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實踐“全主義藝術”:谷文達大型個展“西游記”登陸M21

來源:99藝術網(wǎng) 2016-11-09

大型裝置作品 “天堂紅燈丨上海站”


谷文達個展 “西游記”
 
 
“西游記”承接我們的基因流,西天才能取得真經(jīng)...
“花果山”是帶不走的,不經(jīng)西天受花粉不會再果實累累…
“水簾洞”知其泉源方能源遠流長...
“火焰山”上火眼金睛穿越當代“西游記”...
——谷文達
 
十一月份藝術圈的熱鬧注定是屬于上海的,除聚焦了全球藏家和畫廊的西岸藝術博覽會、上海021藝術博覽會等大型活動外,著名藝術家谷文達的大型個展《西游記》也于2016年11月9日登陸上海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M21)。


開幕式現(xiàn)場


藝術家谷文達致辭


上海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館長甘智漪致辭


嘉賓與學生現(xiàn)場進行“簽語”


嘉賓現(xiàn)場進行“簽語”


上海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館長 甘智漪現(xiàn)場進行“簽語”


美國托萊多藝術博物館(Toledo)館長布賴恩·肯尼迪(Brian Kennedy)


上海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館長翁云鵬現(xiàn)場進行“簽語”
 
“西游記”的象征意義
 
此次展覽的呈現(xiàn)由館內藝術展覽與館外藝術裝置兩部分構成。館內部分主要包括核心筒展區(qū)大型裝置藝術《基因&蛻變》以及坡道展區(qū)300余件作品,館外部分為大型藝術裝置《天堂紅燈 | 上海站》以及圍繞此藝術裝置策劃的行為藝術《天堂紅燈上的簽語未來》,共同打造出一個“西游記”主題藝術展覽。
 
展覽主題“西游記”具有象征意義,一方面在很多人看來,它代表著藝術家谷文達個人的藝術經(jīng)歷,出走與回歸,似與浪漫主義神魔小說《西游記》歷經(jīng)苦難取得真經(jīng)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另一方面在谷文達看來,在經(jīng)歷了不同的文化語境后對中國的文化能夠看的更加透徹,所以任何作品的價值都不能脫離它所處的時代背景。




展覽現(xiàn)場
 
“西游記”寫法依然來自于藝術家谷文達的簡詞典,將“西游記”三個字精簡為一個字來呈現(xiàn)。從上世紀80年代起,谷文達就致力于探索文字語言,如今,他的簡詞典已收錄上千個字,在采訪中他亦透露,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簡詞典中的字可以流通,但并不作為正統(tǒng)的文化字體呈現(xiàn),而是以“藝術游戲”的身份露面。
 
“天堂紅燈丨上海站”首次亮相 公眾繼續(xù)參與當代藝術
 
本次展覽不僅涵蓋了谷文達過去以個人創(chuàng)作為主的實驗水墨作品,也展現(xiàn)了他在新經(jīng)濟下以新的藝術生產(chǎn)和消費模式創(chuàng)作的藝術項目。作品主要包括了三部分的內容:一是1981年至1987年超現(xiàn)實水墨繪畫、水墨行為藝術和水墨裝置;二是以造字為核心的系列文字圖像水墨畫、水墨裝置和眾人參與行為藝術;第三部分從《墨煉金術》到新作《天堂紅燈 | 上海站》,呈現(xiàn)藝術家的項目文獻、項目框架中生成的作品和產(chǎn)生的剩余材料,以及從中衍生出來的系列公共教育活動。




行為藝術《天堂紅燈上的簽語未來》現(xiàn)場


兒童在燈籠上的“簽語”
 
值得注意的是,繼兩屆“大眾當代藝術日”后,“天堂紅燈丨上海站” 項目是藝術家谷文達最新的公共藝術實踐項目,這一大型的美術館外立面項目是谷文達個展《西游記》的重要部分,與深圳“第二屆大眾當代藝術日”所推出的1500名兒童共同書寫“青山綠水”藍藻項目系姊妹篇。
 
本次,“天堂紅燈丨上海站”用兩萬五千多只九彩燈籠將上海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外圍包裹,形成一個巨大的戶外裝置。另外,圍繞此藝術裝置策劃的行為藝術《天堂紅燈上的簽語未來》——近千名小學生身穿紅色“西游記”衣服在美術館外的燈籠上書寫簽語,再次體現(xiàn)了谷文達一貫主張的“藝術教育要從兒童做起”的教育理念,同時也構成了他對于中西身份反思的再一次龐大實踐。




學生在燈籠上的“簽語”
 
談到本次展覽,上海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館長甘智漪表示:“谷文達是我非常喜歡和欣賞的富有國際聲譽的當代藝術家,他獨特的藝術人生和對母語文化在哲學理念、圖像邏輯與美學性格上持續(xù)的批判、解構與建構,對于西方現(xiàn)代主義與中國當代文化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關注、分析及實驗,主導了一次又一次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與交融。谷文達的藝術實踐使得這次‘西游記’展覽呈現(xiàn)出更自由的特征和更廣闊的歷史概貌。‘西游記’和‘天堂紅燈丨上海站’在今天得以完美的呈現(xiàn)是我們M21團隊與谷文達團隊歷經(jīng)1年的共同努力和研究的成果。與此同時,行為藝術《天堂紅燈上的簽語未來》是谷文達從觀眾參與到社區(qū)互動,在一定程度上與上海二十世紀民生美術館的‘讓藝術走進民生,讓民生走進藝術’的文化愿景完全契合。我們從谷文達近40年的創(chuàng)作脈絡中挑選了300余件作品,并對M21的核心筒和坡道展廳進行了全新的構筑,我們希望能夠獲得展覽的最佳呈現(xiàn),可以給觀眾最佳的觀展體驗。”
 
近年來,谷文達一直致力于探索“全主義藝術”,主張藝術家必須具備自市場、自理論、自系統(tǒng)。他認為“藝術家本身的創(chuàng)作概念里應該包括他的市場概念,后工業(yè)時代的藝術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窮苦潦倒很難做藝術。企業(yè)平臺和社會贊助系統(tǒng)類似于過去的教會,成了是藝術家新的贊助人。”
 
在本次的展覽中,作品囊括了裝置、行為、影像、繪畫及書法等多種形式,但同時媒介并不獨立存在,他們被谷文達重新解構與建構,讓本是行為藝術的作品最后形成了裝置乃至繪畫,對于這樣的挑戰(zhàn),谷文達說這次展覽就是“全主義藝術”的實踐。






展覽現(xiàn)場
 
我們是誰,我們來自哪里,我們將要去往何方?
 
“這次展覽的作品非常豐富,帶有回顧的性質,非常完整的反映了谷文達作為當代藝術的重要藝術家的藝術歷程。谷文達最初從水墨出發(fā),是水墨革新的闖將,出國后,他的藝術語言很當代,藝術視野非常廣闊,完全是一個可以在國際平臺上和整個世界進行藝術交流和對話的中國藝術家。另外他的作品把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元素很好的運用當代的語言表達,這也是他獨特藝術創(chuàng)作的特點。”批評家皮道堅在現(xiàn)場對99藝術網(wǎng)說。
 
谷文達在現(xiàn)場透露“展覽雖然很大,但我并沒有把它完全作為回顧展來做,以我的藝術經(jīng)歷,我想把回顧展的范圍擴大一點,本次展覽會作為回顧展的起源,是回顧展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我計劃以文獻和將工作室搬進展廳的形式來做;第三部分肯定還會有別的變化,這樣來構成我真正的回顧展”。
 
在長期的隔絕后,80年代的中國知識分子們必須重新面對西方和回歸世界,以及試圖理解社會的劇烈轉型,開始思考自己的身份和文化認同。谷文達的藝術實踐正開始于此時,并在之后30多年的西方生活中,不斷通過他的藝術實踐在各異的角度上重訴著同一個問題:“我們是誰,我們來自哪里,我們將要去往何方?”。
 
據(jù)悉,11月12日,M21將邀請藝術家谷文達帶來一場特別的展覽現(xiàn)場講座,整個場館變身講臺,谷文達將邀請公眾共西游現(xiàn)場,邊走邊談其藝術創(chuàng)作。公眾將近距離接觸到藝術家、聆聽其在創(chuàng)作的多個層面上,對自我身份和本源的不懈追問,藉此深度接觸具有大眾參與性的全主義藝術。






展覽現(xiàn)場
 
谷文達簡介:
 
中國著名當代藝術家。1955年出生于上海,1976年于上海市工藝美術學校畢業(yè),1981年于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研究生班畢業(yè),現(xiàn)旅居美國。


藝術家谷文達與兒童在《天堂紅燈上的簽語未來》現(xiàn)場
 
自上世紀70年代末至今,谷文達曾在近40個國家和地區(qū)舉辦并參與各類展覽百余場,也是國內第一位在國外舉辦個展的當代藝術家,期間合作過的著名藝術機構包括中國美術館、大都會美術館、大英博物館、澳大利亞國家美術館、古根海姆美術館、紐約現(xiàn)代美術館,舊金山當代美術館,德國世界文化中心、薩奇美術館、香港美術館、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等。
 
他的作品被全球100多個機構收藏,諸多世界美術史書和教科書中也有收錄。期間還曾獲數(shù)十類藝術獎項,如“亞洲當代藝術終身成就獎”(2015)、《新周刊》“中國當代藝術十大最具價值藝術家”(2011)、《國家美術》“2010國家美術金星獎——年度焦點人物”(2010)、倫敦市長辦公室“藝術與城市將”(2009)等。
 
英國權威美術史家愛德華·史密斯曾評述到:“谷文達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著名的前衛(wèi)藝術家之一,也是國際知名藝術家。從許多方面來看﹐他已成為我們時代的文化藝術的重要人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