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dāng)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戴福保舊藏明永樂 青花折枝花卉紋墩式碗1250落槌

來源:99藝術(shù)網(wǎng) 作者:馮漫雨綜合 2013-06-05

明永樂 青花折枝花卉紋墩式碗

北京保利八周年拍賣會第五日進行中,“大明-格古”專場今日舉槌,在本專場中, 明永樂 青花折枝花卉紋墩式碗以980萬起拍,1250萬落槌。估價為700萬到900萬。此為戴福保(J.T.Tai)舊藏。

本品造型洗練簡約,敦實而端莊,胎質(zhì)細膩堅致,釉汁瑩潤亮青,全器內(nèi)外紋飾疏朗,極見清逸之氣,外壁繪纏枝菊花和茶花,二者交替出現(xiàn),內(nèi)壁繪六組折枝祥花瑞果紋,分別是荔枝、茶花、枇杷、月季、柿子、茶花,花果交錯布置,彼此留空開闊,彰顯胎釉之精良似玉,予人視之倍覺清雅尊貴。碗心則是繪以折枝番蓮紋。祥花瑞果是永宣青花最為經(jīng)典的紋飾,本品涵括了所見的主要品類,其繪畫寫實逼真,諸花妍放生姿,眾果飽滿誘人,充分借鑒國畫的筆墨意韻,得其法度,勾、勒、點、染諸法,運用皆宜。線條粗細并用,青料濃淡兼施,從而令畫面富具蒼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渾之美,無不彰顯出御窯畫師的非凡造詣。

本品為永樂青花官窯之雋品,富具自身特色:

一、品屬于永樂青花墩式碗之最小者,口徑18.2厘米。墩式碗應(yīng)始自元青花瓷器,洪武永樂宣德三朝繼之,口徑最大者可在數(shù)十厘米以上。墩式碗屬于外來造型,完全是為了適應(yīng)中東地區(qū)貴族的生活習(xí)慣而燒制,故而在性質(zhì)方面可界定,明初凡是墩式碗器皿皆應(yīng)屬于大明皇朝賜贈西洋諸國的賞賚瓷,本品亦然。

二、本品的輔助紋飾頗為特殊。外口沿裝飾纏枝靈芝紋一周、內(nèi)口沿和圈足外側(cè)分別裝飾一組鋸齒形曲折紋,皆是明初瓷器當(dāng)中較為獨特的輔助紋飾。纏枝靈芝紋在墩式碗上的使用最早見于洪武朝釉里紅和青花器皿,鋸齒形曲折紋僅見于永樂朝使用,應(yīng)是借鑒中東域外風(fēng)格的結(jié)果。而在明初的浙江龍泉窯瓷器亦見纏枝靈芝紋和鋸齒形曲折紋同樣廣泛裝飾于口沿、圈足之上。

三、本品屬于異常珍稀的永樂官窯瓷器,目前所知同類存世品僅有二例,皆屬清宮舊藏,參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紅(上)》,頁65、66,圖62、63。同時期浙江龍泉窯瓷器亦曾奉旨燒造過與本品非常類近的器皿,口徑稍大,約在20厘米,參見《發(fā)現(xiàn):大明處州龍泉官窯》頁178、226。兩者如此類近,正是處州龍泉官窯與饒州御器廠同屬內(nèi)府所轄,共同執(zhí)行相同的“樣制”的具體反映。

本品飽歷數(shù)百年之風(fēng)霜而寶光依舊,風(fēng)韻不減,令人嘆為觀止。近世以來屢入名門,傳承清晰,可謂流傳有序,并多次現(xiàn)身于重要的學(xué)術(shù)展覽中,成為鑒賞和研究永樂御瓷的典范。清人藍浦于《景德鎮(zhèn)陶錄》中贊譽“永窯……土埴細,質(zhì)尚厚,青花深翠,式樣精妙,若后來仿制者殊差!”。今日鑒之,深感前賢所言非虛,令人心存敬畏。

【簡介】

戴潤齋(J.T.Tai,原名戴福保)

戴潤齋一舉成名于1953年春天的一場重要拍賣,即3月24日倫敦蘇富比舉辦的艾弗瑞·克拉克夫人(Mrs. Alfred Clarke)明代陶瓷收藏拍賣,這場專拍被視為最重要的中國瓷器珍藏之一。這是戴先生第一次前赴英法,加入到收買古董藝品的行列,因為他的突然出手,出人意料地打亂了場上的平靜和形勢,在與John Spark和Edgar Bluett等重要藏家的激烈競價之后,奪得最精美的11件拍品,自此J.T.Tai的名號在中國古董藝術(shù)圈內(nèi)逐漸響亮。此后,戴先生每年都會重臨倫敦,在1963年11月倫敦蘇富比為倫敦古董商H. R. Norton舉辦的專拍上,他以8,000英鎊購入一件極為精美的15世紀(jì)配有原蓋的青花梅瓶,刷新當(dāng)時的世界紀(jì)錄。戴潤齋先生精于陶瓷器物的賞鑒,故其收藏可謂極珍極美,尤以明清瓷器為最。香港蘇富比曾于2010年秋季舉辦“戴潤齋清宮御瓷珍藏”專拍,供計13件拍品,總成交價高達6億6,666萬港元。其中一件清乾隆澆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以2億5266萬港元天價成交,刷新中國工藝品及瓷器世界拍賣紀(jì)錄,成為當(dāng)日拍賣焦點。另一件重點拍品清乾隆御制琺瑯彩“祥云瑞蝠”開光式“四季花卉”圖紙捶瓶,則以1億4066萬港元成交,遠超最高估價。本場此件“明永樂 青花折枝花卉紋墩式碗”,亦為戴潤齋先生的重要收藏之一,不遜于其青花梅瓶的明代青花瓷器佳作。

【編輯:馮漫雨】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