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璽作為中國皇權(quán)的象征之一,一直是藏家們競相追逐的對象。上世紀(jì)90年代,帝王印璽拍賣開始起步,2001年以后,便在國內(nèi)外市場中占據(jù)重要地位。近年,市場的多元化發(fā)展,使得帝王玉璽“自成一類”,一經(jīng)推出,便得到藏家的廣泛追捧,其中尤以康熙與乾隆兩位皇帝玉璽占多數(shù)。月初,再傳來乾隆三希堂玉璽將亮相香港蘇富比40周年秋拍的消息,乾隆一生共刻制1800余枚寶璽,但是因為英法聯(lián)軍、八國聯(lián)軍進北京搶掠,晚清時期從宮內(nèi)流出等原因,目前流失到世界各地的乾隆寶璽大概有二三百枚,而近年,每年都有乾隆玉璽上拍的消息,99藝術(shù)網(wǎng)也借此機會,對乾隆玉璽在二級市場的表現(xiàn)進行了一次盤點。
清乾隆“御用組璽五件”
2003年10月,在香港蘇富比推出的“隨安室”收藏中,清乾隆“御用組璽五件”以2918.24萬港元成交。這5件御寶組璽分別涵蓋乾隆一生皇子、皇帝、太上皇3個人生重要階段所使用的代表性璽?。禾稂S、雞血凍璽印《寶親王寶》、《隨安室》、《長春居士》;田黃獅鈕璽《德日新》;青玉交龍鈕《太上皇帝之寶》共5方,都經(jīng)《乾隆寶藪》著錄。據(jù)悉,香港富商李嘉誠和臺灣買家陳武剛都有意競投此組璽,最終被陳武剛競得。2918.24萬港元的價格不僅刷新了當(dāng)時的帝后寶璽成交價,在之后的數(shù)年中,也無寶璽超越此價格。
乾隆御制田黃“契理在寸心”獅鈕璽
尺 寸:寬4.3cm 估 價:HKD 7,000,000-9,000,000
成交價:RMB 8,376,544
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 日期:2004-04-25
1997年,一方乾隆御制田黃“契理在寸心”獅鈕璽在香港佳士得以不到100萬港元價格成交,2004年,這件拍品又在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以790萬港幣成交,時隔7年,價格上漲8倍。
據(jù)悉,此印為清乾隆皇帝的御用印璽,圓雕異獸鈕,陰文篆書“契理在寸心”五字。此印用印石中的極品田黃凍石刻制,質(zhì)量晶瑩剔透,色澤均勻純凈不待絲毫雜質(zhì),更為難得的是,印體被切割成非常規(guī)矩的正方形,材料浪費很大,皇家的奢華于此可見一斑,像這樣的材質(zhì)即使在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田黃類皇帝印璽中也是很少見的。
此御寶之為獸首鳳尾鷹爪的瑞獸鈕,后臥前蹲,回首斜睨,情態(tài)生動。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此寶印鈕之雕刻具有明顯的清早期風(fēng)格,如選取不同動物的不同部位組合成一個全新的瑞獸形態(tài),這在清早期壽山石獸鈕雕刻中極為常見。并且瑞獸眼仁處微凹,并填以黑色,視之極為醒目,恰如畫龍點睛,使瑞獸立時游樂靈性。顯而易見,乾隆此寶使用的是宮中原已雕好的現(xiàn)成存貨,而此類早期印鈕在清代皇帝的御寶中可謂獨樹一幟,最為精美。另外,此御寶印面文字布局均衡,篆法拙樸,印底雖留紅較多,但文字絲毫不顯纖弱??讨茣r運用沖刀法,干脆利落,流暢自然單從其篆刻本身衡量也可以說是極有韻味的。
而印文“契理在寸心”源于皇帝本人的御制詩文:“盤古實有三,中盤為最幽。我曾坐松下,幾度沿溪流。契理在寸心,曠觀足千秋。長哮萬壑空,彷佛晤田疇。”詩中既描寫了中盤幽深空曠的自然美景,也抒發(fā)了作者觀景之余的所思所想,虛實相間,情景交融。此詩后來收入《御制詩初集》卷二十六中。并將其中的“契理在寸心”一句單獨摘出刻成寶璽,自我炫耀自我陶醉的意味十分明顯。(拍品資料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乾隆“八徵耄念之寶”和田青玉璽
2009年,倫敦蘇富比推出的乾隆“八徵耄念之寶”和田青玉璽一經(jīng)曝光,便遭到中國網(wǎng)民的反對,認(rèn)為不能視而無睹,希望有關(guān)方面出面索回。之后,又有專家質(zhì)疑此件拍品實為仿品,但11月5日,這方玉璽最終以折合人民幣4000萬元左右拍出。
據(jù)悉,“八征耄念之寶”璽采用新疆和田青玉雕制,交龍鈕刻工也極為精細(xì),印面 12.8平方厘米,刻有“八征耄念之寶”六字,彰顯出乾隆年間精湛的雕刻藝術(shù)水平和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乾隆為此璽特撰寫“八征耄念之寶記”曰:“予年七十時,用杜甫句鐫‘古稀天子之寶’,而即繼之’曰‘猶日孜孜’不敢怠于政也。蒙天眷佑,幸無大隕,越于茲又浹旬矣,思有所以副八旬開裹之慶,鐫為璽,以殿諸御筆,蓋莫若《洪范》八徵之念。”乾隆帝在“八征耄念之寶記”中說明了鐫刻“八征耄念之寶”的原因,同時又鐫刻“自強不息”璽作為“八征耄念之寶”的副章,進一步表明了他的用意。“八征耄念之寶”璽與“自強不息”璽相配使用。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郭福祥指出,乾隆這枚玉璽是他相同印紋玉璽中較大一個,與乾隆70大壽所刻“古稀天子之寶”玉璽一同是乾隆晚年最愛,常用為書畫印璽。在海內(nèi)外珍存的不少歷史名畫上,都可看到這兩枚玉璽的印跡。
清乾隆御寶信天主人交龍鈕白玉璽
2010年10月7日,香港蘇富比2010年秋季拍賣“重要私人清宮御制工藝珍藏”專場上,清乾隆御寶信天主人交龍鈕白玉璽以121,620,000港元(人民幣106,174,260元)成交,刷新該項拍賣及白玉拍賣的世界紀(jì)錄。這枚億元印章玉質(zhì)溫潤,印鈕雕刻十分精細(xì),印文為“信天主人”,印面約12.9厘米,是乾隆帝所有信天主人寶璽中最大的一方。
據(jù)專家介紹,此方清乾隆御寶“信天主人”交龍鈕白玉璽由一整塊碩大白軟玉雕成,“信天主人”是乾隆皇帝其中的一個名號,取其“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之意。其制作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與乾隆前期平定準(zhǔn)噶爾和回部叛亂,鞏固西北邊疆的重大歷史事件有密切關(guān)系。透過這方“信天主人”寶璽,可感受到二百年前的乾隆皇帝,為維護國家統(tǒng)一,鞏固西北邊疆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如果將此璽制作的過程放在整個清朝歷史進程中加以考察,其價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清乾隆帝御寶題詩“太上皇帝”圓璽
2007年10月9日,一方清乾隆帝御寶題詩“太上皇帝”圓璽出現(xiàn)在蘇富比拍賣會上,并以4625萬港元的高價,被一位手持2077號牌的中國買家拍得。這個價格在當(dāng)年創(chuàng)下了中國御璽單枚拍賣的世界最高紀(jì)錄。2010年,這方印璽又出現(xiàn)在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中。4月8日,這方清乾隆帝御寶題詩“太上皇帝”白玉圓璽最終成交價9586萬港元,刷新御制玉璽世界拍賣紀(jì)錄,同時刷新白玉世界拍賣紀(jì)錄;清18世紀(jì)御制東珠朝珠成交價6786萬港元,刷新御制珠寶世界拍賣紀(jì)錄。
據(jù)悉,這枚白玉圓璽乃乾隆皇帝20多方“太上皇帝”玉璽中唯一一枚圓形寶印。這方璽使用溫潤純凈的白玉刻制,整體呈圓柱狀,上部做出土紅色沁,顯得古樸凝重。此玉璽印面以篆體陽雕“太上皇帝”4字,看得出,“太上皇帝”4字有意識地被刻制成十字形的布局。這種布局始自于他的“信天主人”璽,此后每遇重大事件,往往仿此而作一二方,如“古稀天子”“五福五代”“天恩八旬”等,從而形成了一個系列。這枚“太上皇帝”圓璽便是此系列中的最后一方。
在這枚圓璽的璽壁上,通體陰刻《自題太上皇帝之寶》御制詩,詩云:“由古來云太上皇,徽稱懿號謂非當(dāng)。即斯六袟慶猶幸,加以雙文愧莫逞。自問生平奚立德,永言繩繼祝丕昌。窗明幾凈西銘讀,恰合隨時愛景光。”這是乾隆成為太上皇一個月后,專門為剛制作好的“太上皇帝”璽而作的,尤其是詩的最后兩句,表露出此時乾隆帝的所思所想:在窗明幾凈的書房內(nèi),展卷研讀宋代大儒家張載的哲學(xué)著作《西銘》,發(fā)萬物一體之微,體乾坤大道之義,默會前賢,忘記憂愁,這恐怕是乾隆帝理想中的太上皇生活。而在此詩的自注中,乾隆也特別提到他成為太上皇后,摒棄了例行的加上尊號的繁文縟節(jié),只是“命篆太上皇帝之寶”作為自己這一重要人生轉(zhuǎn)折的紀(jì)念。
作為乾隆太上皇時期的重要玉璽之一,這枚白玉圓璽經(jīng)常鈐印于內(nèi)府收藏的書畫之上,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唐代韓滉的《五牛圖》、晉代王獻之的《中秋帖》,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唐寅的《品茶圖》軸等都鈐印有此璽。另外,在一些宮藏古器物之上也能見到,如臺北故宮所藏新石器時代至夏代的玉圭上。
清乾隆御制白玉交龍鈕“自強不息”寶璽
2010年6月4日,北京保利春季拍賣會中,一方清乾隆御制白玉交龍鈕“自強不息”寶璽在北京保利以5656萬人民幣成交,此前為估價待詢。時隔3年,中國嘉德20周年春拍中,再現(xiàn)此方印璽,最終以6670萬元成交。
此印璽制于乾隆五十四年十月至十二月,專為次年乾隆帝八十萬壽所特制,據(jù)《內(nèi)務(wù)府造辦處活計檔》載,此方璽乃八套組寶之一,是主寶"八征耄念之寶"之副寶、乾隆御筆的壓角章?!肚毸挕穼ζ溆忻鞔_著錄,對比可知,該璽無論印材的質(zhì)地、大小,還是印文的篆法、布局都與書中的著錄相吻合。璽玉質(zhì)凝潤瑩白,純膩細(xì)致。交龍鈕精雕細(xì)琢,非超凡之工不能成。龍首刻畫細(xì)致,圓眼長須,龍嘴齊平,陰刻鱗紋,神態(tài)威猛張揚,給人以威嚴(yán)大氣、穩(wěn)重肅穆之感。其構(gòu)思之巧、雕琢之妙,可謂匠心獨運。印面方形,雕琢拋光一絲不茍,平面打磨平滑如鏡,陰刻篆書"自強不息"四字,布局工整,嚴(yán)謹(jǐn)規(guī)范,法度自然。流傳紀(jì)錄顯示,此璽曾為法國著名收藏家愛米爾•吉美(Emile Guimet,1836-1918)寶藏。愛米爾•吉美是法國里昂工業(yè)家、收藏家,吉美亞洲博物館的創(chuàng)始人。他在20世紀(jì)初于巴黎著名古董商Galerie Langweil處購得此璽,并將之作為其在博物館外的個人收藏。
乾隆青玉螭龍玉璽
2010年6月26日,乾隆青玉螭龍玉璽在臺灣宇珍國際藝術(shù)有限公司拍出1.018億元天價,成為中國帝王印璽拍賣價的狀元,刷新了御制玉璽的世界拍賣紀(jì)錄,也將御用印璽帶入了“億元時代”。拍賣行指出,這次的拍品“乾隆青玉螭龍玉璽”為青玉質(zhì),三螭龍鈕,印面成正方形,漢文篆書陽文“乾隆御覽之寶”6字。乾隆3年,刻有乾隆年號的各式寶璽基本制作完成,而“青玉螭龍玉璽”屬于此時期制作的年號寶璽。
這件玉璽拍賣的委托方是臺灣當(dāng)局“中央存保公司”,之前它屬于慶豐銀行的抵押品,來路算得上清清楚楚,但仍有不少人對這方玉璽的真?zhèn)尾桓蚁露ㄕ摗?/p>
據(jù)悉,這件玉璽是蔡辰男在1984年以3.3萬美金(約新臺幣109萬元)購得。先被臺灣當(dāng)局的慶豐銀行作為抵押品收回,銀行倒閉后又到了臺灣當(dāng)局的“中央存保公司”。與這枚玉璽一塊轉(zhuǎn)到“中央存保公司”的蔡辰男藏品,還有很多字畫。這些藏品被“撥交”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起先也相中了這方玉璽,想要買,但因無法確定玉璽真?zhèn)味艞?,而最終購得拍品的是臺灣寒舍集團董事長王定乾,不過也有坊間傳聞?wù)J為,真正的幕后買家則是山西的趙星。
清乾隆御寶交龍鈕“乾隆御筆”白玉璽
2008年8月,在香港蘇富比舉行“中國瓷器及工藝品秋季拍賣會”上,一方清乾隆御寶交龍鈕“乾隆御筆”白玉璽拍得6338萬港元。據(jù)悉,這件玉璽是乾隆帝在繼位初期制作的重要寶璽之一,其玉璽執(zhí)白玉質(zhì)地,極為通靈溫潤,通體潔白致密,而且體量碩大,印面達到12.5厘米,是所有乾隆帝名號璽中最大的一方。
2005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清乾隆碧玉交龍萬泉莊寶璽以437.6萬港元成交
2008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乾隆帝御寶螭龍鈕白玉長方璽以1074萬港元成交
2008年,乾隆帝御寶交龍鈕和闐青玉璽以1858萬港元成交
2009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乾隆帝御寶爭珠游龍鈕壽山石璽以1410萬港元成交
2009年,清乾隆太上皇帝之寶御寶交龍鈕和田青玉璽以1634萬港元成交
【編輯:顏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