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鴻蔚作品
2013年9月27日下午4點,“進化:惑”于元•空間隆重開幕。此次展覽以藝術家胡昀、郭鴻蔚和藝術小組“未知博物館”的裝置、電影、紀錄片和繪畫為主,是元•空間第一次對中國當下年輕一代藝術家的集中呈現(xiàn)。
策展人凱倫•史密斯為此次展覽選取了工作方式截然不同的兩位年輕藝術家和一個年輕的藝術群體,他們都在思考人類觀看和體驗文化藝術的歷史演變,而這一項人類活動形成于幾個世紀以來的博物館參觀行為。
胡昀《神秘花園二:里弗斯的雉雞》
胡昀《神秘花園二:里弗斯的雉雞》局部
上海藝術家胡昀首先回顧了帝國主義歷史。在那個時代,殖民者在認知自然世界上具有特別的貢獻,他們的收獲構成了今天自然歷史博物館藏品的核心,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渡衩鼗▓@:里弗斯的雉雞》是一件優(yōu)雅的裝置作品。這種學名為白冠長尾雉的動物早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詳細的記載。十九世紀初,它與其他東方特有的動植物一樣,被一位在東印度公司供職的茶師約翰•里弗斯首先介紹到西方。在1812年至1831年的19年間,里弗斯雇傭廣州當?shù)禺嫀煘槠淅L制各種動植物插圖,同時也搜集動植物標本,并定期將種子及活體標本寄回英國。他的姓“里弗斯”先后被用于近三十種動植物的命名。
郭鴻蔚《收集者——木12》
通過一系列精致的水彩畫,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藝術家郭鴻蔚同樣將眼光放到十八世紀——自十八世紀以來,自然世界是以何種方法被分類的。作品中,是同一門類動植物的不同種屬,或者是同一種屬的雌雄個體,它們整齊地排列,展示博物館式的分類研究。這也表達了藝術家對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的思考。中國的當代藝術如此多元,難以歸類,最終那些未進入公共機構的作品會有怎樣的命運,當代藝術又該如何建構自己的體系。這是一個在某種程度上令人擔憂的問題。
“漂移”項目
來自上海的“未知博物館”是一個藝術家團體,他們在一起探索屬于當今世界的“今天博物館”,以博物館不斷進化的社會文化價值為基礎。“未知博物館”運用多種媒介呈現(xiàn)他們的研究和考察,并邀請多個合作伙伴對某個領域的研究發(fā)出聲音。此次展覽“未知博物館”邀請了來自歐寧、徐坦、毛晨雨、廖文峰、李牧和李一凡的項目參與。“漂移”這個項目涵蓋了農(nóng)村人口流動,資本運作帶來的工農(nóng)業(yè)產(chǎn)品的關系和城市青年亞文化等課題。
據(jù)悉,展覽持續(xù)到2013年11月16日。
郭鴻蔚《收集者——蟲8》
“漂移”項目——影像展示
“漂移”項目作品
展覽現(xiàn)場的觀眾
【編輯:劉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