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古月軒”之主:天生高貴的琺瑯彩瓷

來源:中奢網(wǎng) 作者:Liyongzhan  2013-05-14

清雍正琺瑯彩瓷藍鵲竹石碗

瓷胎畫琺瑯是琺瑯彩瓷的正式名稱,瑯彩瓷器是由景泰藍演變而來。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chǎn)品也用于犒賞功臣。景泰藍是銅胎上琺瑯釉而成,若改為瓷胎上琺瑯釉則叫琺瑯彩。

琺瑯彩最早發(fā)明于1446年法國的邊陲小鎮(zhèn)佛朗德斯(Flanders),到清朝康熙年間,由法國羅丹家族傳人皮爾斯·羅丹傳到中國。據(jù)清宮造辦處的文獻檔案記載,其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辦處琺瑯作的匠師將銅胎畫琺瑯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chuàng)制的新瓷器品種。

琺瑯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間,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鎮(zhèn)御窯廠特制,解運至京后,在清宮造辦處彩繪、彩燒。所需圖式由造辦處如意館擬稿,經(jīng)皇帝欽定,由宮廷畫家依樣畫到瓷器上。

琺瑯彩瓷頂盛時為雍正期至乾隆期。雍正的琺瑯彩比較成熟,工藝上有所突破,彩料更為豐富。雍正時期有色地彩繪,但更多的采用了白地彩繪。白地彩繪能更好地突出琺瑯彩釉的艷麗鮮亮。雍正琺瑯彩紋飾多為山水、竹石、花鳥等景物,同時在繪畫中配以相應的詩句,溶詩、書、畫于一體,別有風味,顯得更加高雅。雍正時期還盛行單色作畫,如用胭脂紅、深蘭、墨彩……任選一色成畫,頗有中國畫風格。這是獨創(chuàng),特別靚麗。

乾隆皇帝才華橫溢,興趣廣泛,本就是一大古玩家,此時無論瓷器、玉器,還是漆器、木器、景泰藍等等,都有很大發(fā)展?,m瑯彩瓷器的制作技術也更臻于完美。這一時期的琺瑯彩繼承了雍正的風格,但枝藝上沒有雍正時嚴謹。由于乾隆帝對粉彩情有獨鐘,很關心和發(fā)展粉彩的枝藝。于是乎琺瑯彩有些退后,而出現(xiàn)了粉彩兼琺瑯彩之間的藝術品。這些過渡時期的產(chǎn)品也有其較高的藝術水平,而到了清代后期,琺瑯彩瓷雖然仍有少量燒制,但燒造場所已不在清宮中而移至景德鎮(zhèn)。

琺瑯彩器畫功特別講究,多為工筆畫。初期琺瑯彩是在胎體未上釉處先作地色,后畫花卉,有花無鳥是一特征。各個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琺瑯彩大多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紅、黃、蘭、綠、紫、胭脂色等。在色地上畫纏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團花中心書壽,“萬壽無”,九秋菊花等。康熙琺瑯彩的特點是有花無鳥,其色彩調(diào)配比雍正乾隆兩代都差一些。

乾隆時期的琺瑯彩繪畫以花鳥、山水、人物和西洋女人為主,并配御題詩句。此時又出現(xiàn)了軋道工藝,隨之而來就有了非常優(yōu)美的錦地開光的山水、人物、花鳥紋飾,這一新的工藝實質(zhì)上也不是琺瑯彩了,而是粉彩,也叫“綠里粉彩”。

清乾隆琺瑯彩“古樂軒”花石錦雞圖雙耳瓶05年在香港蘇富比曾創(chuàng)下1.22億元的天價

琺瑯彩瓷過去俗稱“古月軒”瓷器,但至于為什么叫“古月軒”,至今尚無定論。因為它這種尊貴的身份,每次在拍賣會出現(xiàn),都是眾人目光的焦點。“先不論琺瑯彩瓷器的真正存世量有多少,事實上,市場難得一見其蹤影,是有錢也買不到!陶瓷收藏家們都以能夠擁有一件清宮琺瑯彩瓷為自豪,一旦擁有也是秘不示人的。”一位業(yè)內(nèi)人士的話,無疑道出了琺瑯彩在瓷器中的地位。

有據(jù)可查的是,約有200多件現(xiàn)藏于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40余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還有少部分零散于世界各地博物館及私人手中。2006年,著名收藏家張宗憲先生收藏的清乾隆“御制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在香港佳士得拍賣,以1.51億港元成交,創(chuàng)造了中國琺瑯彩瓷器拍賣世界紀錄。

據(jù)了解,清宮琺瑯彩瓷雖然近年來頻頻出現(xiàn)在海外市場,但其總數(shù)大概不超過50件,其最高成交紀錄多由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家老牌拍賣公司壟斷,而且大致形成了一個較為穩(wěn)定的價格空間,幾乎每一件琺瑯彩瓷器的出現(xiàn),都會伴隨著源流清晰的收藏路徑。如出現(xiàn)最多的康熙色地琺瑯彩花卉紋碗,最高成交紀錄(胭脂紅地)760萬元,最低成交紀錄(藍地)427萬元,大體穩(wěn)定在500萬元左右。

在內(nèi)地雖然也時有相關東西推出,但往往成交價較海外低。如中貿(mào)圣佳2004年春拍推出的“清康熙黃地琺瑯彩折枝蓮紋碗”(直徑13cm),成交價僅為319萬元。上海崇源2003年春拍推出的“清雍正琺瑯彩花卉紋碗”(高6.5cm,口徑14.2cm),是集詩、書、畫、印為一體的雍正琺瑯彩瓷中的名品,成交價僅為134萬元。而紐約佳士得1999年春拍會推出的“清雍正琺瑯彩月季綠竹詩意小杯”(直徑6.2cm),小巧精致,成交價達1891萬元。

2005年10月23日,一位身份不明的中國商人通過香港古董商翟建民在蘇富比拍賣行舉行的秋季單件專品拍賣會上,以1.1548億港元買下一只清乾隆御制琺瑯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據(jù)悉,該瓶曾于1975年出現(xiàn)在倫敦佳士得的拍賣會上,當時的成交價格為1.6萬英鎊,30年時間,身價暴漲了近千倍。

前不久剛剛結束的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一個清康熙御制胭脂紅地琺瑯彩蓮花圖碗拍出7404萬港元,刷新了康熙時期瓷器拍賣的記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