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22日到11月2日,紐約將迎來第九屆紐約亞洲當代藝術周(ACAW)。在這個為期一周的盛會開始之前,我們采訪了展會的策展人利扎·艾哈邁迪(Leeza Ahmady)和王辛。
利扎·艾哈邁迪(Leeza Ahmady)是一位獨立策展人,因對中亞藝術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而聞名。她是第十三屆卡塞爾文獻展的策展團隊之一,也曾為威尼斯雙年展,伊斯坦布爾雙年展,古根海姆美術館帶來過數位精彩的藝術家。王辛是一位策展人和作家,曾在大都會博物館的展覽“Ink Art: Past as Pres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中擔任研究助理,并聯合主辦了亞洲藝術檔案名為“Magiciens de la Terre and China: Looking Back 25 Years”的論壇。
紐約亞洲當代藝術周:歷史和當下視野
是什么樣的環(huán)境啟發(fā)了紐約亞洲當代藝術周的建立?
利扎·艾哈邁迪(LA):ACAW是在2001年由紐約亞洲當代藝術委員會(Asian Contemporary Art Consortium)建立的,這個委員會是一小群策展人,畫廊主和博物館館長,他們對紐約缺乏對亞洲當代藝術家和展覽的關注感到很不滿。我是說,在當時,并沒有記者、作家或者評論家關注這個雖小但持續(xù)增長的領域。
你能說說在這一創(chuàng)舉后面的幾個關鍵因素嗎?
LA:在那時,重要的是形成一個集體的聲音。紐約被看做國際藝術競技場,我覺得仍舊非常歐洲中心主義。當然,東歐和南美藝術家已經廣泛地參與了進來,就像過去十年中發(fā)生在亞洲藝術家身上的一樣。然而,許多組織當代藝術展覽的小型機構會發(fā)現,它們處在一種孤立而缺乏社群的狀態(tài)。因此,委員會決定要在美國和全世界的更廣泛地公眾中建立更大的影響。
在這個項目里核心的一些藝術機構有哪些?
LA:Asia Society,Japan Society,還有華美協進社(China Institute)都屬于創(chuàng)始機構,還有專門展出印度和南美當代藝術的畫廊Bose Pacia,后來這家畫廊變成了非營利性組織+91基金會。其他長期參與的成員還有Art Projects International,Tyler Rollins Fine Art,古根海姆美術館,MoMA,皇后美術館, 魯賓藝術博物館(Rubin Museum of Art) 。我一直認為ACAW可以成為一種有限的資源和專家通過非競爭的方式被分享的項目。
第一屆ACAW是在2002年,當時有很多人參加,他們當中的許多人現在都已經變成了知名藝術家或策展人,當時的主題亞洲的現代性體驗?!都~約時報》的藝術評論人Holland Cotter稱其為“在美國討論亞洲藝術的轉折點”。
能否簡要說一下你在ACAW中的任務?
LA:對我來說用一兩句話來定義我們的任務一直很難。我作為總監(jiān)個人的任務,肯定是為那些原先人們看不到的重要藝術創(chuàng)造一種可見性。今年為了更好完成這一任務,我們邀請了一些處于亞洲的藝術機構和畫廊,參與到ACAW當中,作為委員會的成員和參與者。許多人都將支持個體藝術家和策展人參與“FIELD MEETING”部分。我認為這些機構是幕后重要的一層。展示他們的工作,在他們和美國之間建立聯系非常必要。
今年將加入我們的組織有:
澳大利亞藝術理事會(Australia Council for the Arts)
非盈利機構Edge of Arabia ,沙特/倫敦
《LEAP》雜志 (北京)
史賓賽博物館(Spencer Museum of Art),美國堪薩斯
韓國藝術博物館協會
印度尼西亞國家美術館
艾可畫廊,上海
Alserkal Avenue,迪拜
Chi-Wen Gallery,臺北
Edouard Malingue Gallery,香港
Galeri Zilberman,伊斯坦布爾
墨齋,北京
MABSOCIETY,上海
Vadehra Art Gallery,新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