,臨時照明裝置已成為市政領域重要的活動之一,在馬德里,里斯本,倫敦,柏林,慕尼黑,日內瓦,丹佛,深圳,長沙,重慶和香港等地實現了項目。根據項目情況,工作室會組成一個由建筑師、藝術家、設計師和工程師組成的多學科團隊,共同參與設計。
05
《幻光花園》
創(chuàng)作者:Lighthouse Lab(中國)
此作品是Lighthouse Lab對戶外文旅內容及自然景觀形式的另一種新嘗試和探索,Lighthouse Lab會將更多的故事內容及沉浸式體驗感帶入到項目中,以一種故事戲劇的方式來呈現,而參與者并非作為觀眾而是演員的視角參與進來,重新喚起人與場地之間的情感共鳴,去戶外看一場沉浸式的劇場,親身走進電影里的魔法森林,此作品將為你帶來一場奇幻之旅。
Lighthouse Lab
Lighthouse Lab是一個有關數字媒體、交互和設計的創(chuàng)意團隊,成立于2015年?,F團隊組成主要包括CG動畫師、交互設計師、機械工程師、平面設計師、程序員、藝術家、造型設計師等,旨在創(chuàng)造非凡的視覺體驗。涉獵范圍主要有Mapping創(chuàng)意、視覺視效、多媒體交互、沉浸式空間、機械裝置、增強現實等。這是一支年輕的團隊,堅持以實驗性和創(chuàng)新性,展現藝術精髓,通過項目制作,把商業(yè)活動藝術化,把藝術理念商業(yè)化,努力發(fā)掘文化傳媒技術和新理念,進行文化的傳承和再創(chuàng)新。
06
《向日葵》
創(chuàng)作者:Dutchanee Ongarjsiri(泰國)
向日葵最早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 從美洲引進中國的,并在明朝時迅速傳播開來。向日葵象征信仰,也象征最無望無言的愛。設計的構思是通過向日葵的點頭,歡迎來自全世界的游客,作品擺放在人行道的兩側,當行人經過的時候,紅外線感應器觸發(fā),向日葵向行人彎下花朵。作品的中間是圓形太陽能板,能夠儲存電能,代表的是干凈的能源。晚上,儲存在電池里的電將點亮花盆和花朵,但是其他機械部分還是通過外接電源工作。大概百分之三十用電來自太陽能。黃色的向日葵是老少都喜歡的植物,向日葵的特性是隨著太陽擺動,所以也叫向陽花,作品的可以擺動的部分是通過電機和程序來控制,用上了機器人的技術,花可以前后擺動,象征著從東到西隨太陽擺動。
Dutchanee Ongarjsiri
Dutchanee Ongarjsiri 是泰國燈光雕塑藝術家,室內設計專業(yè)畢業(yè),有18年的燈光設計經驗,及其團隊ONGA ARTFUL LIGHT的作品曾經入圍多個產品設計比賽和燈光節(jié),如:2018年光影上海,2018和2017年悉尼燈光音樂節(jié),2017年悉尼燈光音樂節(jié),2016年阿姆斯特丹燈光節(jié)等。
07
《蔓延》
創(chuàng)作者:盧思屹(中國)
作品《蔓延》是一件借助交互技術,手勢智能識別,觸發(fā)不同的影像,達到“人與物”“物與我”相轉換的光影裝置?!奥印彼拥氖菬o界的時空,開放的不止展覽空間,也暗含創(chuàng)作空間,隨著互動人數的增加,作品從單色暈染到多色浸透的漸變過程,觀者控制作品的同時也在對前一個觀者留下的“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作,每個人面對的藝術作品都是不同且唯一的,非完整,而又相對完整,相互影響,交融,蔓延,不斷進步,演化創(chuàng)造出新的個體。
盧思屹
新媒體交互藝術家,本科就讀于天津美術學院動畫藝術系,保送天津美術學院研究生,獲數字媒體藝術方向碩士學位。代表作品有《默》、《蔓延》、《孿·聲》等,曾獲得多項國際、國內獎項。組建藝術科技團隊,致力發(fā)展“藝術+科技”的新方向。個人研究方向與創(chuàng)作風格:算法藝術、實時交互影像等。
08
《孿聲》
創(chuàng)作者:盧思屹(中國)
數字的溝通方式已經步入一種大眾時代,在這樣的群體中,個人都是作為一個“部分”出現,卻仍然保持著個人身份,我試圖找到自己的語言在帶有符號語意和被現在認定的這些周圍環(huán)境的聲音之間有何種的共通性,我將個人生活的聲音收集起來,以實時數據建立函數模型轉化為畫面,形成數據化孿生的我,畫面所運轉的軌跡與頻率變化即為我當天的生活軌跡,同時其他人的聲音也能通過實時傳輸參與到“我”的聲音之中,這樣的參與作為個體參與的一種方式,也做為一個局部視角為一個數字媒介下的個人參與社會生活與建構提供一種觀察方式。
09
《長天秋月》
創(chuàng)作者:陳文令(中國)
記者:朱玫;攝影:毛若皓
生命狀態(tài)的安住、從容、圓融和通達,是人在世間經歷過磨難到回歸本我和本真的必然結果。如磐石般的龜背型底座上緩緩升騰起一縷祥云,一輪發(fā)光的月牙與云端交匯,使作品充滿詩意的靜美。整個作品由不銹鋼、銅烤漆、LED燈管等材質綜合構成,云端上悠然自在的小紅人與閑雅從容的仙鶴及月亮上手拿仙桃的頑猴呼應成趣,充滿一種今天向往昔的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的禪意之境,反映了一種覺醒、覺知、覺悟、覺明,從自覺到覺他、直到走進真我的心路歷程與人生感悟。
陳文令
陳文令出生于福建泉州,先后畢業(yè)于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F居中國北京,藝術家。主要成就:2013年邦迪國際雕塑海岸展,2013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2008年第五屆釜山雙年展等。
10
《克洛諾斯》
創(chuàng)作者:上海野孩子創(chuàng)意文化工作室(中國)
《克洛諾斯》是野孩子工作室創(chuàng)作的一件以燈光藝術與現代雕塑藝術結合的現代藝術作品,“克洛諾斯”是古希臘掌管時間之神,沙漏是人類古代智慧凝聚發(fā)明的計時工具,本作品用現代雕塑作品制作了高5米的巨大沙漏裝置,金色的材質表面是古希臘神的專用色澤,同時用燈光編程的效果來表示沙粒的流動,代表藝術家對時光流逝的思考。
上海野孩子創(chuàng)意文化工作室藝術總監(jiān):岳建仁
上海野孩子創(chuàng)意文化工作室是由一群年輕的新銳藝術家組建而成,主要成員有藝術總監(jiān)岳建仁,多媒體光影設計師六月,青年插畫師傘紅月,青年雕塑藝術家黃靜怡等,野孩子工作室致力于光影藝術與雕塑藝術的結合及原創(chuàng)潮流IP的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表現形式新穎的現代藝術作品。
野孩子工作室設計團隊成員
11
《Free Dome- Travelin360°》
創(chuàng)作者:Jul Shamsheieva(烏克蘭)
在無盡的信息流中,花點時間安靜一下。創(chuàng)建一動不動的世界,以自己的節(jié)奏游動,享受周圍世界和內心世界的沉思。沉浸在和諧與光明的世界中。暫停斗爭,不斷追逐,享受當下。運動是無止境的,路徑從無處開始,去向無處。我們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中通暢的旅程其間充滿了微妙的關系。此旅程是360度視頻格式的冥想。
Jul Shamsheieva
Julia Shamsheieva是來自烏克蘭敖德薩(Odesa)的3D和動態(tài)圖形藝術家。在視覺傳播領域工作了10年,她也在作為一名視聽藝術家不斷進行新的嘗試,逐漸在視頻藝術、燈光裝置和投影繪圖領域創(chuàng)造個人審美。Julia參加了世界各地不同的燈光節(jié),她的映射投影作品在Circle of Light(莫斯科)和1 minute Projection Mapping(日本)獲得了大獎,她也是第一位女性獲獎者。為各個年齡段的人展示美麗的事物,傳達積極而生動的情感是藝術家的原則。
12
《One World. One Heart》
創(chuàng)作者:Jul Shamsheieva(烏克蘭)
國際團結運動“同一個世界,同一顆心”
在“同一個世界,同一顆心”的口號下,由布加勒斯特市政廳組織的全球范圍內最重要的視頻測繪活動之一“iMapp布加勒斯特”,通過Creart發(fā)起了一項藝術計劃,由此為全世界帶來團結與希望。在新冠肆虐的國際背景下,擴大社交距離已經是當前最重要的預防措施了。
2020年由中信出版集團支持,中信出版多媒體未來實驗室和MANA全球新媒體藝術平臺聯合主辦的第一屆光子國際藝術大賽圓滿落幕。作為大賽的作品落地展示,在這個辭舊迎新的冬天,于美麗的杭州西湖舉行了首屆杭州湖濱國際燈光節(jié)。此次燈光節(jié)由杭州湖濱步行街、杭州湖濱銀泰in77與中信出版集團作為聯合主辦方,旨在打造品牌名片,城市標桿,是杭州在冬日里向大家發(fā)出的邀約,公眾相聚在此,感受光之炫麗,期待新年。
燈光節(jié)利用西湖地區(qū)植被繁多,水波粼粼的景觀特點,提取自然元素,以“城市萬物”作為表現形式將藝術融于自然。體驗性上,立足整個西湖湖濱街區(qū),以藝術裝置及藝術影像為載體,通過“連點成線,以線及面”的策略,打造沉浸式體驗空間。從銀泰in77 A區(qū)、B區(qū)、E區(qū)延伸至湖濱步行街,未來之光、自然之光、城市之光照亮西湖湖濱。
展覽時間
2020年12月4日-2021年2月26日
展覽地點
杭州湖濱步行街
杭州湖濱銀泰in77
主辦單位
杭州湖濱步行街商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
杭州湖濱銀泰in77
中信出版集團
承辦機構
中信出版多媒體未來實驗室
MANA全球新媒體藝術平臺
費用
免費
本次湖濱國際燈光節(jié)部分展出作品來自“2020光子國際藝術大賽”獲獎作品,“光子國際藝術大賽”是中信出版集團于2020年COVID-19疫情期間創(chuàng)立,中信出版多媒體未來實驗室與MANA全球新媒體藝術平臺共同計劃與實施。光子國際藝術大賽的創(chuàng)辦是為了發(fā)現并支持全球優(yōu)秀的藝術和創(chuàng)意工作者,助力藝術的專業(yè)與學術發(fā)展,構建全球交流、學習與合作的有效平臺,推動優(yōu)秀創(chuàng)作積極介入公眾與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