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告別印度的畢加索:侯賽因最后的作品在V&A展出

來源:99藝術網(wǎng)成都站 李洪雷編譯 2014-05-28

1.“文明系列”之《象頭神》(Ganesha, 2008),這件作品是侯賽因“文明系列”系列的開山之作。象頭神是印度神話中的智慧之神、破除障礙之神,被描繪為一個有四只手和大象頭的男人,這幅畫作中他的旁邊還有一個古代陶制女神像。

馬克布勒•菲達•侯賽因(Maqbool Fida Husain 1915-2011),一般被稱作M.F.侯賽因(M.F. Husain),是印度最杰出的藝術家之一。生于潘達爾普爾(Pandharpur),早年在印多爾(Indore)度過。在進入孟買的藝術學院后,侯賽因從繪畫電影廣告牌開始了他的職業(yè)生涯。不同于英國殖民下學院現(xiàn)實主義和本國孟加拉學院微型畫傳統(tǒng),他運用充滿生氣的色彩徒手對印度的素材進行藝術加工,具有歐洲當代藝術的風格,特別是立體主義,同時又帶有濃厚的印度色彩。

“印度文明”系列作品是侯賽因雄心壯志的創(chuàng)作,由8件三聯(lián)畫作品組成,2008年的時候,鋼鐵巨頭拉克希米•米塔爾(Lakshmi Mittal)家族委托給了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以展示印度豐富的歷史。每一個鑲板都有不同的主題,共同創(chuàng)造了一個印度的個人愿景,被侯賽因稱為“沒有圍墻的博物館”。

作品中交織著宗教和象征性的歷史元素,也飽含著藝術家自己的生活記憶。他最初的設想是創(chuàng)作96件鑲板來組成這一系列作品,但令人遺憾的是壯志未酬身先死,當他2011年逝世的時候,他依然在堅持創(chuàng)作這一系列作品。

侯賽因《三個王朝》(Three Dynasties 2008-2011)

2.“文明系列”之《三個王朝》(Three Dynasties 2008-2011),這件作品是侯賽因對身處印度動蕩和久遠歷史中的三個王朝的一種紀念,孔雀王朝文明被放在了兩個入侵王朝——穆斯林莫臥兒王朝 (1525-1857) 和英屬印度 (1858-1947)的中間。

侯賽因《傳統(tǒng)印度節(jié)日》(Traditional Indian Festivals 2008-2011)

3.“文明系列”之《傳統(tǒng)印度節(jié)日》(Traditional Indian Festivals 2008-2011),在這件作品中侯賽因捕捉到了傳統(tǒng)印度節(jié)日的色彩和精神。這些古代的宗教和慶祝儀式反應了流逝的歲月和在印度文化中宗教和傳統(tǒng)的持久角色。

侯賽因《印度家庭》(Indian Households 2008-2011)

4.“文明系列”之《印度家庭》(Indian Households 2008-2011),在這件作品中侯賽因描繪了印度人的家庭生活,展現(xiàn)了3個普通印度城市家庭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印度主要的宗教被表現(xiàn)了出來,一家三代人分享著他們的家園和他們的信仰。

侯賽因《交通方式》(Modes of Transport 2008-2011)

5.“文明系列”之《交通方式》(Modes of Transport 2008-2011),這件作品中侯賽因呈現(xiàn)了印度人的眾多出行方式,這也是他生命旅行的一種隱喻。他捕捉了日常生活的匆忙步履和現(xiàn)代世界的千差萬別。

 資料來源: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網(wǎng)站

版權聲明:該文為99藝術網(wǎng)編譯文章,未經(jīng)同意請勿轉載或用于任何商業(yè)用途,違者99藝術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使用請撥打合作電話:010-51374001-807。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