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唐太宗:愛武媚娘,更愛書法

來源:99藝術(shù)網(wǎng) 作者:馬婧整合 2015-01-23
《武媚娘傳奇》中唐太宗寫字

雖然自《武媚娘傳奇》火熱播出以來“大頭貼”、“斗胸大會”、“大尺度”的話題就此起彼伏,唐太宗與武媚娘的感情糾葛也引來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唐太宗一生中的妃嬪眾多,如:韋貴妃、楊淑妃、陰妃、燕德妃、楊賢妃、楊氏(李元吉妻)、王氏、昭容韋尼子、充容徐惠、才人武媚等,她們用女人的溫情柔媚降服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心。但是,唐太宗不光愛武媚娘和這些后宮美人們,他在書法上的造詣也是值得稱贊的,《武媚娘傳奇》中武媚娘與徐慧都曾在李世民身旁陪伴他寫字,那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唐太宗在書法上的那些光輝成就吧。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為人所津津樂道。無論在文學(xué)作品還是影視作品中都多以嚴肅、睿智的形象示人。他把我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在我國書法史上,也取得了非凡成就,還是第一個以行書寫碑的書法家。

推崇王羲之 重視書法教育

《蘭亭序》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唐太宗全力推崇王羲之,尊王羲之為書圣,并親自撰寫《王羲之傳贊》,確立了王羲之在初唐時獨尊天下的地位,并決定了初唐書法的發(fā)展方向。正如《武媚娘傳奇》中,徐慧勤練王羲之《蘭亭序》,只為博得唐太宗歡喜。《蘭亭序》最終也成為唐太宗的陪葬物品,而唐太宗對于書法的熱愛也間接影響到了武則天對書法的造詣。


王羲之《蘭亭序》局部

為了提高書法藝術(shù)的水平,唐太宗還設(shè)立弘文館,傳習(xí)書法。除了書法教育機構(gòu)的設(shè)置外,唐太宗還將書法列為科舉考試錄取人才的重要一科,明訂“楷法遒美”為科舉選士標準之一。他也善于向當時的書家學(xué)習(xí),經(jīng)常與大臣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等切磋書藝。

唐太宗貞觀十四年,自真草書屏風(fēng),以示群臣。筆力遒勁,為一時之絕。嘗謂朝臣曰:“書學(xué)小道,初非急務(wù)。時或留心,猶勝棄日。凡諸藝業(yè),未有學(xué)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專精耳。”又云:“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xué)其形勢,惟在骨力。及得骨力,而形勢 自生耳。”嘗召三品已上,賜宴于玄武門。帝操筆作飛白書,眾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相競。 散騎常侍劉洎,登御床引手,然后得之。其不得者,咸稱洎登床,罪當死,請付法。太宗笑曰:“昔聞婕妤辭輦,今見常侍登床。”


唐太宗李世民《屏風(fēng)帖》

《屏風(fēng)帖》,宋嘉泰四年(1204)五月初刻于余杭,元延枯三年(1316)縣令尹王昌移置縣廳壁間。因碑已缺了右上角,故稱折角碑?!镀溜L(fēng)帖》深得右軍草書意趣及使轉(zhuǎn)形勢,所不足者正是骨力稍弱。朱關(guān)田先生評此碑云“此帖筆法遒縱,風(fēng)韻輕俊,惜其天骨小乏,戈法猶滯,或疑為偽。”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稿》謂:“文皇嘗作真草書古帝王龜鑒語為二屏風(fēng)示君臣,今所存者草書耳。輕俊流便,宛然有右軍、永興風(fēng)度。”

行書刻碑的首創(chuàng)

太宗本人不僅倡導(dǎo)學(xué)書,自己的書法成就也是很出色的。他以智永、王羲之法書為師,精研古法,自出機杼。流傳至今的作品有《溫泉銘》和《晉祠銘》。


李世民《溫泉銘》拓本 巴黎國立圖書館

我國書法史上,以行書刻碑的首創(chuàng)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稖厝憽繁闶且孕袝氡拇碜??!稖厝憽肥翘铺跒轶P山溫泉撰寫的一塊行書碑文。此碑立于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即唐太宗臨死前一年。原石早已亡佚不存,所有都為拓本。清末光緒年間發(fā)現(xiàn)于敦煌石窟的唐拓本,現(xiàn)藏于法國巴黎圖書館。通觀銘文書法,飄逸瀟灑跌宕流美,后事米芾書法就是受到此銘的啟發(fā)。


唐太宗行書 《晉祠之銘并序》

《晉祠銘》全稱《晉祠之銘并序》,唐太宗御制御書《晉祠之銘并序》,碑高195厘米,寬120厘米?,F(xiàn)存山西太原晉祠貞觀寶翰亭內(nèi),此碑行書24行,總1203字,是迄今為止中國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一塊行書碑,也是目前唯一傳世的唐太宗李世民書法真跡碑刻?!稌x祠之銘并序》被后世書家認為是僅次于《蘭亭序》的行書作品。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