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回顧展由三部分組成,分別在三個地點展出:布魯塞爾,慕尼黑和布里斯托爾。丘耶勒·圖林克斯(Joelle Tuerlinckx)(1958年出生于布魯塞爾)展出的一系列雕塑、現(xiàn)成物、陳列柜、照片和紙張拼貼、剪報以及繪畫的組織安排。利用它們,她援引出我們約定俗成的展示我們的檔案材料或者常識的方式。那些石頭,令人們回憶起自然史博物館中礦物的展示等,她創(chuàng)造出一種這些都是記錄性材料的印象。這些幾乎是過多的東西被堆積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的感受。
每個場地的回顧展有不同的標題:布魯塞爾的那個叫“WOR(LD)K IN PROGRESS?(工作在進步)”;慕尼黑的這個是“WORLD(K) IN PROGRESS?(世界在進步)”;而布里斯托爾所在的是“WOR(L)D(K) IN PROGRESS?(語言在進步)”。每個標題都表達了對于該地點的特定強調(diào)的方面:關(guān)于工作、世俗、語言的進步,以及對于這種進步的質(zhì)疑。
在慕尼黑的Haus der Kunst,強調(diào)的是她首次展覽中的作品,其中的一件來自于1994年的魏特德維茨(Witte de With)。Tuerlinckx使她的早期作品被重新激活,在新的集群中展示。例如,在樓梯間,她用曾首次于2004年在德國卡爾斯魯厄展出的鉛筆剖面線創(chuàng)造了一幅壁畫。
這種根據(jù)場地改變的展覽方式對應(yīng)著Tuerlinckx的藝術(shù)理念。“當他們給我一個展覽空間時,那就像是我收到了一個包裹,一包空氣,”藝術(shù)家說,描述著她的方法。Tuerlinckx的展覽是對于如何將一個原本空著的空間在裝進她的作品后有所改變的描述,并且觀眾也被允許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