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資料
楊克起表示,如果能找到這兩位母親,自己愿意將這兩幅油畫拍賣掉,拍賣的錢用來資助這兩位母親。
“雖然過去四五年了,但一看到我油畫里這幾位母親們無助的眼神,我心里就溢滿了酸楚……”昨日,韭菜園路大麓珍寶古玩城372室,草根畫家楊克起正在整理自己10多年來創(chuàng)作的30多幅“母親”系列油畫,準(zhǔn)備在母親節(jié)當(dāng)天向市民免費(fèi)展覽自己的作品。
人物一 步行街賣泡泡米的蘇娭毑
今年67歲的楊克起癡迷油畫。他10多年來創(chuàng)作的30多幅“母親”系列油畫,全都以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母親們?yōu)樵汀C糠彤嫼竺娑加幸粋€感人或心酸的故事。其中《賣泡泡米的蘇娭毑》和《中秋夜的抽泣》這兩幅油畫,總讓楊克起老人觸景生情。
《賣泡泡米的蘇娭毑》創(chuàng)作于2009年冬。畫面上,蘇娭毑將頭緊縮在衣服帽子內(nèi),呆坐在廣告牌下,眼神里寫著無助,身旁是沒賣出去的泡泡米。楊克起說,那年冬天,60多歲的蘇娭毑坐在步行街賣泡泡米,他觀察了半個多小時,沒看到有人去買她的泡泡米,蘇娭毑一臉無助,楊克起將這一場景攝入鏡頭后,掏出10元錢買了蘇娭毑的兩袋泡泡米。蘇娭毑告訴他,家里沒經(jīng)濟(jì)來源,靠自己賣泡泡米補(bǔ)貼家用。
人物二 湘江風(fēng)光帶的擦鞋婦女
《中秋夜的抽泣》同樣創(chuàng)作于2009年。那年中秋節(jié)晚上,楊克起背著像機(jī)來到湘江風(fēng)光帶找題材,一位擦皮鞋的中年婦女引起了他的關(guān)注。中年婦女正麻利地為一名中年男子擦著鞋,她身后,一對幾歲大的女兒用說不清的眼神看著母親擦鞋。
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現(xiàn)在楊克起眼前。擦完鞋后,男子給了中年擦鞋女一張百元鈔票,那時擦一雙鞋一塊錢,擦鞋女找回中年男子99元。在男子欲離開時,擦鞋婦女發(fā)現(xiàn)百元鈔票是假鈔,抱住男子的腿不讓走。
中年男子惱羞成怒,幾腳把擦鞋婦女的“家當(dāng)”踢散,然后一溜煙跑了。擦鞋婦女傷心地抽泣,一對女兒在她身后無助地張望著。“我把這一幕拍下后,把身上僅有的60塊錢給了她。”楊克起說。
“這么多年過去了,不知道蘇娭毑和擦鞋的婦女生活得好不好。”昨日,面對記者,楊克起自言自語。楊克起表示,如果能找到這兩位母親,自己愿意將這兩幅油畫拍賣掉,拍賣的錢用來資助這兩位母親。