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雞缸杯
本月中旬,香港蘇富比宣布了將于2014年春拍亮相的一件重器——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雞缸杯,預計成交價達2億至3億港元。這一消息也引發(fā)了收藏界的極大關注。被評為“全世界最著名的瓷器之一”的斗彩瓷,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呢?
成化斗彩嬰戲圖杯
釉下青花釉上彩
斗彩又稱逗彩,是釉下彩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斗彩是預先在高溫下燒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填補青花圖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輪廓線內的空間,然后再次入窯經過低溫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絢麗多彩的色調,沉穩(wěn)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種符合明人審美情趣的裝飾風格。據歷史文獻記載,斗彩始于明宣德,但實物罕見。成化時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明清文獻中也稱之為成“窯彩”或“青花間裝五色”。
對“斗彩”一詞,通常的理解是以釉下青花為輪廓,釉上填以彩色,燒成后遂有釉下彩與釉上彩斗妍斗美之態(tài)勢,故稱“斗彩”。在明、清兩代瓷書中很少有“斗彩”這個術語,能所見到的只是“五彩”或“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的說法。迄今為止,成書于雍乾時期的《南窯筆記》恐怕是出現(xiàn)“斗彩”之說最早的一本著作。該書“彩色”一節(jié)中寫到“成、正、嘉、萬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種。關于坯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復人彩料,湊其全體,名曰斗彩;填彩者,青料雙勾花鳥、人物之類于坯胎,成后復入彩爐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則素瓷純用彩料填出者是也。”
明成化帝朱見深畫像
斗彩與成化帝
斗彩以明成化朝最為著名。說到斗彩,卻不得不提成化皇帝。成化帝朱見深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皇帝之一,他雖生在帝王之家,童年卻生活在隨時被殺掉的恐懼之中,使他的性格變得十分軟弱。好不容易挨到繼承皇位,卻因大他19歲的宮女萬氏的悉心呵護而對她無比依戀。甫一即位,朱見深即封萬宮女為皇妃。
后人認為成化的瓷器帶有女性的陰柔美,不像他的先祖永樂、宣德那般豪放、粗獷,除了成化帝的敏感性格以外,有人推測這是萬貴妃的喜好。據史書記載,當年萬貴妃非常喜歡成化瓷器,尤其是雞缸杯,成化皇帝為了討好她,下令景德鎮(zhèn)官窯大量的燒造。
成化帝對瓷器燒造的要求極其嚴格,縱觀明清二朝,恐怕只有雍正帝能與之相比。成化對瓷器的要求精益求精,如果他要四件貢品,景德鎮(zhèn)御窯廠要燒制一百件一模一樣的,從中挑四件最好的進皇宮,其余的一律集中打碎、就地掩埋,因此成化斗彩瓷流散在外的非常少。成化帝本人也曾數(shù)次親臨景德鎮(zhèn)監(jiān)督燒造。正是這種不惜工本的講究,使得成化斗彩受到后世的極力推崇。
【相關閱讀】
【大藏+】謎樣元青花:歷史無記載 標準器曾被當贗品
【大藏+】揭秘汝窯:緣何瑪瑙入釉 67件半汝瓷今在何方
【大藏+】唐三彩不是三彩 曾是官員隨葬標配
版權聲明:該文為99藝術網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或用于任何商業(yè)用途,違者99藝術網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使用請撥打合作電話:010-51374001-807。
成化斗彩雞缸杯 故宮博物院藏
萬金難買雞缸杯
在斗彩瓷中,要說名氣最響亮最傳奇的,莫過于成化斗彩雞缸杯。據明代《神宗實錄》記載:“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清代《陶說》里記載:成窯以斗彩為最,酒杯以雞缸為最。在各種酒杯中,曾經是成化皇帝御用的雞缸杯自然是最好的。
雞缸杯自問世以來便倍受贊賞。郭子章《豫章陶志》贊“成窯雞缸杯為酒器之最”。《唐氏肆考》里也有“神宗廟器,御前有成杯一雙,值錢十萬,明末已貴重如此”的記載。由于雞缸杯的名貴,明萬歷時率先仿燒,清代各朝繼之,尤以康熙、雍正時的仿品最佳,達到幾乎亂真的程度。
雞缸杯的造型小巧別致,胎質細膩,色澤柔和,杯體上畫著幾只雞,母雞低頭啄食,公雞回首張望,小雞展翅雀躍,它們的身邊畫有牡丹、蘭花和太湖石,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1949年,香港大收藏家仇炎之先生曾揀了個大漏,以1000多港幣買了一對成化斗彩雞缸杯,一時傳為藏界美談。幾十年后,他的這一對兒小杯卻掀起了收藏界的驚天巨浪。1980年,他的后人將它們送上香港蘇富比拍賣會,結果一只拍了418萬港幣,另一只拍了528萬,刷新當年中國瓷器的成交紀錄。后來,528萬的那只被大英博物館收藏,而另一只在1999年的蘇富比拍賣會上以2917萬港幣成交,再一次刷新當年紀錄,成化斗彩名聲大噪,受到熱烈追捧。
明成化斗彩海水異獸紋天字罐
神秘的天字罐
除卻雞缸杯,在成化斗彩中,還有一種著名的“天字罐”,罐底下寫一個字“天”,作為底款。天字罐也是作為御用瓷器,地位很高。然而幾百年來,天字罐一直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它的確切用途至今不得而知。
關于天字罐的底款為什么寫“天”字有很多種推測。一般來說,是按照《千字文》排列?!肚ё治摹烽_篇就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天字罐是成化首創(chuàng),紋飾有海馬紋、花草紋,惟獨沒有人物紋。罐底書寫的“天”字,特征是無欄無框。明清瓷器底下寫“大明萬歷年制”、“大清乾隆年制”,不是加雙藍圈,就是加一個方框。從萬歷起,到康雍乾三朝,屢見天字罐的仿品。民窯里有大量青花罐,底下就寫一個“天”字。天字罐彌足珍貴,全世界僅存10余件,分布于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以及東京、倫敦的大博物館等處。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成化斗彩三秋杯
獨一無二三秋杯
不過雞缸杯也好,天字罐也罷,比起下面這件斗彩瓷器就算不得珍罕了。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有一對瓷器堪稱“鎮(zhèn)院之寶”——成化斗彩三秋杯,這對杯子由大收藏家
孫瀛洲先生捐獻,當年“每星期只吃一回豬肉”的孫瀛洲愣是咬著牙花40根金條將它收入囊中。這對杯子全世界只此一對,絕無二雙。
這對成化斗彩三秋杯,高4.3cm,口徑6.8cm,足徑2.6cm,釉色青中泛灰,胎薄如蟬翼,杯上繪有山石、蘭花和小草,幾只蝴蝶在蹁躚起舞,栩栩如生。最為特別的是,其中蝴蝶翅膀上所施的紫色,色如赤鐵,雖艷麗但表面干澀無光,這恰恰是成化斗彩獨一無二的特征,后世數(shù)朝仿成化斗彩只紫彩一處無法仿效,行內把這種紫彩叫“姹紫”,實際也就是“差紫”。
杯上以或淡雅或濃艷的色彩描繪了秋天的鄉(xiāng)居野景,紋飾繪畫線條簡練,猶如一幅美麗的圖畫,充滿自然氣息和生活情趣。因為歷時三個月的秋季又有“三秋”的說法,故此杯被賦予“三秋杯”的雅稱。
明成化斗彩團蓮紋高足杯
質精色良多小器
成化斗彩傳世品極少,多為蓋罐、杯、高足杯等小件器,因此也有說法“成化無大器”。以現(xiàn)有藏品看,最高的瓶其高度約為19厘米,最大的碗其口徑約為23厘米,高足杯其高度約為7.6厘米,盤的口徑約為16-18厘米,罐的高度約為8-13厘米,杯的口徑約為7-8.5厘米。
成化斗彩可用“質精色良”4字概括,它以線條流暢的造型、薄似蟬翼的胎體、潤如堆脂的質地及清新淡雅的色調,在明清彩瓷中獨樹一幟,這些特點也可以用在鑒別成化斗彩時。
成化斗彩制作工藝精細,但稍顯纖巧,特別像蓋罐,以后清代康熙、雍正兩朝所盛行的仿品,與明代成化的蓋罐卻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如明代成化蓋罐蓋面顯得微凸,而清代仿品則無此現(xiàn)象,卻是平面,兼有棱角分明感覺,這是鑒定蓋罐真?zhèn)蔚孽r明而典型的特征。
成化斗彩器胎釉、胎質較輕薄,細膩潔白,釉色講究純凈瑩亮,給人以圓潤柔和之感覺,同時以青花構成整個斗彩畫面主色,它的施彩只分濃淡,不分陰陽,多采用平涂,往往同一色彩呈現(xiàn)不同色調,而同一紋飾卻采用不同顏色,且多用三四種顏色繪成,很少用五六種顏色,器面氣泡大而多,似有一層白色云霧,仿品青花顯得渙散而上浮,氣泡不均,雜亂無章。
在紋飾上,成化斗彩較多運用寫意畫手法,題材較廣泛豐富,如山水、人物、花鳥等,但其繪畫風格卻有獨到之處??钭R多為“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和“天”字款,多用青花、楷書,有框或無框,青花書寫色濃而艷,如“天”字款,多無框。
【編輯:陳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