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烏木:圣樹的沉淪

來源:成都商報 作者:尹曙光 2013-05-14

據媒體報道,日前,彭州烏木案在四川省高院二審開庭。庭審中吳高亮出示了3項新證據舉證烏木出土位置。經過一個多小時庭審,省高院決定擇日宣判。

近年來,紅得發(fā)紫的烏木不時引發(fā)爭端。有限的漢字目前賦予烏木兩種基本涵義,一是柿樹科的一種植物名;一是多種樹木經千萬年炭化后的總名,俗稱陰沉木。前者的產權易于明晰,又能循環(huán)生長,價值相對較低。后者屬不可再生資源,很難不讓人眼紅。陰沉木之名相當準確地說明了它的來歷。

《淮南子》記載:“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據考證,建木是作為天梯的大樹,實際上是古人用于神樹崇拜的一種“圣樹”。都廣則正位于今天的成都平原。埋于地下河底重見天日的巨大烏木,很可能就是古人膜拜的“圣樹”。唐人以夸張的筆法作《建木賦》:“廣都有建木焉,大五千圍,生不知始。高八千尺,仰不見巔。”有學者認為,廣漢三星堆出土的三棵青銅神樹,極有可能就是所謂建木,也就是蜀人的天梯。在“資陽人”的舊石器時期文化遺址和成都金沙遺址中,均發(fā)現(xiàn)了烏木。這些自然環(huán)境變遷的親歷者,也許正是當年神圣儀式的見證者。

現(xiàn)今發(fā)現(xiàn)的烏木,多體積龐大,非起重設備難以調運。遙想其數(shù)千上萬年之前,亭亭如蓋,粗干高枝,傲然挺立于滔滔河畔,或為麻柳、紅椿、青岡,或為楠木、香樟。忽然一日,洪水暴漲,泥石俱瀉;甚或天崩地裂,山河搖曳,地震不期而至,參天大樹瞬間被連根拔起,卷入河床等低洼淤泥之中,在缺氧、高壓的漫長黑暗里慢慢地修煉炭化。

古人以為,烏木藏地千年不腐,且多有淡雅的幽香,故能辟邪納福,過去多用于棺木、工藝制作。至遲到明代,已將烏木入藥?!侗静菥V目》稱:烏木甘、咸、平、無毒。主治解毒,亦治霍亂吐痢。取木片研為末,溫酒沖服。以現(xiàn)代醫(yī)藥學測試,烏木既為多種樹木的炭化總稱,其功用必然相異,再混視為一物已不科學。

如今,烏木的藥用價值日趨于無。一些人珍視烏木,附會神話,制為家具或藝術品,廣為炒作,市場價格步步升高。也有人建立烏木博物館,供大眾觀賞。畢竟,烏木已全無神秘面紗,經濟價值倒是更深入人心。去圣久遠,直面錢眼罷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