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球COVID-19疫情肆虐的一年,全人類正在共同面對“健康危機”;直到目前科研人員仍在加緊疫苗研發(fā)和臨床實驗。即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 BIEAF環(huán)節(jié)藝術組織主辦的第18屆亞洲當代藝術邀請展仍然于2020年12月21日在韓國釜山市政廳展覽館如期舉辦(由于疫情塬因,韓國當地時間15:25分,政府官方臨時限制了開幕儀式聚集),12月 26日將召開國際學術研討會。展覽的主題是“生態(tài)”在大千世界維度中的思考,即是人類于心靈的凈化、面對自然的思考、期許未來的構建。
BIEAF委員會主席Yousang Lee先生、聯合主席邢罡先生共同邀請的中方藝術家陣容包括:10位重要的中國藝術家+2位非遺傳承人。各自卓有成效的探索,在各個領域多有建樹。個性鮮明的藝術觀點、不同材質媒介的應用,結合東方精神的后現代主義思維,溯本求源這無疑都屬于人類發(fā)展進程中的共同思考。
此次參展的中國藝術家作品布局,分為四個學術研究方向:
一,“再創(chuàng)經典”引發(fā)的思考:徐冰裝置作品《背后的故事》、邢罡裝置作品《地球書簡》、薛松架上繪畫《春夏秋冬》等。
二,“生命問道”引發(fā)的思考:張子康架上繪畫作品《生命-細胞&花》、張望水墨作品《自修》、李洪波裝置作品《靈動的人偶》《英國少女像》等。
三,“社會學視點”引發(fā)的思考:徐冰電影作品《蜻蜓之眼》、劉虹裝置繪畫《糊口》《流浪貓狗與男孩》、曾英棟裝置繪畫《生生不息》《拈花》等。
四,“宇宙&自然&維度”引發(fā)的思考:邢罡水墨與裝置作品《自然啟示錄》《宇宙劇場》《天一生水》、廖淵水墨作品《皮相》《山水》《創(chuàng)世紀》、景曉雷雕塑作品《界》《世界》、李有興建盞作品《宇宙蓮花》《孔雀》、邱晨翔建盞作品《天空之眼》《幽蘭》等。
第一單元:【再創(chuàng)經典】引發(fā)的思考
徐冰(B.1955,參加第45、56屆威尼斯雙年展, 悉尼雙年展, 圣保羅雙年展, 現工作生活于北京和紐約)
邢罡(B.1978,參加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現工作和生活于北京、旅居歐洲)
薛松(B.1965,參加第9屆佛羅倫薩雙年展,現工作和生活于上海)
第二單元:【生命問道】引發(fā)的思考
張子康(B.1964,參加2015NICAF光州國際當代藝術展,現工作和生活于北京)
張望(B.1961,參加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現工作和生活于濟南)
李洪波(B.1974,參加第13屆哈瓦那雙年展,現工作生活于北京/吉林)
第三單元:【社會學視點】引發(fā)的思考
徐冰(B.1955,參加第45、56屆威尼斯雙年展, 悉尼雙年展, 圣保羅雙年展, 現工作生活于北京和紐約)
劉虹(B.1948,參加MOMA世界劇場中國當代藝術展, 現工作生活于加州奧克蘭)
曾英棟(B.1953,參加柏林2019臺南藝術家國外駐村計劃藝術展, 現工作生活于臺南)
第四單元:【宇宙&自然&維度】引發(fā)的思考
邢罡(B.1978,參加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現工作生活于北京/旅居歐洲)
廖淵(B.1973,參加紐約康涅狄格學院 OPEN冊頁 | A NEW DIALOGUE藝術展,現工作生活于上海)
景曉雷(B.1980,“從騰格里沙漠—北京地壇”藝術項目,現工作生活于北京/天津)
李洪波(B.1974,參加第13屆哈瓦那雙年展,現工作生活于北京/吉林)
李有興(B.1968,參加2018第四屆海峽兩岸雕刻藝術展,現工作生活福建南平)
邱晨翔(B.1985,參加福建閩臺緣博物館建盞黑瓷藝術展,現工作生活于福建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