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出使大明的波斯王子,拐跑了公主,還偷學了工筆畫?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楊健 2015-09-24


吉亞斯·埃爾-丁·哈利勒創(chuàng)作于約1435年的《波斯王子胡馬與中國公主胡馬雍在花園相會》,巴黎裝飾藝術(shù)博物館藏

事實上,無論題材還是技法,波斯細密畫《波斯王子胡馬與中國公主胡馬雍在花園相會》與波斯都無太多關(guān)聯(lián)。

這幅畫創(chuàng)作于1435年左右,帖木兒帝國二代君主沙哈魯統(tǒng)治時期,作者是帝國宮廷畫師、赫拉特畫派代表人物吉亞斯·埃爾-丁·哈利勒。哈利勒創(chuàng)作這幅畫,是為波斯詩人哈珠·克爾曼尼的敘事詩《胡馬和胡馬雍》所配的插圖。眾所周知,細密畫的初始功能就是作為抄本的裝飾畫。

詩人生活的年代要比畫家早一個多世紀(14世紀上半葉),那還是另一個朝代,波斯人是蒙古伊利汗國治下的順民??藸柭峋壓螌懖ㄋ雇踝优c中國公主?沒有確鑿線索。牽強附會,或許是在克爾曼尼出生那一年(1290年),恰逢忽必烈下令賜婚伊兒汗國可汗阿魯渾,女方是卜魯罕族宗室女闊闊真。顯然,此為蒙古皇族之間的聯(lián)姻,只是克爾曼尼創(chuàng)作時對童年記憶進行了綺念式嫁接——

波斯王子胡馬在夢中遇到了中國公主胡馬雍,為此他放棄了王位,并且不顧旅途險阻,一心到中國尋找胡馬雍。他們的愛情感天動地,最終胡馬雍隨胡馬去波斯。

有必要指出,自中古以來,非但在波斯,在中亞、印度、阿拉伯乃至整個中東地區(qū),“本地王子與中國公主”都是文藝題材的基本故事結(jié)構(gòu),它披著絢麗、香艷、神秘的色彩,寄托著中東對遠東的怡情想象。“王子與公主”的橋段在共享、傳播過程中,不斷嬗變,演繹出各種版本,甚至普契尼的歌劇《圖蘭朵》里也有它的影子。

到哈利勒創(chuàng)作《波斯王子胡馬與中國公主胡馬雍在花園相會》的年代,王子故鄉(xiāng)和公主故鄉(xiāng)都已改朝換代。在波斯,帖木爾帝國取代了伊利汗國;在中國,元亡明興。不過,中東人想象遠東的意象大體未變。

哈利勒筆下所展示的是波斯王子胡馬初到中國,與公主相逢的一幕。波斯人歷來對花園有著濃厚情致,花園里充滿著繽紛的花朵和芳香。但花草樹木顯得并不僵死,也沒那么程式化。在形態(tài)上它們是靈動的,猶如流動的清風或漂浮的霧靄。如果說花園是波斯視覺藝術(shù)的一件特定道具,那么花園里淺淡靜謐、陰柔秀麗的格調(diào),則是拜中國畫風所賜。

關(guān)于細密畫里的“中國元素”,帕慕克的描述是“公主被涂白了的臉和臉上的一雙鳳眼”。這是失之簡單的理解。中國繪畫對細密畫最重要的影響,是工筆畫細致縝密的筆觸和散點透視的構(gòu)圖?;谏鲜鰞牲c,才突顯了細密畫的平面感和裝飾性。

追溯中國畫風對細密畫的影響,自是少不得要提蒙古大軍的西征,鐵蹄揚塵,拓境萬里,率土歸心。而漢地的工筆畫技巧則作為蒙古帝國的軟實力一種,隨鐵蹄一路向西。然而,歷史的粗線條敘述遠不如工筆畫細膩。實際情況是,蒙古大軍的西征對中東的影響,不是福祉,而是苦難。

細密畫早期畫家伊本·沙伊爾即從神的視角描繪了蒙古大軍屠戮巴格達時的慘狀。對于中東人來說,蒙古大軍的鐵蹄與他們想象的遠東,尤其是漢地,也不盡相同??墒沁@一切都不重要,文化上的互通和交融才是主流敘述,哪怕互通與交融是在鐵蹄下達成。

其實,在蒙古伊利汗國統(tǒng)治時期,細密畫對中國工筆畫風的接受是被動的。而待這種接受變得主動、頻密之時,伊利汗國已亡,帖木兒帝國崛起,與之一同興起的正是哈利勒所屬的赫拉特畫派。

如此說來,帖木兒帝國貌似比伊利汗國仁慈得多、文化得多?非也。且看史家對帖木兒帝國創(chuàng)立者“跛子帖木爾”的評述:作為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的征伐沿襲蒙古之風,有過之而無不及,破城之后大多屠城,以畏服各邦。在俄羅斯有個傳說:帖木兒陵墓不可輕動,否則天下將遇兵災。斯大林不信邪,下令挖掘,開棺日是1941年6月21日。結(jié)果,次日,德國入侵蘇聯(lián)。

正是靠著帖木爾的這股子狠勁,帝國開疆拓土,領(lǐng)地從帕米爾高原一直延伸小亞細亞。他下一步會做什么?不說你也知道,進攻明朝。出兵時間是1404年底,兵力20萬。善良的讀者若得悉此事,一定會為朱棣和他治下的黎民祈禱。但免了。發(fā)兵兩個月,在哈薩克斯坦錫爾河畔,帖木爾暴病,死了。大明王朝的警報解除。有趣的是,明成祖朱棣對這一切,一無所知。

話歸正題,帖木爾一死,他第四子沙哈魯即位。比起他爹來,沙哈魯算是個文化人,他偃武修文,扶植藝術(shù),赫拉特畫派因他得以興盛。更重要的是,沙哈魯對明朝推行睦鄰友好政策。1419年,沙哈魯遣龐大使團訪問明朝。使團一路騙吃騙喝騙犒賞,見識了大明帝國的善良、殷實和慷慨,當然,還有工筆畫的精妙技法。

補充介紹該使團的兩位重要成員:其一、吉亞斯·埃爾-丁·哈利勒,他是細密畫《波斯王子胡馬與中國公主胡馬雍在花園相會》的作者;其二、沙哈魯長子兀魯伯,他是王子,在名義倒還真算得上是“波斯王子”。

至于波斯王子是否在花園與中國公主相會?要仰賴哈利勒的想象。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